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0年01月03日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
(試行)
(試行)
1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 3
第二章 政府綜合會計報表項目 ............................................................................................... 4
第一節 資產負債表項目........................................................................................................ 4
第二節 收入費用表項目........................................................................................................ 8
第三章 政府綜合會計報表編制 ............................................................................................. 10
第一節 政府綜合會計報表的數據來源......................................................................... 10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費用表編制......................................................................... 11
第四章 會計報表附注編制....................................................................................................... 27
第一節 會計報表附注內容................................................................................................. 27
第二節 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 28
第三節 遵循相關制度規定的聲明................................................................................... 28
第四節 會計報表包含的主體范圍................................................................................... 28
第五節 重要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情況................................................................ 29
第六節 會計報表重要項目明細信息及說明................................................................ 29
第七節 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30
第五章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 31
第一節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主要內容.............................................................................. 31
第二節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方法和指標......................................................................... 32
第六章 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情況 ............................................................................................. 34
第一節 政府預算管理情況................................................................................................. 34
第二節 政府資產負債管理情況 ....................................................................................... 34
第三節 政府收支管理情況................................................................................................. 34
第七章 附則 ................................................................................................................................... 34
2
附 1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樣式............................................................................................. 36
附 2 匯總工作表..................................................................................................................... 63
附 3 被合并主體報表項目與政府綜合會計報表項目對照表............................... 97
附 4 抵銷調整事項清單.....................................................................................................119
3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工作,確保各級政府
財政部門準確、完整編制本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根據《政府財
務報告編制辦法》和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等,制定本指南。
第二條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主要反映
