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興秀洲區審計局
嘉興秀洲區的鄉鎮內部審計起勢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1998年區政府印發了《嘉興市郊區內部審計工作規定》、《關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意見》,2004年區政府重新印發了《嘉興市秀洲區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和《關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內審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各鎮(街道)按照區政府文件的要求,設立了內部審計辦公室,配備專兼職人員,建立內部審計工作制度,組織開展財務收支、經濟責任、工程建設項目、專項審計或調查等工作。同時,對200萬元以下工程項目負責送審工作。
目前,區級機關部門單位和鎮(街道)、秀洲國家高新區共設立內部審計機構16個,其中五鎮二街道和秀洲高新區等八個主體,均建立了專職內審機構,全區配備內審人員59名,其中:專職12名,兼職47名。
2015-2016年全區內審機構共完成財務收支、經濟責任等內部審計項目156個,提出審計建議255條,查處管理不規范金額1120.29萬元,其中:上繳財政9.4萬元、追回損失金額4.5萬元。組織對200萬元以下1168項工程項目送審,送審金額共177398.85萬元,核減金額1945.4萬元。內部審計在規范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加強宣傳,贏得各級領導重視和支持
近年來,我局把內審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 提出工作重點為“一個中心,兩個著力點”,即以提升審計績效為中心,著力提升履職能力、著力提升內審工作,而基礎工作就是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作用。
(一)開展調研,摸清情況。每年局主要領導都會帶隊深入基層,對內審工作進行調研,在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審計方向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和指導。
(二)主動匯報,爭取區級支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我區內審工作的現狀、鄉鎮之間內審工作平衡發展、內審與國家審計銜接、內審作用的發揮及所取得的成效多次向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匯報,以爭取區領導支持。
(三)溝通交流,爭取單位支持。在調研時加強與各鎮(街道)主要領導溝通,宣傳內審工作。近幾年,隨著鄉鎮建設投入的資金量越來越大,包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農村公路改造提升、征地拆遷、美麗鄉村建設等,基層領導干部既要干事,又要管理隊伍不出事、防范風險的意識大大增強,對內審的自我監管作用越來越重視,在配強配齊內審人員、內審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和保障。
(四)利用各種方式途徑,加大內部審計宣傳。利用區領導調研、工作布置會、審計進點會、座談會等時機積極向政府領導、社會公眾進行宣傳,營造支持、關心內部審計工作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利用政協平臺撰寫上報的《加強鄉鎮內部審計的幾點建議》、《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幾點建議》均得到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督辦。利用省市內審協會平臺,加強輿論引導,擴大秀洲內審對外影響力,組織骨干內審人員參加市內審協會的經驗交流,撰寫上報的區農經、審計建立村級審計監督新模式這一信息被省內審協會采用。
二、借力國家審計,推動內部審計工作發展
(一)開展內審工作評價制度。我局在對區級部門、鎮(街道)、秀洲高新區經濟責任審計中,把內部審計工作納入國家審計監督范圍,將各級領導干部對單位自我監督職能列入經濟責任審計必審內容,并作出評價。審計過程中對單位內審工作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檢查輔導,提出指導意見,促進被審計單位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二)加大內審成果運用。我局明確對區級機關單位、鎮(街道)、工業園區內審工作作出的事實清楚、定性準確、結論明確的審計結果,我局審計中核實后將直接利用;對內審報告提出的問題整改到位的,在我局出具的經責等報告中不再反映,充分、有效利用內審成果,以實際行動鼓勵支持內審工作。
三、指導考核相結合,有效推進內部審計工作開展
(一)制定計劃,用于指導全年內審工作。年初制定《內部審計工作監督指導計劃》,明確本年內審工作監督目標、重點,從健全完善內部審計機構,充實人員;加強培訓;實行季度會議制度(區審計局原則上每季度召開內審季度會議,包括:年初的上年度工作總結會、二季度的同步方案布置及優秀項目評比表彰會、三季度的項目開展交流及學習培訓會、四季度的項目總結交流會及學習培訓會);監督指導同步審計項目的實施;開展評優工作等五個方面來指導全年的內部審計工作。同時在年初就明確當年的同步審計項目。
