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時期要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結構性改革如何發力?關于供給側改革,企業與金融機構面臨怎樣機遇與挑戰。當前的中國企業,正糾結地面對著時代給予的資本機遇。如何回歸資本的本源,聚焦資本與實業的有機結合,幫助企業在中國經濟體快速資本化的進程中,全面掌握企業轉型升級需解決的關鍵要素,全面掌握轉型升級之資本手段,掌握資本與實業的核心規則和邏輯,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成長能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和外部市場競爭對資金管理提出了挑戰。企業在追求規模持續擴張和利潤增長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其背后資金管控難題,資金體外循環、周轉慢,使用效率低,投資隨意性大等問題頻發,亟待解決。
第一部分 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
1、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的背景
(1)中國的金融結構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中國金融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
金融十三五規劃的主要目標
(2)中國產業結構的現狀與未來
中國的產業結構
中國產業結構與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比較
李克強指數透露出的中國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的特點
2、產業融合型金控集團在中國的表現形式
(1)國有控股的多元化投資型集團
(2)處于壟斷地位、產業鏈一體化的央企,持有多個金融牌照
(3)競爭性產業龍頭企業參股、控股金融機構
(4)民營企業參股、控股金融機構
(5)無牌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運作現狀與運作特點分析
(6) 當下企業的金融資本運作的其他形式
3、當下金融機構對產業資本的滲透形式
(1) 跨界發展---工行、建行的電商平臺
(2) 資產管理子公司----運作產業基金(五大行案例)
(3) 銀行控股信托公司----實體投資、債轉股、投貸聯動
(4) 券商、信托和保險的產業基金運作及另類投資
(5) 國際經驗:高盛等
第二部分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的資本運作與轉型
1、供給側改革的金融環境分析
(1)利率和匯率市場化
(2)多層次資本市場
(3)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4)人民幣自由兌換以及人民幣國際化
2、 供給側改革的實質
3、 供給側改革的國際先例
4、 銀行信貸與僵尸企業
5、 僵尸企業的類型與行業分布
6、 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業
7、 供給側改革的目的---- 解放銀行
(1)資產證券化
(2)債轉股
(3)投貸聯動
8、 央行和財政部在供給側改革中的分工與配合
(1)央行:主抓需求側改革
(2)財政部:主抓供給側改革
9、 企業的資本運作要點:投資、融資、存量資產整合、自有資本運作
(1)企業的融資方式分析
(2)企業的投資方式分析
(3)資本與資產的區別
(4)資本運作的四大環節
10、 企業轉型中需要掌握的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方向
11、 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產融結合
12、 企業的金融全牌照現象
第三部分:集團企業現金流管理與控制實務
1、籌資管理
(1)多渠道籌資
(2)低成本融資
(3)合理的財務結構
(4)良好的市場信譽
(5)集中統一的融資管理體系
2、營運資金管理
(1)流動資產管理
(2)貨幣資金管理
(3)應收項目管理
(4)存貨管理
3、流動負債管理
(1)有息負債與無息負債
(2)商業信用
4、投資管理
(1)投資管理原則——審慎原則、平衡原則
(2)投資項目評估
(3)投資資金管理的原則
(4)資本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