政府整體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等信息,具
體包括財務報表、政府財政經濟分析和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情況。
第三條 財務報表包括會計報表和報表附注。會計報表包括
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費用表。
(一)資產負債表。反映政府整體年末財務狀況。資產負債
表應當按照資產、負債和凈資產分類分項列示。
(二)收入費用表。反映政府整體年度運行情況。收入費用
表應當按照收入、費用和盈余分類分項列示。
(三)報表附注。重點對會計報表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第四條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以財務報表為依據,結合國民經
濟形勢,對政府財務狀況、運行情況,以及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
等內容進行分析。
第五條 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情況,主要反映政府財政財務管
理的政策要求、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等。
4
第二章 政府綜合會計報表項目
第一節 資產負債表項目
第六條 資產負債表(附 1 中表 1)包括如下項目:
(一)資產類項目。
1.貨幣資金,反映政府持有的貨幣資金期末余額,包括庫存
現金、國庫存款、國庫現金管理存款、其他財政存款、銀行存款
及其他貨幣資金等。
2.短期投資,反映政府持有的能夠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不
超過 1 年(含 1 年)的投資期末余額。
3.應收及預付款項,反映政府持有的各種應收及預付款項期
末余額,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
凈額、與下級往來及在途款等。
4.應收股利,反映政府因股權投資而應收未收現金股利或利
潤的期末余額。
5.應收利息,反映政府尚未收回的應收利息的期末余額。
6.存貨,反映政府期末存儲的存貨的實際成本。
7.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反映政府持有的將于1年內(含
1 年)到期或于 1 年內(含 1 年)變現的非流動資產項目的期末
余額,包括一年內到期或變現的長期投資、應收轉貸款等。
8.其他流動資產,反映政府除上述各項之外的流動資產期末
余額的合計金額。
9.長期投資,反映政府持有時間超過 1 年且不在 1 年內(含
5
1 年)變現或到期的債券投資及股權投資的期末余額。
10.應收轉貸款,反映政府尚未收回的償還期限超過 1 年的
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款和主權外債轉貸款本金減去 1 年內(含 1 年)
到期部分后的期末余額。
11.固定資產凈值,反映政府持有的各項固定資產原值減去
累計折舊后的期末余額。
12.在建工程,反映政府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實際
成本的期末余額。
13.無形資產凈值,反映政府持有的各項無形資產原值減去
累計攤銷后的期末余額。
14. 研發支出,反映政府正在進行的無形資產開發項目開發
階段發生的累計支出數。
15. 公共基礎設施凈值,反映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求而控
制的公共基礎設施原值減去累計折舊(攤銷)后的期末余額。
16.政府儲備物資,反映政府為滿足特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
戰略及能源物資、搶險抗災救災物資等儲備物資期末余額。
17.文物文化資產,反映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求而控制的
文物文化資產的期末余額。
18.保障性住房凈值,反映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求而控制
的保障性住房原值減去累計折舊后的期末余額。
19.其他非流動資產,反映政府除上述各項之外的非流動資
產期末余額的合計金額。
6
20.受托代理資產,反映政府接受委托方委托管理的各項資
產的期末余額。
資產類項目原則上不能出現負數,負數情況需在附注中作出
說明。
(二)負債類項目。
1.應付短期政府債券,反映政府尚未償還的發行期限不超過
1 年(含 1 年)的政府債券本金期末余額。
2.短期借款,反映政府所屬事業單位等尚未償還的借入期限
在 1 年內(含 1 年)的各種借款期末余額。
3.應付及預收款項,反映政府承擔的各種應付及預收款項的
期末余額,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及
與上級往來等。
4.應付職工薪酬,反映政府按照有關規定應付給職工及為職
工支付的各種薪酬期末余額。
5.應付政府補貼款,反映政府按照有關規定應付的各種政府
補貼款的期末余額。
6.應付利息,反映政府尚未支付的應付利息期末余額,不含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長期政府債券的應付利息余額。
7.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反映政府承擔的 1 年內(含 1
年)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期末余額。
8.其他流動負債,反映政府除上述各項之外的流動負債期末
余額的合計金額。包括應交增值稅、其他應交稅費、應繳財政款
7
及預提費用等。
9.應付長期政府債券,反映政府承擔的償還期限超過 1 年的
長期政府債券的本金余額及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長期政府債券
的應付利息余額,減去 1 年內(含 1 年)到期部分后的期末余額。
10.應付轉貸款,反映政府承擔的償還期限超過 1 年的地方
政府債券轉貸款和主權外債轉貸款的本金,減去 1 年內(含 1 年)
到期部分后的期末余額。
11.長期借款,反映政府向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借入的
償還期限超過 1 年的款項及政府所屬事業單位等承擔的償還期
限超過 1 年的借入款項,減去 1 年內(含 1 年)到期部分后的期
末余額。
12.長期應付款,反映政府承擔的償付期限超過 1 年的應付
款項,減去 1 年內(含 1 年)到期部分后的期末余額。
13.其他非流動負債,反映政府除上述各項之外的非流動負
債期末余額的合計金額。
14.受托代理負債,反映政府接受委托取得受托代理資產而
形成負債的期末余額。
負債類項目原則上不能出現負數,負數情況需在附注中作出
說明。
(三)凈資產類項目。
凈資產,反映政府期末總資產減去總負債的差額。
8
第二節 收入費用表項目
第七條 收入費用表(附 1 中表 2)包括如下項目:
(一)收入類項目。
1.稅收收入,反映政府本期取得的稅收收入。
2.非稅收入,反映政府本期取得的非稅收入。
3.事業收入,反映政府本期因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