(二)出臺考核辦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制定出臺了《秀洲區內審工作考核辦法(試行)》,考核內容包括:內審人員配備情況、內審制度健全情況、內審工作成效情況、審計質量情況(優秀項目評審)等四方面,以進一步加強我區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四、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創新建立村級審計監督新模式
針對村級集體經濟審計中鄉鎮內審與農經條線相互交叉問題,與區農經局建立村級審計監督新模式。一是定期會商信息,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布置年度審計工作要點,相互通報、研究審計中發現的共性問題。二是制定統一計劃、標準,由區農經局牽頭,每年第四季度統一制定下年度村(街道)審計計劃;統一印發年度審計工作方案;統一審計重點、內容和范圍,統一處理處罰意見。三是建立審計監督新模式,村級經濟審計采取三種模式:區農經局經管站(審計辦)直接審計;由區農經局委托社會中介審計;由鎮(街道)內審辦直接審計,各自的村級審計項目數量在統一制定的年度村(街道)審計計劃中分配完成。四是審計報告抄送制度。村級經濟審計報告均抄送區農經局、審計局。
五、以開展同步項目審計為抓手,分類指導,提高內審工作質量提高
(一)部門聯動開展審計。我區連續三年組織內審機構開展公務支出同步審計,內審人員在項目審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項目不但對強化公職人員“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意識、嚴肅執行和維護財經紀律,而且對推動審計全覆蓋起到積極作用,對區級所有的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進行了全面審計。
(二)上下聯動指導村級審計。連續兩年組織了五鎮二街道同步開展了村級經濟組織書記(主任)經責審計,由區審計局下發統一工作方案,統一培訓、統一工作時間、統一工作進度,在規范審計程序、規范審計報告撰寫等方面加大指導,以提高審計業務質量。
一是細化審計方案。針對內審人員審計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細化項目統一工作方案,走訪財政局、農經局聽取意見、召開鎮(街道)內審人員項目座談會、結合國家審計在鎮(街道)審計、專項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制定下發《村、社區主要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情況審計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確審計重點,細化審計方法、步驟,盡量使內審人員依照方案的重點和步驟就能進行審計,發現問題。
二是加大業務指導。開導同步項目期間我局對鎮(街道)內審辦進行了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包括審計程序履行、審計方案實施、審計報告規范性撰寫等以提高審計業務質量。審計前組織內審人員學習工作方案、法規依據,定性定責基本標準,統一規范審計程序,下發統一的文書模板;審計期間組織內審人員對初步查明的問題、尚未查清的事項進行交流、指導、培訓;審計結束后組織內審對項目取得的成績和問題進行總結、交流。通過同步項目方式審計,既為鍛煉提升內審人員業務水平提供工作平臺,又著力從特殊問題中發現共性問題,從制度角度提出治本之策,達到規范全區村級經濟管理的作用。
三是加大督促整改力度。每年對各鎮(街道)在村級經濟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反饋到所在鎮(街道),促進對村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區農經局、審計局建立健全整改檢查跟蹤機制,對其督促整改情況進行檢查,使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
四是加強審計結果運用。年度末區農經局、審計局對涉及典型性、普遍性、制度建設等方面問題,向區政府提交綜合報告,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在體制、機制上予以規范。
六、加強人員的培訓交流、提高內審業務能力
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組織和引導審計人員學習國家的方針政策、有關經濟政策和相關的經濟知識。
一是組織內審人員參加市審計協會的業務培訓,對全區內審人員的培訓情況進行初審,分批、分層次組織,對骨干內審結合相關培訓內容統一報名相關課程培訓。
二是組織我局科室業務骨干對內審人員進行培訓,分別對鄉鎮內管干部經責審計(結合同步開展的經責審計項目)、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審計規范(取證、審前調查)等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實用性。
三是組織并開展評優評選工作,并組織對優秀項目的成功經驗、方法進行交流,同時通過表彰先進、宣揚典型,擴大內部審計的影響力,營造良好的內部審計發展氛圍。
四是以會代訓,結合內審季度例會,召開同步審計方案培訓、同步項目開展交流會及實施完成后的總結、交流會等。
五是以審代訓,根據項目需要抽調內審人員參加區審計局組織的審計項目,通過參與國家審計項目的實施,增加對內審人員實戰指導和專業技術的培養,以加大對內審骨干的培訓從而帶動內審人員整體業務能力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