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報業集團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管理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報業集團大多由系列報刊、下屬公司組成,管理分權出現,形成責任委托人,管理鏈條加長,需要相對獨立的第三者監督。當報業集團直接控制全部管理越來越困難時,更需要加強調報業集團的內部控制,將報業集團內部控制制度化。而這些內部控制是否充分、有效,分權管理者是否履行其職責,就需要內部審計進行檢查和評價。內部審計是報業集團的綜合經濟監督部門,是報業集團管理與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終圍繞報業集團的內在需要,為報業集團實現戰略目標和進行經營管理服務。
報業集團的各層次依照與核心層的資本聯接緊密關系和職能分配關系來分管業務、分擔風險、分享收益。現代報業集團基本特征和內部組織結構、管理控制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報業集團內部審計各層次的職能也不盡相同。“全面審計,突出重點”以滿足報業集團內部各層次對審計工作的要求,這就為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發揮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一、對報業集團內部審計職能的認識
報業集團內部審計的職能,既不同于行政審計機關對權轄范圍內被審單位實施的國家審計,也有別于一個內部產權關系簡單、發展目標單一的企業內部審計,內部管理、財務鑒證、服務協調等已不是報業集團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報業集團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是經濟監督和經濟評價。
經濟監督職能是內部審計最基本的職能,是指以財經法規和制度規定為評價依據,對被審對象的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和評價,以便衡量和確定其會計資料和其他資料是否正確、真實,其所反映的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合規、合理、有效,檢查被審對象是否履行其經濟責任。
報業集團由于經營規模的擴大,經營業務的日趨復雜,經營方式的多樣化,管理層次的多級化及生產經營地點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層面對縱橫交錯的生產經營系統,不可能事必躬親地直接控制各生產經營環節及有關的經濟活動,這就在客觀上需要有健全的審計監督機制,從而達到實現報業集團控制、嚴肅報業集團制度、加強報業集團管理的目的。
經濟評價職能是由經濟監督職能派生出來的另一種職能。在現代報業集團內部審計中,評價職能的作用日益明顯,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報業集團內部審計的經濟評價就是通過對成員單位的審核檢查,進行系統性評價。主要評價:
⑴ 成員單位風險控制機制和公司治理結構是否健全。隨著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控時代的到來,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正在發生變化,不再是測試財務指標和會計資料,而是確認風險及測試管理風險的方法,在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確認、揭示關鍵性的經營風險,才是報業集團內部審計的焦點。
⑵ 成員單位的計劃、預算、決策、方案是否先進可行。
⑶ 經濟活動是否按照報業集團既定的決策和目標進行,經濟效益的高低優劣,以及內部控制制度改進和落實情況等。
⑷ 根據審計評價,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成員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二、對擴大內部審計職能的思考
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大多將主要精力放在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審查及監督上,審計的主要職能就是“查錯防弊”,而不是對企業管理做出分析、評價和提出管理建議。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約機制的加強,報業集團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會計電算化的普及,賬面資料的錯誤弊端會越來越少,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必須從傳統的“查錯防弊”轉向為報業集團內部的管理、決策及效益服務,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也應從審查和監督向評價與咨詢方面延伸。內部審計不局限于財務領域,它將擴展到報業集團經營管理的諸多方面,突出內部審計“內向性服務”的特點,開拓內部審計更加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1.拓展內部審計的作業領域
以審計目標為標志,內部審計可劃分為真實性審計、合規性審計及效益性審計等審計形態或財務審計與管理審計等審計類型。
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應當開展哪些工作、以哪種審計為重點,一般取決于特定企業不同時期的經濟責任內容、預期審計目標及客觀具體條件。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分析,我國仍有一些企業存在一定的差錯與弊端、數據資料虛假、會計信息失真,因而內部審計還要加強真實性審計工作。隨著集團內部控制的日益加強、集團治理結構的逐步完善及會計信息質量的不斷提高,合規性審計目標或效益性審計目標將上升為主要的審計目標,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也將發生轉移。
許多報業集團目前開展的內部審計工作主要側重于財務收支審計和對集團政策、程序、標準的遵循程度的內部控制審計。
現代報業集團內部審計部門職能應重點向下列領域拓展:
(1)檢查和評價報業集團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被遵循及機制運行是否有效。
⑵ 審計子報、子刊、子公司預算執行情況。
(3) 對集團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和子報、子刊、子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任期或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在一定期間履行職責實施業績評價,如分析資產是否完整、法規是否遵循、管理是否先進、效益是否提高及目標是否實現等,以證實其是否履行職責。
(4) 對發生重大財務異常情況的子報、子刊、子公司進行專項審計工作。
(5) 對報業集團及其子報、子刊、子公司的物資采購、產品銷售、工程招標、對外投資等經濟活動和重要的經濟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主要是對一定金額以上的重要合同(合約),通過審查其合規性、完整性及效益性,來保證其符合生產經營的需要,實現節約并防止損失。
(6) 對報業集團及其子報、子刊、子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和意見反饋,對公司有關業務的經營風險進行評估和意見反饋。
(7) 對報業集團及其子報、子刊、子公司的經營績效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監督與評價。
(8) 進行風險管理審計,主要是通過調查、取證,分析及評價內外主要風險因素,測定風險點和風險度,確定審計范圍與重點,并采取適當的審計程序和矩陣排列等具體方法,以提高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效率和質量。
(9) 管理舞弊審計,主要是通過檢查取得的審計線索、有關舉報情況或業務部門提出的疑點,查找管理層是否有舞弊行為,進而評價舞弊風險并實施審查。
2.與報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相匹配
審計與財務密不可分。財務數據、資料是內部審計的重要對象,監督、評價成員單位的財務狀況和主要會計指標是集團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責。報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在行使內審職能時,應根據報業集團不同的財務管理模式,確定不同的審計重點,確立相應的審計管理制度。
報業集團對成員單位的財務管理可分為“集權式”、“分權式”和“集團總部指導下的分散管理”三種模式。在“集權式”的財務管理架構下,報業集團對成員單位的審計應以監督職能為主,評價職能為輔,在不干涉成員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下,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職能,監督措施要細化、具體和嚴格。在“分權式”和“集團總部指導下的分散管理”財務模式下,報業集團內部審計以評價職能為主,具體監督職能為輔,而且這種評價應該是站在宏觀角度,具有全局性的。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才能在實踐中充分利用內部審計。這就需要報業集團內審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共同防范控制風險,提高運營效率,改善報業集團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新華日報報業集團法務審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