動取得的收入。
4.經營收入,反映政府本期開展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
5.投資收益,反映政府本期因持有各類股權債券投資所實現
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6.政府間轉移性收入,反映政府本期取得的來自非同級政府
和不同地區同級政府的款項。
7.其他收入,反映政府本期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之外的其他收
入。
(二)費用類項目。
1.工資福利費用,反映政府本期發生的給在職職工和編制外
長期聘用人員的各類勞動報酬,以及為上述人員繳納的各項社會
保險費等。
2.商品和服務費用,反映政府本期購買商品和服務發生的各
類費用。
3.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反映政府本期用于對個人和家
庭的補助。
9
4.對企業補助費用,反映政府本期對各類企業的補助。
5.對社會保障基金補助費用,反映政府本期對社會保險基金
的補助以及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費用。
6.政府間轉移性支出,反映政府本期提供給非同級政府和不
同地區同級政府的款項。
7.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反映政府本期對固定資產提取的折舊
費用。
8.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反映政府本期對無形資產提取的攤銷
費用。
9.公共基礎設施折舊(攤銷)費用,反映政府本期對公共基
礎設施提取的折舊(攤銷)費用。
10.保障性住房折舊費用,反映政府本期對保障性住房提取
的折舊費用。
11.財務費用,反映政府本期有償使用相關資金而發生的未
資本化的費用。
12.資產處置費用,反映政府本期經批準處置資產時發生的
費用,包括政府部門資產處置費用。
13.其他費用,反映政府本期發生的除上述費用以外的其他
費用。
(三)盈余類項目。
本年盈余,反映政府本期總收入減去總費用的差額。
10
第三章 政府綜合會計報表編制
第八條 政府綜合會計報表屬于合并會計報表,在匯總本級
政府各部門財務報表、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土地儲備資金財務
報表、物資儲備資金會計報表等被合并主體報表基礎上,采用抵
銷、調整等方法合并編制形成。其中,抵銷是指對本級政府各部
門之間、政府財政與部門之間、財政內部之間的經濟業務或事項
進行抵銷;調整是指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對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
中的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調整為應歸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第一節 政府綜合會計報表的數據來源
第九條 編制政府綜合會計報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以下報表:
(一)政府部門財務報表。
(二)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
(三)土地儲備資金財務報表。
(四)物資儲備資金會計報表。
(五)政府持有股權的國有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報表。
(一)—(四)類報表稱為被合并主體報表,(五)類報表
稱為權益報表。
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應反映一般公共預算資金、政府性基金
預算資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專用基
金和代管資金等資金活動的信息。
物資儲備資金會計報表僅適用于中央。
11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費用表編制
第十條 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費用表采用匯總工作表(附 2)方
式,按照以下步驟編制形成。匯總工作表屬于工作底稿。
(一)按照“被合并主體報表項目與政府綜合會計報表項目
對照表”(以下簡稱“報表項目對照表”,附 3)將被合并主體
報表各項目數據填列到匯總工作表對應欄。
將政府部門財務報表、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土地儲備資金
財務報表、物資儲備資金會計報表中的年末資產、年末負債、年
末凈資產、本年收入、本年費用(支出)項目數據按照“報表項
目對照表”分項填入匯總工作表對應欄中。其中,能夠直接對應
到政府綜合會計報表項目的,直接填入對應欄;不能直接對應的,
分析填列至相應欄或填入“待抵銷調整項目”。分析填列事項應
做好備查記錄。
(二)對被合并主體之間發生的經濟業務或事項,按照“抵
銷調整事項清單”(附 4)編制抵銷分錄,填入匯總工作表“抵
銷分錄”欄。
1.抵銷政府部門之間的經濟業務或事項。
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根據政府部門財務報表項目明細信息,對
經確認的本級政府部門之間的經濟業務或事項進行抵銷。
按照重要性原則,設定 10 萬元抵銷閾值。不同部門的單位
之間債權債務事項,年末余額不超過 10 萬元的,可以不進行抵
銷。不同部門的單位之間收入費用事項,本年累計發生額不超過
12
10 萬元的,可以不進行抵銷。具備條件的須應抵盡抵,不受閾
值限制。
(1)抵銷政府部門之間的債權債務事項。
政府部門之間發生的待抵銷債權債務事項主要涉及應收賬
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
長期應付款等報表項目。
對于經確認抵銷的債權債務事項,要編制抵銷分錄:借記“應
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貸記“應
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已計提壞賬準備的債權
債務,應按債權債務原值編制抵銷分錄,同時應抵銷已計提的壞
賬準備,借記“壞賬準備”,貸記“累計盈余”(以前年度計提
的金額)、“其他費用”(當期補提或沖減的金額)。
例:A 部門財務報表“其他應收款”明細信息顯示,A 部門
應收 B 部門款項 500 萬元,B 部門財務報表“其他應付款”明細
信息顯示,B 部門應付 A 部門款項 50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編
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付款——A 部門 500
貸:其他應收款——B 部門 500
例:A 部門財務報表“應收賬款”明細信息顯示,應收 B 部
門款項 100 萬元,假設該部門按照賬齡分析法對此應收賬款計提
壞賬準備 10 萬元,年末應收賬款凈額為 90 萬元。B 部門財務報
表“應付賬款”明細信息顯示,應付 A 部門款項 100 萬元。第一
