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一些民營中小企業,其廠房、辦公樓、機器設備、產品展示區 可謂高大上,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像6S現場管理、ISO9001質量管理體 系、安全清潔生產等硬件方面做得無可挑剔,但是只要一深入軟件方面, 很多企業財務這塊短板就暴露無遺。財務提供的數據與生產經營管理的實 際情況有所出入,信息不對稱,參考價值不高,成為企業財務核算與內控 的常態。除了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幾個少數會計科目外,其他數據不能 為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準確、有效的參考依據。企業到達一定規模后,不能 突破發展瓶頸,不能迅速擴張業務,精細管理處處受限,各種無奈。
企業痛點產生原因
1.重稅務輕財務 大多數中小企業企業主的指導思想是:盡可能做 大成本做小收入,目的是獲得企業利潤最大化。而中 小企業核算的本質是:需要準確核算在生產經營的整 個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物料的變化過程和應收應付、收 入與成本的真實情況。這對矛盾的發生,使得財務人 員顧此失彼。往往是財務數據不能為生產經營所用, 不能為績效考核提供參考,停留于滿足稅務會計這個 層面。 中小企業主的這種思維模式,大大地制約了企業 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今天的智能制造時代,中小 企業越來越顯現ERP系統在管理上的缺陷與數據質量 的不足。 2.重業務輕財務 傳統企業主的意識中,認為財務是賬房,對已發 生的業務能夠準確計量就可以了,業財各干各的。 對于正在做或未來準備做的項目,在進行可行性 研究、項目立項、項目建設計劃與預算時,往往脫離 財務,比如大多數企業推行的“6S”管理、ISO9001質 量管理體系、安全清潔生產、重大投資等活動,看不 到財務的影子。財務人員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能很 好地參與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不能反映業務活動的真 實情況,結果僅僅停留在做賬。 3.數據模糊,考核不清晰,主要崗位任人唯 親,不能形成協同力 民營中小企業沒有準確的數據傳遞系統,核算不 清晰,管理不能用數據說話,主要崗位任人唯親,財 務負責人有想法改變現狀,往往得不到有力支持或相
應的管理權。財務要求的相關單據、臺賬、報表不能 及時填制、登記與編報,相關制度不能實施,甚至反 受干預,更談不上形成協同力,導致財務與業務脫 節,嚴重制約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 4.財務人員本身的原因 有些企業雖然放權了,但是財務人員不思進取, 故步自封,認為過去一直這樣做的,現在照做就可 以,管理不能與時俱進,趕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造 成財務數據提供不及時,信息不對稱,與實際情況不 匹配。
應對措施
1.建立評價企業積分與信用體系,加大對積分 高信用好的民營企業財政扶持政策力度 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協同社會第三方力量,對企業 產值、投入產出、安排就業人數、獲得專利數量、畝 產稅收、節能減排、萬元產值能耗等指標,建立積分 體系,對民營中小企業進行評價,對于高積分信用好 的優質企業,提高財政扶持政策比例,促進企業優化 結構,轉型升級。通過培育大企業大集團與優勢型成 長企業、項目重大建設、研發投入、企業高新、淘汰 落后產能、首臺套制作、循環經濟、減免社保基金、 產業引導基金、讓利性股權投資基金等形式,對于業 績突出的、前景良好的企業,在政府層面給予政策傾 斜,有效實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財政扶持 政策。 2.給予信用好的企業更多的稅收優惠 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政策上,給予信用好的企 業更多的抵免、扣除優惠政策,確實有效的扶優扶強,降低優質企業的稅負,促進中小企業真、實、 強、久地發展,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稅源,對于高科 技、節能節水、循環經濟等企業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讓民營企業知曉各項稅收政策,全面享受增值稅、企 業所得稅的減免或優惠政策,盡可能減輕中小企業稅 收負擔。 3.引導企業以規范納稅打造品牌 從政府層面支持中小企業規范經營,扭轉“企業 越規范稅負越高”的怪象。縮小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 的差異,使中小企業主的納稅思想與企業管理的目的 達成一致,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真實反映企業的各項 經濟業務,為企業管理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從而引 導企業投入到全心全意做好產品、做好管理當中去。 讓企業主感覺到稅收來源于業務,規范納稅是建立企 業信用的重要指標,是打造企業品牌的重要內容。 4.樹立標桿企業,倒逼企業財務與業務一體化 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運用,讓未來已來。將來企 業推行的“6S”管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安全清 潔生產、重大投資等活動,如沒有財務的參與,將會 成為一件不可思議的事。而這些項目推行的目的就是 以最佳的投入獲得最佳的產出,與企業內控、財務預 決算、物料管理、產品成本核算是完全契合、密不可 分的。在這些項目實施時需要按照財務管理的要求, 設置單據、報表,再結合ERP管理系統,將采集的信 息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 5.重預算、強分析、嚴監管,加快走向多層次 資本市場 根據企業制定的目標,借助ERP系統,對未來現 金流、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做好科學合理、切實 可行的預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嚴格檢查與監督,為
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可靠有序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差異及時進行分析,做到 原因不清不放過,找不到責任人不放過,沒有整改與 改進措施不放過,確實提升財務管理能力。 比如制造企業,根據產品生產做預算,財務與生 產技術在產品制造過程中以提高優質產品率、提高生 產效率為目的進行緊密溝通與協調。對生產過程中產 生的差異,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及 時找原因,結合工藝、技術提出改進措施。在其中找 到突破點,發現技術創新點,及時歸納總結,做好工 藝技術檔案工作,為財務改進優化成本核算體系、保 證數據精準、加強企業內控提供依據;對其中的經驗 與教訓,與相關人員一起學習分享,可提升工人的技 能,提高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對發現的技術創新點, 可組織有關人員申報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工業新 產品,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制定產品新標準,促進企 業創新驅動,加快推動企業走向多層次資本市場進程, 最終實現財務與企業創新融為一體。 未來,業務與財務不分家,人人有數據,個個有 標準,件件有編碼,事事可追溯。高質量的數據將是 推動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財務是數據處理中心, 對于不能滿足管理要求的財務人員說不,倒逼企業財 務轉型,提升財務的學習能力,理解與運用會計準 則,從稅務會計轉型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戰略會 計;激發財務的創造力,指引企業決策;發揮業財協 同力,實現團隊合作共贏;增強財務的行動力,在 人工智能時代下,做到知行合一;匯聚財務的集成 力,集他人之長,成就財務自身成長,順應中國制造 2025的發展趨勢。
/杭州恒其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徐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