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意見》如何體現全面實施?
答:《意見》從“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三個維度推動績效管理全面實施。
一是構建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要實施政府預算、部門和單位預算、政策和項目預算績效管理。將各級政府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推動提高收入質量和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將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增強其預算統籌能力,推動提高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水平。將政策和項目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評價調整機制,推動提高政策和項目實施效果。
二是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績效管理閉環系統,包括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做好績效運行監控、開展績效評價和加強結果應用等內容。
三是完善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各級政府需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積極開展涉及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
問:《意見》的主要創新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意見》立足長遠,站位高、舉措實,在關注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同時,著眼健全長效機制,力求從整體上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拓展預算績效管理實施對象。即從政策和項目預算為主向部門和單位預算、政府預算拓展,從轉移支付為主向地方財政綜合運行拓展,逐步提升績效管理層級,在更高層面統籌和優化資源配置,這也是大部分市場經濟國家預算績效改革的普遍路徑。
二是開展事前績效評估。為從源頭上防控財政資源配置的低效無效,《意見》將績效管理關口前移,提出建立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前績效評估機制。各部門各單位要對新出臺重大政策、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投資主管部門要加強基建投資績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前置條件。財政部門要加強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預算審核,必要時可以組織第三方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估,審核和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需要說明的是,事前績效評估不是另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是結合預算評審、項目審批等現有工作來開展,更加突出績效導向。
三是實施預算和績效“雙監控”。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確保績效目標如期保質保量實現。通過開展“雙監控”,不僅有利于及時調整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偏差,避免出現資金閑置沉淀和損失浪費,而且有利于及時糾正政策和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堵塞管理漏洞,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四是建立多層次績效評價體系。《意見》明確提出,各部門各單位對預算執行情況以及政策、項目實施效果開展績效自評,各級財政部門建立重大政策、項目預算績效評價機制,逐步開展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對下級政府財政運行情況實施綜合績效評價,必要時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通過建立績效自評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多層次績效評價體系,不僅能夠落實部門和資金使用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主體責任,推動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平,而且能夠全方位、多維度反映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和政策實施效果,促進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使預算安排和政策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