13
年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表時,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A 部門 100
貸:應收賬款——B 部門 100
借:壞賬準備 10
貸:其他費用 10
第二年,A 部門對該應收賬款補提 5 萬元的壞賬準備,年末
應收賬款凈額為 85 萬元。第二年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表時,抵
銷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A 部門 100
貸:應收賬款——B 部門 100
借:壞賬準備 15
貸:其他費用 5
累計盈余 10
第三年,A 部門收回該應收賬款 50 萬元,沖減 8 萬元的壞
賬準備,年末應收賬款凈額為 43 萬元。第三年編制政府綜合財
務報表時,抵銷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A 部門 50
貸:應收賬款——B 部門 50
借:壞賬準備 7
貸:其他費用 -8
累計盈余 15
(2)抵銷政府部門之間的收入費用事項。
14
政府部門之間發生的待抵銷收入費用事項主要涉及事業收
入、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商品和服務費
用等報表項目。對于經確認抵銷的收入費用事項,編制抵銷分錄:
借記“事業收入(來自同級政府部門)”“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
(來自同級政府部門)”“經營收入(來自同級政府部門)”“其
他收入(來自同級政府部門)”,貸記“商品和服務費用(支付
給同級政府部門)”。
例:B 部門財務報表中,來自同級 A 部門的事業收入 6,700
萬元,A 部門支付給同級 B 部門的商品和服務費用 6,700 萬元。
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事業收入(來自同級政府部門) 6,700
貸:商品和服務費用(支付給同級政府部門) 6,700
2.抵銷財政與部門之間發生的經濟業務或事項。
(1)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應付國庫集中支付結余”
與政府部門財務報表、土地儲備資金財務報表、物資儲備資金會
計報表中的“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預算額度”之間存在抵銷
關系,應經相關方確認后抵銷。抵銷分錄為:借記“應付國庫集
中支付結余”,貸記“財政預算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
例:政府部門財務報表中財政應返還額度 15,000 萬元;物
資儲備資金會計報表中的財政預算額度 1,000 萬元;財政總預算
會計報表中應付國庫集中支付結余 16,00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
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15
借:應付國庫集中支付結余 16,000
貸:財政應返還額度 15,000
財政預算額度 1,000
(2)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等財政預算支出項目與政府部門財
務報表的“財政撥款收入”存在抵銷關系,應經相關方確認后抵
銷。抵銷分錄為:借記“財政撥款收入”,貸記“一般公共預算
本級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
例:政府部門財務報表中財政撥款收入 9,700 萬元,其中一
般公共預算安排 5,200 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 4,500 萬元。
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財政撥款收入 9,700
貸: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5,200
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 4,500
(3)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支出”與
政府部門財務報表的“事業收入”中來自財政專戶撥入的部分之
間存在抵銷關系,應經相關方確認后抵銷。抵銷分錄為:借記“事
業收入(財政專戶管理資金)”,貸記“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支出”。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支出 7,800 萬
元,政府部門財務報表中事業收入中來自財政專戶的資金 7,80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事業收入(財政專戶管理資金) 7,800
16
貸: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支出 7,800
(4)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借出款項”與政府部門財務報
表中“其他應付款”之間存在抵銷關系,應經確認后抵銷。抵銷
分錄為:借記“其他應付款”,貸記“借出款項”。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借出款項中屬于向 C 部門借出的金
額為 430 萬元,C 部門財務報表中的其他應付款 430 萬元,經確
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付款 430
貸:借出款項 430
(5)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預撥經費”與政府部門財
務報表中的“其他應付款”之間存在抵銷關系,應經確認后抵銷。
抵銷分錄為:借記“其他應付款”,貸記“預撥經費”。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預撥經費 720 萬元,政府部門財
務報表中的其他應付款 72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
如下:
借:其他應付款 720
貸:預撥經費 720
(6)財政代管預算單位資金,單位通過“其他應收款”核
算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應付代管資金”與政府部門財
務報表中的“其他應收款”之間存在抵銷關系,應經確認后抵銷。
抵銷分錄為:借記“應付代管資金”,貸記“其他應收款”。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應付代管資金中屬于 C 部門的金額
17
為 200 萬元,C 部門財務報表其他應收款中應收財政代管資金的
金額為 20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應付代管資金 200
貸:其他應收款 200
