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31日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標志著個稅法完成第七次大修。
“起征點”緣何定為每月5000元?新稅法能給工薪階層減多少稅?專項附加扣除究竟怎么抵扣?……面對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當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一一作答。
看點一:
每月5000元“起征點”出于三大考慮
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即通常說的“起征點”)備受關注。每月5000元的標準緣何而定?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說,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
一是統籌考慮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后綜合確定的。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3900元,按照近三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推算,2018年人均負擔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確定為每月5000元,不僅覆蓋了人均消費支出,而且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
二是此次修法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外,新增了多項專項附加扣除,擴大了低檔稅率級距,廣大納稅人都能不同程度享受到減稅紅利,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獲益更大。僅以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后個稅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三是新增兩項扣除,一是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二是允許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類收入在扣除20%的費用后計算納稅,這使得相當一部分納稅人的費用扣除額進一步提高。
不過,程麗華表示,5000元“起征點”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后將結合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以及城鎮居民基本消費支出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看點二:
10月1日后月入2萬元以下將減稅50%以上
根據決定,修改后的個稅法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為讓納稅人盡早享受減稅紅利,今年10月1日起,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并按新的稅率表計稅。個體工商戶等經營所得也適用新的稅率表。
“10月1日以后發放工資時,各企業單位財務人員在扣繳個稅時一定要記住,別忘了適用5000元新的費用標準和新的稅率表。”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劉麗堅提醒說。
程麗華說,此次基本費用標準的提高,廣大工薪納稅人將不同程度實現減稅,其中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可降低50%以上。總體看,改革后一年稅收大致減少3200億元。
她算了筆賬:以某月工薪收入15000元的納稅人為例,按照現行稅法計算,扣除“起征點”3500元,之后乘以25%的適用稅率,減去速算扣除數1005元,每月需繳個稅1870元;按照新稅法計算,扣除5000元“起征點”,之后乘以對應的稅率10%,減去速算扣除數210元,只需繳稅790元,稅負減輕58%。如果再考慮其他扣除項目,以及新增加的專項附加扣除,稅負還會進一步減輕。
看點三:
稿酬收入打五六折 百元按56元計稅
決定緣何增加關于勞務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費用扣除?
程麗華說,在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審議和征求意見過程中,一些委員、專家和社會公眾都提出建議,對納稅人取得的稿酬等收入允許扣除相關成本費用。修改后的個稅法采納了上述建議,平移了現行稅法規定,允許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類收入在扣除20%的費用后計算納稅。也就是說,按原收入額打八折計算納稅。
同時,為鼓勵創作,稿酬所得在允許扣除20%費用基礎上,進一步給予減按70%計算優惠,兩項因素疊加,稿酬收入實際上相當于按5.6折計算納稅。“也就是說,100元的稿酬收入,將按照56元來計算納稅,大幅降低了稅負。”程麗華說。
看點四:
專項附加扣除初步考慮定額或限額標準
子女教育、繼續教育、贍養老人……修改后個稅法新增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但將按什么標準抵扣?
