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對質量問題的日益關注,質量成本控制已成為企業成本控制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作業成本管理(ABC/M)的實踐可極大提高質量成本的準確性和控制的有效性。
本文首先從有關質量成本知識的問題或偏差入手分析,總結得出質量成本的內涵與構成內容,即質量成本是企業為確保其產品或服務(包括顧客服務)滿足顧客的期望或要求所發生的所有資源耗費,以及因不良質量所導致的一切顯見的和隱性的成本和損失。它包括質量控制成本和質量控制失敗成本兩大類。
接著,本文從ABC/M的視角對質量作業及其成本進行了分析。按照ABC/M的要求可將質量成本劃分為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必要作業與不必要作業以及高效作業與低效作業。管理人員應識別與質量相關的各種作業,并根據作業的相關信息和專業判斷確定各項作業的性質,消除既不增值又不必要的作業,將質量成本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上。實施ABC/M的企業,可直接根據相關的ABC信息計算質量成本。質量成本構成具有多樣性且同質量水平關系具有復雜性,因此一般很難準確地確定質量成本與質量水平之間的函數關系,管理者往往根據質量成本的歷史數據和經驗判斷,合理選擇最佳的質量水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質量成本。
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ABC/M的質量成本控制目標與策略。基于ABC/M的質量成本控制的目標為:在消除評估與失敗作業的同時,最小化預防作業的需求量,最大化預防作業的效率。策略:(1)直接跟蹤失敗成本,努力使其降至為零;(2)投資于“適當的”質量預防作業,促使質量的改進;(3)根據當前的結果,降低評估成本;(4)持續評估,調整預防措施,爭取進一步改進。基于以上策略,作者構建了融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于一體的全面質量成本控制體系框架。事前控制主要包括質量成本控制標準的制定以及質量成本預算的編制;事中控制主要包括質量成本的跟蹤、差異計算與分析以及相關信息的反饋機制;事后控制主要包括質量成本控制業績報告、業績考核評價與激勵。
(李金俏整理自《會計論壇》2007年第1期,作者:夏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