財政代管預算單位資金,單位通過“銀行存款”核算的,財
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應付代管資金”與政府部門財務報表中
的“銀行存款”之間存在抵銷關系,應經確認后抵銷。抵銷分錄
為:借記“應付代管資金”,貸記“銀行存款”。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應付代管資金中屬于 C 部門的金額
為 200 萬元,C 部門財務報表銀行存款中應收財政代管資金的金
額為 20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應付代管資金 200
貸:銀行存款 200
3.抵銷財政內部之間發生的經濟業務或事項。
(1)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專用基金收入”中來自一般公
共預算安排的部分與“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之間存在抵銷關
系,應經確認后抵銷。抵銷分錄為:借記“專用基金收入”,貸
記“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專用基金收入中由一般公共預算本
級支出安排的部分為 25,60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
錄如下:
借:專用基金收入 25,600
18
貸: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25,600
(2)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不同預算類型資金之間的“調
入資金”和“調出資金”之間存在抵銷關系,應經確認后抵銷。
抵銷分錄為:借記“調入資金”,貸記“調出資金”。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調入資金、調出資金均為 20,100
萬元,經確認無誤后,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借:調入資金 20,100
貸:調出資金 20,100
(三)對應按權責發生制調整的事項,按照“抵銷調整事項
清單”(附 4)編制調整分錄,填入匯總工作表“調整分錄”欄。
1.將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專用基金收入”分析調整至政
府綜合會計報表的“其他收入”。
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專用基金收入”中不屬于通過一般公
共預算本級支出安排的部分,按照資金性質應列入政府綜合會計
報表中的“其他收入”項目。調整分錄為:借記“專用基金收入”,
貸記“其他收入”。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專用基金收入中不屬于一般公共預
算本級支出安排的部分為 420 萬元。編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專用基金收入 420
貸:其他收入 420
2.調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當年取得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中,
19
利潤收入、股利和股息收入實際是收到的報告年度以前年度應收
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不屬于當年收入;產權轉讓收入、清算收入
等屬于資產交易所得,不屬于收入,應調減收入總額。調整分錄
為:借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貸記“凈資產”。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 33,000
萬元。編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 33,000
貸:凈資產 33,000
3.調減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相關收支。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動用預算
穩定調節基金”不屬于政府綜合會計報表中的收入項目,應調減
收入總額。調整分錄為:借記“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貸記
“凈資產”。同理,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安排預算穩定調
節基金”不屬于政府綜合會計報表中的費用項目,應調減費用總
額。調整分錄為:借記“凈資產”,貸記“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
金”。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10,000
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0,000 萬元。編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10,000
貸:凈資產 10,000
借:凈資產 20,000
貸: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0,000
20
4.調減債務收入、債務轉貸收入。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債務收入”、
“債務轉貸收入”不屬于政府綜合會計報表中的收入項目,應調
減收入總額。調整分錄為:借記“債務收入”“債務轉貸收入”,
貸記“凈資產”。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債務轉貸收入 75,000 萬元。編
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債務轉貸收入 75,000
貸:凈資產 75,000
5.調減債務還本支出、債務轉貸支出。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債務還本
支出”“債務轉貸支出”不屬于政府綜合會計報表中的費用項目,
應調減費用總額。調整分錄為:借記“凈資產”,貸記“債務還
本支出”“債務轉貸支出”。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債務還本支出 3,600 萬元,債務
轉貸支出 22,000 萬元。編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凈資產 3,600
貸:債務還本支出 3,600
借:凈資產 22,000
貸:債務轉貸支出 22,000
6.調減財政部門直接發生的資本性支出。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屬于財政部門
21
直接發生的形成政府資產的資本性支出不屬于政府綜合會計報
表中的費用項目,應調減費用總額。調整分錄為:借記“凈資產”,
