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尚玉芝
一、成本的定義及分類
(一)成本的定義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耗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并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于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中國成本協會對成本的定義是為過程增值和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美國會計學會對成本的定義是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未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目前我們通常認為的成本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棄的資源。
(二)成本的分類
1.從核算角度進行成本分類。從會計核算的角度,成本一般可以分為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1)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部分組成。(2)期間費用一般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類。
2.
從管理角度進行成本分類。從管理角度對成本進行分類關鍵看基于怎樣的管理目的或意圖,通常把成本進行以下劃分 :(1)根據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關系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2)根據成本與決策的關系劃分為相關成本與非相關成本。(3)根據成本是否可以控制劃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根據決策方案變動時的成本是否可避免劃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5)根據費用的發生是否需支付現金等流動資產劃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6)根據成本的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二、傳統的成本管理的內容及弊端
傳統成本管理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企業成本管理的任務是通過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成果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監督成本計劃的執行,努力降低成本。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標準
成本管理、定額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
(一)標準成本管理
1.標準成本。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制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是有效經營條件下發生的一種目標成本。
2.標準成本的控制。成本管理的關鍵在于控制,而成本控制就是動用現代成本會計的各種方法,使各項成本達到預期標準的一種措施,通過成本控制使實際成本逐步達到標準成本,這就實現了企業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標。成本控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3.標準成本管理的作用。(1)便于成本核算。(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責任。(3) 便于成本控制。(4) 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二)定額成本管理
定額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根據制定的定額成本來控制實際成本的發生,以達到降低成本目的的一種控制制度。它主要適用于產品已經定型,產品品種與工藝規程基本穩定,各項定額較為齊全、準確, 原始記錄及計量等方面具備健全的管理制度的大量大批生產企業。
(三)全面預算管理
1.全面預算管理的含義。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一種主要方法。全面預算反映的是企業未來某一特定期間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財務計劃,它以實現企業的目標利潤為目的,以銷售預測為起點,進而對生產、成本及現金收支等進行預測, 并編制預計損益表、預計現金流量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在未來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全面預算管理的特點。(1)對未來的精確規劃。(2)以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為根本出發點。(3)以價值形式為主的定量描述。(4)以市場為導向。(5)以企業全員參與為保障。
(6)以財務管理為核心。
3.全面預算的內容。(1)業務預算,又稱營業或經營預算,是反映企業預算期間日常供應、生產、銷售、管理等實質性活動的預算。(2)專門決策預算是為企業不經常發生的長期投資項目或一次性專項業務所編制的預算,它包括資本支出預算和一次性專門業務預算。(3)財務預算是反映企業預算內預計的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預測期末財務狀況的預算,它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
(四)傳統企業成本管理的弊端
1.缺乏全面性。(1)企業傳統成本管理側重于宏觀需要。(2)企業傳統成本管理主要針對正常成本管理的需要。
2.缺乏前瞻性。(1)企業成本管
理理論和內容僵化、手段老化。(2) 過分依賴現有的成本會計系統,不能滿足企業實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3.缺乏有用性。(1)企業成本管理缺乏市場觀念。(2)成本信息嚴重扭曲。
三、成本均衡管理的內容及優勢
(一)成本均衡管理的定義
成本均衡管理是一種全面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即企業在成本管理中把各種已發生的成本和可能發生的成本、相關和無關的成本進行均衡,以達到效益最大化或損失最小化為目的的一種成本管理。成本均衡管理就是在把成本管理系統進行多角度的細分后,基于具體的管理活動及其目的而實施的企業全方位成本管理的一種均衡管理。
(二)成本均衡管理的內容與優勢
1.成本性態的均衡管理。(1)成本性態,是指成本總額與業務總量之間的依存關系。按照成本與業務量的依存關系,成本可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在成本管理中把成本按照性態進行分類才能實現最佳的、準確的管理效果。(2)成本性態均衡管理是在傳統成本按內容和用途進行管理的基礎上引入成本性態管理,以實現傳統成本管理與成本性態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最佳成本管理效果的一種均衡管理。
2.業務循環的成本均衡管理。(1) 業務循環是處理某一類型經濟業務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順序的總稱。企業成本管理必須是基于新增業務的全過程的管理,這里所說的業務全過程可以叫做業務循環。(2)業務循環的內容包括 :營銷和銷售循環,存貨管理循
5