根據稅法授權,國務院下一步將對專項附加扣除的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作出具體規定。
程麗華說,初步考慮對專項附加扣除設置一定限額或定額標準,既要保障納稅人方便納稅,相關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又要體現政策公平,使廣大納稅人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減稅的紅利。
“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是一次全新嘗試,對納稅人的申報納稅和稅務機關的征收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程麗華說,為確保這一政策平穩實施,財政部將結合現有征管條件,對有關制度本著簡化手續、便于操作的原則來設計。
看點五:
最高稅率設計兼顧調節收入分配要求
個稅45%的最高邊際稅率一直是關注焦點之一。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說,對于高收入人群,此次調整提高了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也同樣實現了減稅。但由于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現象仍比較突出,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設計,包括最高邊際稅率設計,還是要兼顧到調節收入分配的要求。
不過,王建凡表示,隨著征管和配套條件的不斷改善,我國還將進一步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綜合稅制會統籌考慮綜合征稅的范圍、扣除的范圍以及稅率結構,包括稅率水平。
看點六:
配套征管制度抓緊制定中
讓納稅人“少跑馬路”
修改后的個稅法實施在即,稅務機關如何保證新稅制平穩實施?年底自行申報是否加重納稅人負擔?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鄧勇說,此次新個稅法打造了六方面制度創新:自行申報、納稅人識別號、反避稅條款、部門信息共享、部門協同管理以及納稅信用運用。稅務部門正全力以赴完善征管配套制度,同時做好各項征管準備和打造納稅服務保障體系。
劉麗堅說,為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簡化操作,稅務總局將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操作辦法。確保納稅人申報就能扣除,相關資料和憑證盡量不用報送到稅務機關;預繳就能享受,個人可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給單位,每個月發放工資、代扣個稅時單位據實扣除。
劉麗堅說,即使在預扣預繳環節沒享受到或享受抵扣不到位,可到第二年辦理匯算清繳時再申請退稅;此外,稅務部門將與多部門實現第三方信息共享,核對申報信息的真實準確性,最大限度減少納稅人提供證明材料,“讓信息多跑網路,讓納稅人少跑馬路”。
記者:韓潔 胡璐 郁瓊源
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新個稅法將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實現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的重大轉變,并提高了“起征點”、設立了專項附加扣除。
這次修法為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的第7次修改,是稅制改革邁出的歷史性一步。在新個稅法通過后,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起征點”覆蓋人均消費支出,體現一定前瞻性
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起征點”,是這次修法的重要內容。新個稅法最終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現行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解釋,這主要是基于以下3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統籌考慮了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后綜合確定的。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3900元,按照近3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推算,2018年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確定為每月5000元,不僅覆蓋了人均消費支出,而且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程麗華表示。
二是這次修法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外,還新增了多項專項附加扣除,擴大了低檔稅率級距,廣大納稅人能夠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減稅紅利,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獲益更大。僅以“起征點”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后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三是在稅法審議過程中,根據各方面意見,又增加了兩項扣除,一是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二是允許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類收入在扣除20%的費用后計算納稅,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納稅人的費用扣除額進一步提高。“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可降低50%以上。”程麗華說。
程麗華表示,“起征點”提高以后,一年的減負規模約3200億元,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需要說明的是,5000元的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后還將結合個人所得稅改革深化,以及城鎮居民基本消費支出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她說。
相關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次修法的意義給予高度評價。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此次個稅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這在中國稅制改革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稅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完善,此次個稅法的修訂基于我國現有的人均收入及消費水平進行改革。由分類邁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稅制,是個稅改革的重要一步,也為未來進一步深化稅制改革奠定了基礎。”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
讓更多納稅人享受到新稅制紅利
在提高“起征點”的同時,新個稅法規定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支出的6項專項附加扣除。這是新個稅法一個重要亮點。
李旭紅表示,這些專項附加扣除均是目前百姓十分關心的支出項目,充分體現出國家對于民生的關注,有利于降低個人生活成本及稅收負擔,增加更多可支配性收入。
這項新措施如何具體落實?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劉麗堅表示,為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簡化操作,稅務總局將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操作辦法,初步有以下幾點考慮:一是申報就能扣除。納稅人只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申報就能享受扣除。申報時盡量減少資料報送、簡化辦稅流程。二是預繳就能享受。個人還可以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給單位,每個月發放工資、代扣個稅時,單位就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扣除。三是未扣可以退稅。如果個人沒有將自己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單位,預扣預繳環節沒有享受到或者沒有享受到位的,可以到第二年辦理匯算清繳的時候申請退稅。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從改革的趨勢講,下一步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還要進一步推進。“稅制經過完善以后,無論是綜合所得的范圍,還是扣除的項目,以及其他的稅收要素,都會進行相應調整,當然這有待于征管條件的改善,各方面的配套條件也應該與之相匹配。”王建凡說。
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讓納稅人盡早享受減稅紅利,今年10月1日起,先將“起征點”提高到每月5000元,并按新的稅率表計算納稅。據介紹,稅務機關目前正在抓緊制定相關配套征管操作辦法,做好信息系統升級準備工作,按照每月5000元費用扣除標準和新稅率表同步調整個人所得稅扣繳軟件。同時,抓緊對稅務人員的培訓輔導,以及時準確為納稅人答疑解惑;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服務到位、征管到位。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