貸記“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國
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支出”等。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反映,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于投資
基金股權投資的支出 50,000 萬元。編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凈資產 50,000
貸: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50,000
7.將財政直接支出分析調整填入相應費用欄。
未安排到部門預算且由財政直接安排的一般公共預算本級
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等支出中屬于工資福利費用、商
品和服務費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對企業的補助費用、
對社會保障基金補助費用等部分,應分析調整填入上述費用。借
記“工資福利費用”“商品和服務費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
費用”“對企業的補助費用”“對社會保障基金補助費用”“財
務費用”等,貸記“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
本級支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支出”等。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中直接列支
的對企業的補助費用支出 9,372 萬元。編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對企業的補助費用 9,372
貸: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9,372
8.將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專用基金支出”分析調整至政
22
府綜合會計報表相應的費用項目。
對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中的專用基金支出,應按支出經濟分
類分析調整為政府綜合會計報表中的“商品和服務費用”“對個
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對企業的補助費用”等項目。調整分錄
為:借記“商品和服務費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對
企業的補助費用”等,貸記“專用基金支出”。
例: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專用基金支出中用于對企業的補助
費用 19,800 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 5,300 萬元。編制
調整分錄如下:
借: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 5,300
對企業的補助費用 19,800
貸:專用基金支出 25,100
9.調增長期投資、應收股利、投資收益。
(1)關于財政總預算會計尚未核算的政府持有股權的企業
股權投資及相關收益的調整。
編制政府綜合會計報表時,應根據政府持有股權的國有企業
財務會計決算報表中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和應付股利,以及
利潤表中的綜合收益總額,乘以國家資本占比分別計算長期投資、
應收股利、投資收益的金額,并編制調整分錄。調整分錄為:借
記“長期投資”“應收股利”,貸記“凈資產”“投資收益”。
長期投資調整額=所有者權益年末數 1
×國家資本占比 2
1企業為集團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年末數為財企 01 表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
2國家資本占比=國家資本/實收資本。
23
應收股利調整額=應付股利年末數×國家資本占比
投資收益調整額=企業綜合收益 3
×國家資本占比
凈資產調整額=長期投資調整額+應收股利調整額-投資收益
調整額。
已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地區,可按照報告年度的下一年
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數填列應收股利,同時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數與上述公式計算得到的應收股利數的差額轉入長期投資。
例:某政府的國有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報表上列示的國有企業
所有者權益年末數為 400,000 萬元,國家資本占比為 60%。國有
企業當年綜合收益為 100,000 萬元,應付股利為 20,000 萬元。
經計算,應調整的金額分別為,長期投資=400,000×60%=240,000
萬元;應收股利=20,000×60%=12,000 萬元;投資收益=100,000
×60%=60,000 萬元。編制調整分錄如下:
借:長期投資 240,000
應收股利 12,000
貸:投資收益 60,000
凈資產 192,000
(2)關于財政總預算會計已核算的政府股權投資產生的投
資收益的調整。
按照《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規定,政府股權投資當期應取
得的投資收益,應確認計入“資產基金”科目。編制政府綜合會
3企業為集團公司的,企業綜合收益為財企 02 表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綜合收益”。
24
計報表時,對于已確認入賬的投資收益部分,應將其從資產負債
表的“凈資產”項目調至收入費用表的“投資收益”項目。調整
分錄為:借記“凈資產”,貸記“投資收益”。
例:某財政總預算會計已根據某投資基金年末會計報表凈利
潤 5,000 萬元以及政府財政投資比例 15%,計算確認投資收益 750
萬元(5,000×15%),記入“資產基金”科目。編制調整分錄如
下:
借:凈資產 750
貸:投資收益 750
10.根據調整分錄中收入調整總額與費用調整總額的差額,
調整凈資產項目。
由于對收入和費用的調整最終會影響凈資產總額,因此應當
按照收入調整總額與費用調整總額的差額,調整凈資產。按照所
有調整分錄匯總后計算(收入調增額-收入調減額-費用調增額+
費用調減額)的差額,如果差額為正數,則調增“凈資產”;如
果差額為負數,則調減“凈資產”。
(四)將匯總工作表各項目對應的原始數據欄、抵銷分錄欄、
調整分錄欄中的數據,分別計算出經過抵銷調整后的金額。
1.資產類項目。
資產類項目中,各項目“被合并主體報表對應項目”欄金額
加總,得到“原有金額合計”;“原有金額合計”加上該項目“抵
銷分錄”借方金額,減去該項目“抵銷分錄”欄貸方金額,得到
