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快與區財政局聯系購買手工發票,以應對醫改收取醫事服務費無法機打發票時的突發情況。”這是北京市垂楊柳醫院財務科科長在3月底的醫改培訓會現場發給財務科票據管理人員的微信,也是近日北京市醫改大潮中的一個縮影。
4月8日起,北京市3600余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同步實施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為了順利迎接這次醫改,4月7日晚上,北京幾乎所有的醫院工作人員都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某醫院員工告訴記者。
而在這些忙碌的身影中,不乏眾多的醫院財務人員。在此次醫改中,他們奮力爭先,不但全力配合切換系統、增設收費窗口等工作,還運用財務管理方法為醫改護航,此后,還可以進一步推進管理會計在醫院的應用,為醫院創造價值。
醫院收入結構有變化
據悉,此次北京市醫改的主要內容包括:啟動臨床用藥陽光采購,取消15%的藥品加成,降低藥價;取消掛號費、診療費,降低CT、核磁等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價格;增設醫事服務費,上調手術費、護理費、中醫治療費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診療服務費用。
對于患者來說,在北京醫改后,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預計將達到20%左右。
實際上,總體來說,醫、藥費用有升有降。北京市出臺相應舉措,同步提高醫保報銷和醫療救助的支持力度,確保患者就醫的總體負擔不增加。
“此次綜合改革致力于改善醫療服務質量,規范診療行為,降低醫藥總費用,讓醫院收入結構更趨合理,就醫路徑更加便捷,就診體驗更舒適。”華中科大同濟醫院財務處副處長戴小喆說。
受此影響,醫院的收入結構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即藥品加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費用等方面的收入降低,醫事服務費等方面的收入增加。醫院收入結構變化引發的醫院收入變化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根據試點經驗,總體來說,收入增加的環節會消化大部分的“減少”,還有一部分“減少”可以通過政府補貼來消化,剩下的可能就需要醫院自身來解決。
河南省腫瘤醫院總會計師韓斌斌告訴記者,近幾個月來,她也一直在為醫改的事而忙碌。談及醫改對公立醫院帶來的影響,她認為有兩方面:其一是經濟方面的壓力比較大,因為在醫改環境下,醫院增收節支變得更加困難了;其二是醫療行為會更加規范。
從“收入管理時代”進入“成本管理時代”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北京醫改中,自從“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新聞向社會發布后,醫院財務人員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忙活開了—— —從手工發票的準備到應急預案的流程敲定,從參觀醫改試點單位到為各醫院收費窗口做相應準備,從財務收費人員的培訓討論到各類相關表格的緊急報送······為改善門診就醫環境,減少病人排隊等候時間,部分醫院還想辦法協調收費人員,增開了收費窗口,以應對排隊高峰的到來。醫改實施后,財務人員還積極在收費處參與協調及解釋工作。
北京世紀瑞康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章睿也親身參與了此次改革。他認為,醫改帶來的不單純是收入結構的調整,更是對醫院戰略性思維和管理理念的徹底變革,讓醫療服務行業回歸服務本質。
“在此次醫改過程中,醫院財務部門不僅完成了收入結構調整測算,科學評估藥品零差價率后對醫院收入結構的影響,還將一些管理技術手段和工作計劃融入在測算中,進一步科學測算醫療服務各項成本,為將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礎。”章睿說,“這場醫改也僅是中國醫改的第一步,未來還會持續數年,并將不斷修訂和完善。這不僅是對財務精細化核算提出挑戰,同時也對戰略管理、風險管理、績效考核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與時俱進地利用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也將是醫改后要著 手開展的工作。”在韓斌斌看來,醫院管理模式的改變迫在眉睫。“原來大部分醫院的管理模式是比較粗放的,可以說是‘大收大支’。而在目前的形勢下,醫院要從‘收入管理時代’進入‘成本管理時代’,從規模經濟向精細化管理邁進,將以激勵為主的管理變成激勵和約束并存。”
以精細化管理消化運行成本
目前,藥品、耗材等方面的運營基本成為醫院的“負擔”,在不創收的情況下,其成本又不可忽視。比如,在取消藥品加成的情況下,藥品的倉儲、物流、人力等成本依然較高。這就促使醫院從自身潛在的成本壓縮空間入手,努力降低成本,減少浪費,使得成本效益最大化。
對此,戴小喆認為,醫院應通過更加精細的管理來消化、削減這部分成本。“在這方面的成本監測和管控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推進的工作。另外,財務部門還可以匯總分析業務部門的成本耗費路徑及動因,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管理會計工具,挖掘醫療費用與成本耗費之間的內在聯系,指導業務部門合理規劃三級醫院的診療范圍,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戴小喆說。
韓斌斌也認為,管理會計的進一步推進,是財務部門應對醫改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她提出了3點建議。
一是著力搭建信息化運營平臺。人和物是醫院的重要生產要素,醫院要通過信息化平臺摸清家底,規范業務流程,并通過信息化流程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可以說,信息化平臺是推進管理會計的基礎。
二是財務部門應根據醫改政策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參與和關注這項改革。比如收集藥品信息參與采購談判、梳理增收節支的要點、學習相關的支付制度、積極申請政府補貼等。
三是在業財融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管理會計職能。管理會計是基于會計信息的管理工作,主要的職能是預測和評價。預測和評價的對象包括人和物的投入產出比,以及各流程的投入產出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