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公允價值應用的相關問題與建議

公允價值應用的相關問題與建議

○王淑慧 賈 婧



基于我國目前的公允價值應用環境,新會計準則只在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方面采用了公允 價值。公允價值的應用,不僅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由“接軌”變為“趨同”這一重大變革;而且改變了利潤表“收益”的含義,即由傳統凈收益 擴展到全面收益,使我國會計準則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業績,不僅包括已確認利得和損失,還包括企業持有的資產和負債在按公允價值計量,從而發生變動的未實現 利得和損失。正是因為收益范圍的擴大,公允價值這把雙刃劍,很可能再次成為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的武器。
一、利用公允價值進行利潤操縱的可能性分析
(一)投資性房地產”準則利潤操縱空間較小
1.從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看,房地產資產一般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因此,很難進行利潤操縱。因為準則規定: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 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分析以上規定,不難發現,如果房地產資產物價持續上漲,企業在將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時,以 及資產負債表日進行后續計量時,會產生未實現利得,從而增加企業利潤。因此,應關注兩點:一是企業將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動機;二是取得公允價值的 證據是否確鑿。
2.從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看利潤操縱。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有四種情況:(1)投資性房地產開始自用。(2)作為存貨的房地產,改為 出租。(3)自用土地使用權停止自用,用于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4)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為出租。第(1)種情況,企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 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如果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高于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產生了未實現利得。而(2)(4)的轉換,即使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高 于原賬面價值,其差額不計入當期損益,而計入所有者權益。可見,關注點是企業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地產是否有確鑿證據,是否存進行利潤操縱的動機。
總之,“投資性房地產”準則應用公允價值,利潤操縱空間較小。如果企業不存在取得上市資格、配股等目的,一般不會進行利潤操縱。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可能再次成為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手段
新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選用了兩種計價基礎。其一是公允價值,在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情況下,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 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其二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價。未同時滿足準則規定條件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 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可見,第二種計價基礎,無論是否支付補價,均不會產生利潤。因此,能夠進行利潤操縱的只有第一種情形。企業為了 取得上市資格,或上市公司為了配股目的,可能在關聯企業之間,通過“規劃交易”方式,選擇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只要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高 于賬面價值就能夠確認為營業外收入,產生未實現利得,從而增加企業利潤,以達到配股或實現盈利的目的。實質上,通過“規劃交易”增加利潤的方式就是一種利 潤操縱行為。
(三)各種方式對利潤的影響
1.以資產清償債務。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 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從而增加利潤。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 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支出。可見,如果企業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 允價值不變,那麼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越低,確認的營業外支出數額越小,則計入營業外收入的數額即增加的利潤額越大。

2.將債務轉為資本的,債務 人應當將債權人放棄債權而享有股份的面值總額確認為股本(或者實收資本),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與股本(或者實收資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重組債務 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從而增加利潤。這種債務重組方式,在關聯企業之間,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 之間的差額往往是不公允的,其差額越大,增加利潤越多。

3.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的,債務人應當將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后債務的公允價值作為重組后債務的入賬價 值。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重組后債務的入賬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4.以上三種方式的組合。既然以上三種方式能夠增加利潤,其方式組合必定也能 夠增加利潤。
通過分析,以上四種債務重組方式均可以產生利潤。事實上,上市公司關聯企業之間的購銷業務繁多,只要想相互“幫襯”,通過債務重組方 式達到某種目的,應當非常容易。同理,上市公司關聯企業之間,也可以通過“規劃債務重組”方式增加利潤,同樣是一種利潤操縱行為。對此,首先,應關注債務 方債務重組的動機;其次,判斷債務重組企業之間是否關聯方;最后,分析債務重組中公允價值確定的方法和依據是否合理。
(四)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基本不存在利潤操縱的可能性
《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規定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這不僅 因為我國大部分企業合并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并非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為,合并對價不代表公允價值;而且可以避免利潤操縱。
而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只有購買方在購買日對作為企業合并對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產 生資產處置收益,從而增加企業利潤;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 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從而增加利潤。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 應當確認為商譽,不增加利潤。因此,究竟能否形成利潤操縱,關鍵是合并方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被合并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否可靠,從而判斷資產處置 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的合理性。一般而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之間是各自獨立的利益主體,能夠按照相對公平的原則,確定各方資產的公允價值,因此,基本不存在 利潤操縱的可能性。
(五)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利潤操縱的關注點
首先,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包含投資資產和負債兩部分內容。該準則調整了原準 則投資資產和負債的分類方式。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分為以下幾類:(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金 融負債與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2)持有至到期投資;(3)貸款和應收款項;(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5) 其他金融負債。其次,新準則對投資資產按公允價值入賬,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根據以上分類,上市公司能否利用該準則操縱利潤,重點應分 析兩點:其一,金融資產的分類是否發生了變化,只要分類不變,企業損益則不會隨意波動;其二,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否可靠。在以上分類金融資產中,只有貸款和應收款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因為其公允價值的構成相對簡單,而且準則指南也對其公允價值的作出了明確規定。因此,利潤操縱的可能性較小。
二、公允價值應用建議
通過以上對新準則公允價值應用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其一,只要因公允價值因素增加企業利潤,公允價值就可能再次成為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手段,因 此,公允價值的確定成為關注焦點;其二,一般而言,公允價值因素增加的企業利潤基本為非經常性損益,對此,可以通過調整會計監管政策,避免其對非經常性損 益的操縱。
(一)規范資產評估機構,保證公允價值確定的合理性
公允價值的合理性是會計信息可靠性與相關性的重要基礎。為了防止公允價值被 濫用而出現利潤操縱,準則指南嚴格規范了運用公允價值的前提條件,即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計量。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相應資產的交易市場不很充分與完善;而 交易市場的充分與完善,又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會有大量的債務重組業務、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業務需要通過資產評估機構確定其公允價值。然而,目前我國的資產 評估機構能否擔此重任,卻著實令人擔憂。在許多虛假重組中,資產評估機構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在激烈競爭的壓力下,不少資產評估業務,客戶的要求就是資產評 估師的評估結果;評估師所要做的,是給客戶要求的評估結果從專業的角度找出“恰當”的理由。就整體而言,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無序、競爭無度、條塊割據 的問題尚未解決,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現惡化的趨勢。
資產評估業作為客觀的評定估算資產價值的行業,應能夠為交易雙方提供可靠的價格尺度和依據。可見,公允價值確定的合理性,有賴于資產評估業的規范。

(二)調整上市公司會計監管政策
目前,我國對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的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等行為均有會計監管要求,

其中凈資產收益率是確定上市公司新股發行資格的唯一核心指標。因此,上市 公司為了增發或配股往往通過操縱凈資產收益率的分子或分母達到目的。從眾多利潤操縱的案例可以發現,操縱營業利潤較難,而通過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的個別業務操縱非營業利潤則很普遍。尤其以上新準則公允價值的應用,企業通過利潤操縱會產生大量的無相應現金流入的收益。對此,應通過調整上市公司會計監 管政策,規避企業利潤操縱。
首先,樹立與新準則體系相互呼應的會計監管理念,即淡化利潤表準則的理念,因為利潤表僅僅是資產負債表的補充與說明,應當強調的是資產負債表凈資產的變化。因此,其會計監管的重點應由利潤表轉移到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其次,在會計監管指標的設計上,避免單一指標,代之以系列指標。其指標體系,一方面應突出三張主表之間關聯的指標;另一方面,應注重企業潛力指標的監管;對 利潤表會計監管的重點,由凈利潤轉移到營業利潤。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