
會計師的工作是依據(jù)查核后的結果,對公司財務報表出具意見。會計師如果認為財務報表恰當表達公司狀況,會出具無保留意見;反之,會依情節(jié)輕重出具修正式無保留、保留或否定意見;若會計師因故無法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查核,則會出具無法表示意見。通常,會計師在簽發(fā)意見之前必須與公司管理層溝通,當管理層不同意會計師的看法時,就可能做出更換會計師的動作。另外,公司出現(xiàn)舞弊嫌疑時,會計師為求自保,也可能拒絕查核,造成公司被動更換會計師。
個案解析:金荔科技
金荔的前身是1996年10月于上海 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飛龍實業(yè),1999年更名為金荔科技(農業(yè))。該公司在2000年因連年虧損一度被打入特別處理股,2001年初卻突然轉虧為盈,并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申請撤銷特別處理。后經查明,金荔利用財務報表作假手法于2003及2004年虛增利潤共計人民幣1.5449億元。2005年3月,該公司因挪用公款及提供虛假財務報告被停牌處分并再度被打入特別處理股。2006年7月,上海證交所公布金荔暫停上市。
金荔公司創(chuàng)設時,由湖南開元會計師事務所查核,因連年的虧損導致2000年4月被打入特別處理股。2000年6月,開元事務所仍對金荔的半年報出具保留意見。2000年下半年,金荔為求翻身,另由深圳華鵬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雖2000年12月的年報仍無法獲得無保留意見,但該年凈利已轉虧為盈。2001年起金荔改聘深圳鵬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在鵬城事務所的查核驗證下,該公司終于撤銷特別處理,轉回一般上市股。金荔公司歷年來的審計意見匯整如下:
1999年 無保留意見
2000年 半年報為保留意見。更換會計師及事務所后,年報為修正式無保留意見
2001年 再度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年報無保留意見
2002年 無法表示意見
2003年 無法表示意見
2004年 11月財務弊案爆發(fā),證監(jiān)會項目查核。年報為無法表示意見
金荔主體是兩個農場,審計工作量并不大,但審計風險非常高。該公司在虧損年度頻頻更換會計師,甚至會計師事務所,可視為財報作假的警訊之一。有關公司更換會計師的說明,可于各大財經報刊雜志或證交所網站內公司重大訊息處察看。
頻繁更換高階經理人的警訊
高階經理人是公司的重要資產,學術研究顯示,公司頻繁更換高階經理人隱含著負面信息。除更換高階經理人外,更換相關敏感職位也是一個警訊。這類敏感性職位,比如董事長秘書等,是最能了解公司實際狀況的關鍵人物,如果是被迫換人,或許隱含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問題,投資人應詳加查證。
個案解析:西安達爾曼實業(yè)公司
西安達爾曼實業(yè)公司于199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共計7.17億元人民幣,該公司主要營運活動為珠寶、玉器的加工和銷售。
從其報表數(shù)據(jù)看,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項財務資料呈現(xiàn)均衡增長,達爾曼2002年的資立總額已比上市時增長了將近5倍之多。然而,2003年公司突然出現(xiàn)凈虧損達1.4億元;同時,公司的重大違規(guī)擔保事項也被曝光,涉及人民幣3.45億元、美元133.5萬元;還有重大質押事項,涉及人民幣5.18億元。
2004年5月10日,達爾曼被列為特別處理,同時證監(jiān)會對公司涉嫌虛假陳述行為立案調查。公司公告顯示,僅2004年前半年時間虧損即高達14億元,公司總資產也從2003年的22億銳減到2004年6月30日的13億元。2005年3月25日,達爾曼被終止上市。
達爾曼從上市到退市,造假時間長達8年之久。主導人是公司原董事長許宗林。經相關部門查證,1996年至2004年期間,許宗林等人以支付貨款、虛構工程項目和對外投資等多種造假手段,將十幾億元的上市公司資金騰挪轉移。
達爾曼的公司治理結構形同虛設,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許宗林在達爾曼唯我獨尊,人員任免、項目決策、資金調動、對外擔保等重要事項全由其一人控制。其公司財務主管頻繁更換。
個案解析:托普公司
除了高階經理人外,其他被更換的敏感性的職位也應列為觀察的對象,例如,托普公司掌權人宋如華善于以更換敏感職位的方式操縱公司整體運作。公司上市之初的一年內連續(xù)更換兩次董事會秘書,并更換過一次董事長,弊案爆發(fā)前頻頻更換董事長及董事會秘書,推測可能原因為:
(1)弊案爆發(fā)前經理人因不愿成為代罪羔羊而紛紛提出辭呈。
(2)宋如華本人為最大的幕后操控者,常利用關聯(lián)交易方式,大舉挪用資金,而董事會秘書是一個敏感職務,對此事應甚為了解。秘書一職既然與經營績效沒有直接關系,卻又經常遭更換,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警訊。
關于經理人的更換,投資者可于報刊雜志或證交所網站中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