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 員會2018年第二次工作會議在山東煙臺 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是“研討創新與重 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參會人員 為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委 員、特邀會計教育專家,以及承辦單位教 師共計70余人。 會議由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 委員會主辦,山東工商學院承辦。山東工 商學院會計學院院長桂良軍,教育專業委 員會主任委員、東北財經大學教授劉永 澤,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財 經大學教授王華,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校長趙麗生等專 家學者在此次會議上發表了專業觀點。
真正做到學科的交叉融合
在此次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化 成提出,交叉學科需要應用大數據思維來 設計、開發案例,并按照教學規律設計案 例課堂的教學活動,不應只是大數據原理
的傳授,應結合會計、財務管理等內容,讓 學生學會用大數據解決會計、財務管理問 題,才能真正做到學科交叉融合。 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時現建議,信息 化條件下的審計課程體系設置,應該體現 全覆蓋的審計要求,在審計學本科專業開 設審計理論與實務、現代審計技術方法、 審計案例、審計法規等4門核心課程。應 通過強化審計理論內容、減少現有課程之 間的重復、將大數據分析技術融入相關課 程中、引入實踐老師進課堂等舉措,進行 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和重構。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俊勇介紹說,央 財從6個方面對管理會計方向人才培養 方案進行創新與重構:開設心理學課程、 運營學課程;加強和CIMA的合作;重視第 二課堂,通過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經營活 動分析能力;強調數據處理與信息數據模 塊,并與不同學院開展課程合作;加大雙 語課程設置;基于崗位開發課程,開發會 計未來的崗位。 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王愛國 提出,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著重面向 大中型企業,面向企業的中臺崗位和后臺
崗位;大數據背景下確實應增加大數據方 面的課程,但不應只是大數據原理或開發 一類的課程,而應側重大數據應用;會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應首先考慮將傳 統占用的課堂資源卸載一些,再結合大智 云移背景增加相應內容,最好制定出標 準,供各高校執行。
應從基礎財務向業務財務發展
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會計學院院 長高翠蓮提出,高職院校應將人才培養目 標定位為培養初、中級會計人才,從基礎 財務向業務財務發展。要進行教學資源 建設,形成高職會計專業標準。在建設教 學資源過程中可借助校企合作,通過產教 融合,形成豐富有用的教學資源庫。應重 視學生參加會計技能大賽,以賽促改。 廣東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楊則文則提 出,專業重構主要涉及兩個層次,一是有 哪些專業課程;二是這些課程如何排序。 前者限定范圍,后者決定流程。廣東番禺 職業技術學院以行業調研作為邏輯起點, 強調通過分析工作過程要素,即分析崗
位、任務、目標、項目、流程、方式、工具、方 法等實施教改,目前業已形成一種較為成 熟的動態課程開發機制。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教授孫萬軍認為, 財務大數據實驗班更為強調人工智能、數 據庫等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具有財務大數 據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與本專業相關 的大智云移等信息技術與先進工具的應 用能力、財務機器人應用能力、會計核算 能力等。在課程體系設置上,財務大數據 實驗班在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開設數據庫應 用、大智移云概論等課程;在專業基礎課程 模塊開設大數據分析工具應用、財務數據 建模與可視化等課程;在專業核心課程模 塊開設財務機器人應用、大數據財務分析、 大數據財務管理、大數據管理會計課程等; 在專業拓展課程模塊開設財務共享服務、 大數據審計、大數據營銷等課程。在實訓 方面,財務大數據實驗班可以通過財務機 器人實驗課來開展實訓而非傳統會計專業 的會計信息化實訓室。 王華認為,當前教改的任務應以互聯 網思維精細梳理會計核心體系,使其與時 俱進的同時又具有完整的體系。在課程
改革上,教師應加大與企業的合作,以便 于開發出企業最需要的課程。
會計教育改革需要企業參與
與會學者們在這次會議上達成了3 項共識:一是不僅重構課程體系,更應重 構課程內容,尤其是適應大智云移的時代 背景,課程內容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是課程內容重構是一項體系化、系統化 工程,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應將重構放 到一個大的體系中去研究,教改實質上是 一個整合的過程;三是課改路徑需要企業 參與,可以把企業專家引進校園參與教 改,也要去企業調研。 劉永澤認為,專家委需要制定規范來 推動教改;從全國院校中選擇教師成立項 目組共同研發課程,在全國推廣;師資可 以通過培訓,或者以激勵手段促使教師豐 富知識儲備、提高授課質量。差異化很重 要,高職和本科有著不同的教學規律,不 同院校也有著不同的教學規律,如何差異 化進行教改是值得長期思考的問題。 (本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