25
“包括抵銷后合計”;“包括抵銷后合計”加上該項目“調整分
錄”借方金額,減去“調整分錄”貸方金額,得到“包括抵銷調
整后合計”。
“待抵銷調整項目”抵銷調整后原則上無余額。若有余額,
填入“其他資產”。
資產類各項目加總后,計算出“原有金額合計”“包括抵銷
后合計”“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對應的“資產合計”數。
2.負債類項目。
負債類項目,各項目“被合并主體報表對應項目”欄金額加
總,得到“原有金額合計”;“原有金額合計”減去該項目“抵
銷分錄”借方金額,加上該項目“抵銷分錄”欄貸方金額,得到
“包括抵銷后合計”;“包括抵銷后合計”減去該項目“調整分
錄”借方金額,加上“調整分錄”貸方金額,得到“包括抵銷調
整后合計”。
“待抵銷調整項目”抵銷調整后原則上無余額。若有余額,
填入“其他負債”。
負債類各項目加總后,計算出“原有金額合計”“包括抵銷
后合計”“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對應的“負債合計”數。
3.凈資產類項目。
將“被合并主體報表對應項目”欄各項目金額加總,得到“原
有金額合計”;“原有金額合計”減去該項目“抵銷分錄”借方
金額,加上該項目“抵銷分錄”欄貸方金額,得到“包括抵銷后
26
合計”;“包括抵銷后合計”減去該項目“調整分錄”借方金額,
加上“調整分錄”貸方金額,得到“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
凈資產類各項目加總后,計算出“原有金額合計”“包括抵
銷后合計”“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對應的“凈資產合計”數。
4.收入類項目。
收入類項目,各項目“被合并主體報表對應項目”欄金額加
總,得到“原有金額合計”;“原有金額合計”減去該項目“抵
銷分錄”借方金額,加上該項目“抵銷分錄”欄貸方金額,得到
“包括抵銷后合計”;“包括抵銷后合計”減去該項目“調整分
錄”借方金額,加上“調整分錄”貸方金額,得到“包括抵銷調
整后合計”。
“待抵銷調整項目”抵銷調整后原則上無余額。若有余額,
填入“其他收入”。
收入類各項目加總后,計算出“原有金額合計”“包括抵銷
后合計”“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對應的“收入合計”數。
5.費用類項目。
費用類項目,“被合并主體報表對應項目”欄金額加總,得
到“原有金額合計”;“原有金額合計”加上該項目“抵銷分錄”
借方金額,減去該項目“抵銷分錄”欄貸方金額,得到“包括抵
銷后合計”;“包括抵銷后合計”加上該項目“調整分錄”借方
金額,減去“調整分錄”貸方金額,得到“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
“待抵銷調整項目”抵銷調整后原則上無余額。若有余額,
27
填入“其他費用”。
費用類各項目加總后,計算出“原有金額合計”“包括抵銷
后合計”“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對應的“費用合計”數。
6.本年盈余項目。
按照“本年盈余=本年收入-本年費用”,計算各報表及政府
本年盈余數額。
(五)試算平衡后,將數據填入政府綜合會計報表對應項目,
生成政府綜合會計報表。
對調整后的各項目金額進行試算平衡。試算平衡方法:按照
“期末凈資產總額=原始報表期末凈資產總額+根據所有調整分
錄匯總的凈資產調整額”計算政府綜合會計報表中政府期末凈資
產總額。所計算的期末凈資產總額應當符合恒等式“期末凈資產
總額=期末資產總額-期末負債總額”計算的政府期末凈資產總額。
試算平衡后,將匯總工作表“包括抵銷調整后合計”欄數據
對應填入政府綜合會計報表中“資產負債表”各項目“年末數”
欄,“收入費用表”各項目的“本年數”欄。
第四章 會計報表附注編制
第一節 會計報表附注內容
第十一條 會計報表附注具體應包括下列內容:會計報表編
制基礎、遵循相關制度規定的聲明、會計報表包含的主體范圍、
重要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情況、會計報表重要項目明細信息
28
及說明、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第二節 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
第十二條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中的會計報表以權責發生制為
基礎編制。
第三節 遵循相關制度規定的聲明
第十三條 政府財政部門應當聲明編制的會計報表符合政府
會計準則、相關會計制度和財務報告編制規定的要求,如實反映
政府整體的財務狀況、運行情況等有關信息。
第四節 會計報表包含的主體范圍
第十四條 會計報表包含的主體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資金主體。
1.本級政府財政管理的一般公共預算資金、政府性基金預算
資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專用基金和
代管資金等各項資金,以及土地儲備資金和物資儲備資金等。
2.本年資金主體變動情況。
(二)機構主體。
1.納入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報范圍的部門名稱、部門所屬單
位的數量、實有人數情況等(附 1-1)。
2.本年機構主體變動情況。
29
第五節 重要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情況
第十五條 對本年發生的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應
說明變更的內容和原因,受其重要影響的報表項目名稱和金額,
以及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開始適用的時點。
第六節 會計報表重要項目明細信息及說明
第十六條 采用數字和文字描述相結合的方式披露重要項
目的明細信息。報表重要項目明細信息的金額合計,應當與會計
報表中的相應項目金額銜接一致。
第十七條 報表重要項目明細信息應至少包括下列報表(附
1 中附表 1-18):
(一)貨幣資金明細表。
(二)應收及預付款項明細表。
(三)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明細表。
(四)長期投資及投資收益明細表。
(五)應收轉貸款明細表。
(六)固定資產明細表。
(七)在建工程明細表。
(八)無形資產明細表。
(九)公共基礎設施明細表。
(十)政府儲備物資明細表。
(十一)保障性住房明細表。
(十二)應付及預收款項明細表。
30
(十三)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明細表。
(十四)應付長期政府債券明細表。
(十五)應付轉貸款明細表。
(十六)長期借款明細表。
(十七)政府間轉移性收入明細表。
(十八)政府間轉移性支出明細表。
第七節 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 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社保基金。按照社保基金的種類,分別列示社保基金
