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尚琴
聆聽了周一虹教授的“環境危機與環境會計和審計”的講座后,引起了自己對環境會計的進一步學習和思考。現談點自己膚淺的認識。
一、我國實施環境會計的必要性
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人類在其生產活動中無限制地濫用資源,隨意向外界環境排放污染物,導致環境不斷惡化,還進一步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現行的會計模式側重于人類的經濟活動,忽視了環境自身的物質補償過程和企業從環境中取得資源或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產生的企業對環境的補償責任,并且不會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披露,從而虛夸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導致企業的環境風險增大。因此,建立環境會計十分迫切。
二、我國實施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
環境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還很少被企業所認識和接受,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目前的會計法中缺少環境會計內容,所頒布的環境法規也缺少環境會計內容。此外,我國對環境犯罪方面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對環境方面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
2.環境會計在理論研究方面尚不完善
目前,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在環境會計假設、原則、核算對象、程序、方法、確認、計量和報告等方面尚不完善。
3.利益相關者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較少
環境會計信息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大眾,但目前企業環境資料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政府部門,其他的利益相關者還沒有意識到環境會計信息的重要性,沒有感到公布環境信息對自身有何益處,因此,我國上市公司很少對外公布環境會計信息。
- -
4.企業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還需要再提高
環境會計是一門涉及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應用性學科,客觀上要求實施環境會計的財務人員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掌握多學科知識技能,就企業目前財會人員的現有的情況來看,明顯達不到要求,還需再學習提高。
三、我國實施環境會計的對策及建議
1.觀念對策。對政府官員來說,要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對社會和歷史負責。既要從觀念上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更要在實踐中支持環境會計的全面實施。對企業的管理者來說,不能因為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或逃避社會責任,要認識到環境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而更是與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對普通民眾來說,要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環境責無旁貸。
2.法規對策。不僅要建立健全環保法規,還要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
3.技術對策。積極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強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使環境會計的確認、計量系統化,突破實務操作的障礙。同時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對環境會計的監督。
4.人員對策。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一方面,要對會計人員從思想上加以教育;另一方面,在會計學科領域中增設環境會計專業課程,加強環境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
總之,環境行為既存在環境影響,也帶來財務影響。改進環境行為需要耗費一定的成本,可能使企業的總成本上升,但也可能帶來額外的收益。企業通過環境會計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環境決策的實際財務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決策進行控制,以消除或減少負面影響,最終實現環境目標與財務目標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