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26日,網易新聞轉發《錢江晚報》題為《“巴鐵”項目成空,豈能一走了之》的報道,秦皇島空中巴士“巴鐵”實驗項目拆除,投資者恐怕難以收回本金。如果不考慮“巴鐵”項目投資者北京華贏凱來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贏凱來)以此項目包裝圈錢的別有用心(最新消息,已有43人被刑拘),假設項目投資和運營者仍為技術擁有者,僅從技術創新型項目的風險控制角度進行分析,“巴鐵”項目不失為一個有價值的案例,在當前“雙創”社會背景下,能為其他技術創新型項目的風險控制提供有價值的風險識別方法和控制措施。
一、“巴鐵”項目簡介
“巴鐵”項目技術的核心是“微立體交通”,其設計初衷、設計思路和運營規則,都是為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以致有媒體稱其為“治堵神器”,參加了2016年舉辦的中國國際交通技術與裝備展覽會,得到了交通部和北京市政府領導的關注,更是受到包括《財經》周刊在內的國內外媒體持續的關注。2016年8月2日,巴鐵公司在某風景區啟動了“空中巴士—巴鐵1號”的綜合試驗。在項目籌資上,華贏凱來從技術持有人宋有洲手中購買了技術進行包裝,打造成未來交通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到各地宣講項目“輝煌燦爛的”光明前景,以10-20%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中老年投資者進行債券投資,據估計,吸引的債券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由于后續投資者的不斷減少,華贏凱來資金入不敷出,資金鏈斷裂,警方刑事拘留43人。撇開資金盤的問題,巴鐵技術是否失敗有待專家進一步論證,但該項目的運營失敗確是不爭的事實。
二、“巴鐵”項目風險控制分析
與成熟技術和一般項目相比,技術創新項目更具高風險。其主要的風險表現在:
1.技術風險。主要包括:(1)技術可行性風險。所謂技術可行性風險,是技術上不具備可行性,換言之,現有科學技術認知條件下,單純的技術目標也無法實現。這是技術創新性項目排第一的風險。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技術缺陷。技術存在重大缺陷,但通過加以改進完善仍具有技術可行性;二是技術失敗。即違背客觀自然規律,技術上不可行,無法達到技術創新項目設計的目標。在本案例中,“巴鐵”項目的技術實驗目前存在重大缺陷,即無法實現拐彎,但是否失敗有待專家進一步論證。(2)技術適應性風險。所謂技術適應性風險,是指在技術上可以實現技術目標,但在現有經濟社會法律場景下不能實現技術的運用。這是技術創新項目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風險。在本案例中,即使“巴鐵”項目能夠從單純技術角度解決拐彎問題,但現有交通法規、現有道路狀況等場景下,“巴鐵”項目也并不能投入運行。這就是技術適應性風險。(3)技術經濟性風險。所謂技術經濟性風險,是指在技術上可以實現技術目標,在現有經濟社會法律場景下也能投入運用,但根據投入產出分析,長期無法實現盈利,在經濟上沒有轉化為產品的價值。在本案例中,假設“巴鐵”技術成熟、交通法規修改,道路重新修建,但如果“巴鐵”項目的單位邊際利潤高于單位變動成本,該項目就沒有技術的經濟可行性,這種風險就是技術經濟可行性風險。
2.項目籌資風險。技術創新項目由于技術風險較高,按照風險匹配原則,與之對應的項目籌資風險要低。因此,技術創新項目要使用股權籌資方式籌資,并可以考慮引入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一般要避免債權籌資方式籌資。在“巴鐵”項目中,撇開華贏凱來的詐騙目的不考慮,從真實開展“巴鐵”項目研究和商業化角度出發,無疑它的項目籌資策略就大錯特錯。一是錯在籌資方式上,不應該使用債權籌資方式進行融資。很明顯,以10-20%的年化收益率向民間的集資就是債權籌資,債權籌資對應的是剛性兌換,不承擔項目失敗風險。同時,初創期盈利一般不會盈利或者盈利較低,利用債權融資利息的“抵稅效應”也并不明顯。二是錯在融資的發行對象上。據媒體披露,“巴鐵”項目融資的對象多為中老年人,從風險偏好來說,老年人是風險回避者,這些人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都較低,這也是該項目在未正式停止實驗前就有不少投資者向公安機關報案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觀一些成功的技術創新項目,如騰訊控股(00700.HK)的初創期就引入了南非的一家創投公司5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從風險偏好來說,這些創投公司就是風險愛好者,希望實現“高風險、高收益”,承擔風險的能力強,投資人的風險心理承受能力強。