的收入、支出及結余情況。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重大事項。
(三)對于政府部門管理的公共基礎設施、文物文化資產、
保障性住房、自然資源資產等重要資產,披露種類和實物量等相
關信息。
(四)在建工程中土地收儲項目名稱及面積等情況。
(五)或有事項。披露政府或有事項的事由和金額,如擔保
事項、未決訴訟或仲裁、承諾(補貼、代償)、救助等,若無法
預計金額應說明理由。
(六)政府會計具體準則中要求附注披露的其他內容,以及
其他未在報表中列示,但對政府財務狀況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31
第五章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
第一節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主要內容
第十九條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以政府綜合財務報表為依據,
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政府財務狀況、運行情況,以及財政中
長期可持續性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政府財務狀況分析。
1.資產方面,重點分析政府資產的構成及分布,對于貨幣資
金、應收及預付款項、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公共基
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保障性住房等重要項目,分析各項目比
重、變化趨勢以及對于政府償債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的影響。
2.負債方面,重點分析政府負債規模及結構,分析各項目比
重以及變化趨勢。
3.通過政府資產負債率、現金比率、流動比率等指標,分析
政府財務風險及可控程度,需要采取的措施等。
(二)政府運行情況分析。
1.收入方面,重點分析政府收入規模、結構及來源分布、重
點收入項目的比重及變化趨勢,特別是宏觀經濟運行、相關行業
發展、稅收政策、非稅收入政策等對政府收入變動的影響。
2.費用方面,重點按照經濟分類分析政府費用規模及構成,
特別是政府投融資情況對政府費用變動的影響。
3.運用政府收入費用率、稅收收入比重等指標,分析政府財
政財務運行質量和效率。
32
(三)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分析。
基于當前政府財政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結合本地區經濟形
勢、重點產業發展趨勢、財政體制、財稅政策、社會保障政策、
通貨膨脹率等,全面分析政府未來中長期收入支出變化趨勢、預
測財政收支缺口等。
第二節 政府財政經濟分析方法和指標
第二十條 分析政府財政經濟狀況時,可采取比率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等方法。
第二十一條 分析政府財政經濟狀況時,可參考使用以下分
析指標:
分析指標表
序號 指標名稱 公式 指標說明
一、政府財務狀況分析指標
1 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反映政府償付債務的能力。
2 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反映政府利用流動資產償還
短期負債的能力。
3 現金比率 貨幣資金/流動負債 反映政府利用貨幣資金償還
短期負債的能力。
4 金融資產負債率 (流動資產總額-存貨+長期投
資+應收轉貸款)/負債總額
反映政府利用金融資產償還
負債的能力。
5 總負債變動率 (負債總額年末數-負債總額年
初數)/負債總額年初數
反映負債的增長速度。同比
增速是否過快可參考全國地
方政府債務限額增幅。
6 主要負債占比 主要負債項目/負債總額 反映政府主要負債項目占總
負債的比重。
33
分析指標表
序號 指標名稱 公式 指標說明
7 單位負債占比 單位負債總額/負債總額
反映政府單位負債占總負債
的比重,進而評估政府的直
接債務風險和間接債務風
險。
8 流動負債占比 流動負債/負債總額
反映政府負債結構是否合
理,政府面臨負債集中償付
的壓力。
9 凈資產變動率 (凈資產總額年末數-凈資產總
額年初數)/凈資產總額年初數
反映凈資產的同比變動情
況。
二、政府運行情況分析指標
10 收入費用率 年度總費用/年度總收入 反映政府收入和費用的配比
情況。
11 政府自給率
(收入總額-政府間轉移性收
入)/(支出總額-政府間轉移
性支出)
反映地方政府自給能力大
小。
12 稅收收入比重 年度稅收收入/年度收入總額 反映政府稅收收入在年度總
收入中的占比。
13 稅收依存度 年度稅收收入/年度一般公共預
算收入
反映政府收入的穩定性及質
量。
14 利息保障倍數 (本年盈余+利息支出)/利息支
出
反映政府償還債務利息的能
力。
15 人均工資福利費
用
工資福利費用/政府年末實有人
數
反映人均工資福利費用情
況。
三、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分析指標
16 負債率* 債務總額/本地區 GDP 反映經濟增長對債務的依賴
程度。
17 稅收收入彈性*
年度稅收收入增長率/本地區
GDP 增長率
反映稅收收入變動對本地區
GDP 變動的敏感程度。
18 固定資產成新率 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
值
反映政府固定資產的持續服
務能力。
19 公共基礎設施成
新率
公共基礎設施凈值/公共基礎設
施原值
反映政府公共基礎設施的持
續服務能力。
34
分析指標表
序號 指標名稱 公式 指標說明
20 保障性住房成新
率
保障性住房凈值/保障性住房原
值
反映政府保障性住房的持續
服務能力。
注:標*指標,本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分析時可不使用。
第六章 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情況
第一節 政府預算管理情況
第二十二條 主要反映政府預算編制管理、預算執行管理、
財政監督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主要措施和取得的
成效。
第二節 政府資產負債管理情況
第二十三條 主要反映政府資產管理、負債管理等方面的政
策要求、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第三節 政府收支管理情況
第二十四條 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等方面的政
策要求、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本指南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財政部于
2018 年印發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財
庫〔2018〕30 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