環,資本性采購循環,人事及薪金循環,采購和付款循環,業務循環的前端為設計或研發活動,末端為售后服務。(3)業務循環的成本均衡管理是指在傳統成本以生產環節為管理重心的基礎上引入基于業務循環的全過程管理,以實現傳統成本管理與業務循環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最佳成本管理效果的一種均衡管理。基于業務循環的成本管理也可以叫做作業成本管理。(4)成本均衡管理在施工企業中實際應用的操作。在施工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具體應用步驟①確定作業,進行作業整合并建立作業中心成本庫。②歸集資源費用。③計算作業成本及工程項目的成本。施工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應注意的問題①作業成本法不單是成本的核算,而是公司的成本管理系統,用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②實施作業成本法,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③ 順利實施作業成本法,必須把握好關鍵的環節就是確定成本動因。④實施作業成本法時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應該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選擇實施成本最低的方法。
3.經營決策成本的均衡管理。
(1)決策成本要求企業在決策時要全面考慮與之相關的諸多成本。決策成本是管理成本的一種,其主要作用是供長短期決策所用的成本概念和成本信息。(2)在經營決策中,主要以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為基礎,也常常用到差別成本和邊際成本等概念。在長期決策中,為了在相同時間價值基礎上進行收支對比,決策成本一般要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并且要充分考慮機會成本和風險成本等。(3)經營決策成本的均衡管理是指在傳統成本基于現實成本的基礎上引入決策成本管理,以實現傳統成本管理與決策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最佳成本管理效果的一種均衡管理。決策相關成本是指與決策方案有密切聯系的、在決策分析時必須著重考慮的一類成本。主要包括 :差別成本、邊際成本、機會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緩成本、特定成本等。
4.財務決策成本的均衡管理。(1) 財務活動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的籌集、投資及利潤分配等活動的總稱,包括資金籌集、資金投資和收益分配等三個基本環節。企業籌集的資金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和借入資金兩類,前者稱為所有者權益,后者稱為負債。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取得資金以后,將按照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 投放資金。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取得的利潤,在繳納所得稅以后,要按照法律規定以及企業收益分配政策進行分配。(2)財務決策成本的內容包括 :機會成本、資金成本、資產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等。財務決策可以分為投資決策、籌資決策、資金營運決策和股利分配決策。(3)財務決策成本的均衡管理是指在傳統成本基于經營活動成本管理的基礎上引入財務活動成本管理,以實現傳統成本管理與財務活動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最佳成本管理效果的一種均衡管理。
5.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的均衡管理。(1) 顯性成本是指計入賬內的、看得見的實際支出,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2)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于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于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
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藏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這種成本一旦發生就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有的甚至是毀滅性的。(3)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均衡管理是指在傳統成本基于顯性成本管理的基礎上引入隱性成本管理,以實現顯性成本管理與隱性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獲得最佳成本管理效果的一種均衡管理。隱性成本均衡管理的內容包括 :安全成本均衡管理、質量成本均衡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成本均衡管理。
6.稅收成本與非稅收成本的均衡管理。(1)稅收成本是指征納稅雙方在征稅和納稅過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代價的總和,具體包括征稅成本、納稅成本及課稅負效應三個部分。征稅成本指政府為取得稅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納稅成本指納稅人為履行納稅義務所付出的耗費。課稅負效應主要指政府課稅對經濟運行和納稅主體決策會產生不可避免的扭曲,從而造成超過政府稅收收入的額外經濟損失。(2)我國稅收環境的現狀。①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及法律意識不強。納稅人缺乏自覺履行納稅義務的意識,甚至采用各種途徑偷逃稅款,從而加大了稅務機關的征收和查處成本。②稅務機關的稅收成本觀念淡薄。各級政府只注重稅收收入,而忽視了稅收成本問題, 增加了費用的支出。(3)非稅收成本管理是對影響企業稅收成本的因素的管理,既包括有來自企業外部的制度及環境因素,又有來自企業內部的自身因素。外部因素涉及經濟發展狀況、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的征管水平。內部因素主要與企業的經營戰略、管
理水平、員工素質、工作效率等相關, 并且會隨著公司經營戰略或經營目標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同時也受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4)稅收成本與非稅收成本的均衡管理是指在傳統成本重視稅收成本管理的基礎上引入非稅收成本管理,以實現稅收成本與非稅收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最佳成本管理效果的一種均衡管理。
綜上所述,成本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低成本的優勢是企業發展重要的因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已不能適應現代企業成本控制的要求,在分析傳統成本管理基礎上, 提出成本均衡管理的理念。本文分別從成本性態、業務循環、決策成本、財務成本、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稅務成本與非稅收成本等成本均衡管理方面進行分析。
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 成本管理所發揮出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大,國內外企業成本管理的研究始終保持著熱度,國外企業成本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內研究更注重如何提高企業整體成本管理水平。在企業成本管理中更好地運用成本均衡管理的方法,通過分析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的對策,有助于企業科學決策, 實現成本管理的目標, 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經緯城市綠洲( 天津) 置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