3.項目運營風險。項目運營風險不是技術創新項目獨有的風險,是所有項目運營都存在的風險。一般項目運營風險都存在于創新項目的運營過程中。與一般項目運營風險不同的是,創新項目運營風險具有以下自身特性:一是難以從其他一般項目借鑒和預警;二是運營的一些財務指標難以真實反映項目運營風險,或者預警不足,或者預警過度。如美圖公司(01357.HK),其財務指標很難看,按照一般的財務指標是要破產了,但其股價觸底后穩步走高。三是反映運營風險的指標需要進行分析,且不只限于財務指標。典型的是互聯網平臺創新項目,反映其運營風險的兩個重要指標活躍用戶數量、用戶粘性用戶和平均貢獻毛收入就不是財務指標,這需要結合初創性項目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財務上不斷分析探索。本案例中,由于“巴鐵”項目尚未投入運營,本文就不再進行分析。
三、技術創新型項目的風險控制方法
1.技術風險的控制。技術風險分為技術可行性風險、技術適應性風險和技術經濟性風險。技術可行性風險的控制措施主要是在初創期要引入行業技術專家進行詳細分析論證,從理論和技術上把關,是否存在無法逾越的理論障礙和技術障礙,預測創新項目的技術成功概率。技術適應性風險主要是目前的社會法律環境和文化習慣等外部環境對技術的影響風險,其控制措施主要是在初創期要聘請相關專家召開調查研究,評估社會法律環境和文化習慣等對技術的影響,必要時可以制定風險的排除預案,如說服民眾改變文化習慣,推動法律制度的修改等,以適應技術實用的需要。技術經濟性風險的控制則要從經濟角度考慮技術的經濟可行性,需要聘請經濟財務專家和技術專家一起來分析研究對策,如根據技術可能的發展路徑對財務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財務策略,包括財務預算、籌資策略和利潤分配策略,是否引入風險投資等。
2.項目籌資風險的控制。一般而言,技術創新性項目一般屬于高風險、高收益項目。項目初創期籌資風險的控制措施有:一是確定適當的籌資方式。采取股權籌資方式籌資,一般不采取債權籌資方式籌資。技術創新性項目的初創期,具有風險大、營收不穩定、凈現金流為負等特點,固定利息的剛性支付會帶來較大的凈現金流出,影響項目的繼續運轉,債權籌資的固定利息費用具有的抵稅效應一般沒有實際價值。二是合理選擇籌資對象。選擇的股權籌資對象要選擇風險承受能力強的長期風險資金或資金集合,資金擁有人或管理人要有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心理素質和個性特質,年齡相對年輕;如有可能并可行,引入風險投資者。需要指出的是,“借短續長”的銀行資產配置策略不適應于技術創新性項目的籌資策略。
3.項目運營風險的控制。一旦技術創新性項目能夠投入運營,就說明該項技術成功,該項目的技術性風險和籌資風險不再是項目主要風險,此時項目運營風險成為主要風險。技術創新型項目運營風險控制措施有:一是按照一般運營風險控制措施進行控制。投入運營后,技術創新型項目運營的風險控制和一個正常企業的運營風險控制相同,主要包括產品(服務)市場風險、運營管理風險、項目運營財務風險等,完全可以按照一般運營風險控制措施進行控制。二是居安思危,對技術創新型項目的產品生命周期風險應有足夠的認識。根據有關資料,技術創新型項目的產品在競爭對手未出現時能夠獲取到較高的利潤,但一旦競爭對手出現,其技術替代的時間(也就是產品生命周期)可能很短。控制的措施是,在技術創新型項目的運營過程中,要加大研發投入,持續研發,不斷提高技術創新性。騰訊控股(00700.HK)就是很好的例子。其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財富.廣州論壇”上透露,在QQ鼎盛時期,其就在內部建立3個競爭研發團隊,通過內部競爭的方式更新產品(服務),微信勝出。隨后,持續對微信進行研發升級,其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從單純社交(人對人)場景服務增加到了到了社交場景(人對人)、服務場景(人對服務)的幾乎全場景運用,持續保持了騰訊產品(服務)在包括社交場景在內的多場景下的技術領先。
湖南省寧鄉市國家稅務局/彭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