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進發展改革局所管轄的江蘇奔牛國家糧食儲備庫經過1992年以來的兩次擴建,目前占地面積117畝,倉容量5.78萬噸。該庫位于滬寧鐵路和京杭大運河南段中部,南傍312國道,北臨滬寧高速公路和常州機場,東臨239省道,西臨新孟河航道,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目前該庫儲存的區級儲備糧全部由中儲糧常州直屬庫、常州希望糧食購銷公司等基層糧食購銷企業代儲,武進發展改革局及奔牛國家糧食儲備庫實行全程監管和指導。在糧食倉儲管理工作中,認真執行《武進區地方儲備糧管理暫行辦法》,并時刻對照省示范庫的標準,以管理為中心、輪換為重點,忠實履行區級儲備糧管理職責。
一、抓好倉儲規范化管理
在總結過去儲糧經驗的基礎上,該庫結合現代化儲糧對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圍繞倉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我們根據《糧油儲藏技術規范》、《武進區地方儲備糧管理暫行辦法》,及倉儲精細化管理要求規定,提出倉儲的管理目標,對所有科室工作崗位建立目標責任制,注重工作的效果和管理的綜合性。
(一)確定目標,完善制度,強化管理
為了確保區級儲備糧賬實相符和安全儲存,對照武進區開展的“糧食倉儲管理提升年”的實施意見,儲備糧代儲單位分別制定了倉儲管理、化學藥劑防治儲糧害蟲和環流熏蒸管理、機械通風管理、機械設備管理、糧情檢查、糧情例會等制度,通過對目標制度的管理考核提升科學保糧水平。
依據區級儲備糧儲存倉庫的數量、容量,該庫儲備糧代儲單位分按最優的原則配備了保防人員,要求保管員對自己的目標責任倉做到品種、數量、入庫時間、等級、雜質、水分、出糙、不完善粒、糧情及倉房結構清楚,倉儲科長對糧溫、水分、蟲害、品質現狀及變化規律并根據倉內糧情發展變化情況,在每期倉儲例會上做匯報。該庫儲備糧代儲單位都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倉儲管理工作目標和考核細則,使倉儲管理的目標考核量化、細化,在實踐中便于操作,促使責任倉保管員自覺地對照標準找差距,對照制度去落實,全面促進員工儲糧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賬卡齊全規范,實行考核管理
儲備糧代儲單位嚴格按照管理儲備糧的要求規范設置各種賬、卡、薄,對庫存區級儲備糧實行科學管理,做到賬、卡、薄內容齊全,數字準確。做到賬實相符,手續齊全,糧情檢測,熏蒸記錄、機械通風登記規范,保管員堅持記錄每次查糧的工作情況,保證了區級儲備糧達到“一符四無”、“三?!薄ⅰ八穆鋵崱?。武進發展改革局在百分考核時統一檢查,把儲糧巡查工作細分成若干項,按考核評分情況兌現相關費用,有效地激發了該庫儲備糧代儲單位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三)落實儲糧責任制,規范糧情檢查制度
根據武進區儲糧系統的特點及倉儲設施的特殊性,儲備糧代儲單位制定了保管員、防化員、倉儲班組長崗位責任制,要求在儲糧管理中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保糧方針,執行嚴格的糧情檢查制度。保管員、倉儲班組長必須隨時掌握各倉儲糧情況,發現問題必須及時匯報、及時處理;代儲單位主管領導至少每月踏倉親自檢查一次糧情,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在糧情記錄薄上簽字;倉儲班組長要定期對糧情檢測點進行復查,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各代儲單位依照倉儲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努力創造良好的儲糧環境,要求保管員定期對倉內外的衛生進行全面的整理,達到倉內“面面光”,倉外無雜草、雜物的標準,從而有效地改善了儲糧條件,美化了糧庫環境,為糧食的安全儲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科技儲糧,提高科學保糧水平
科學儲糧比例是衡量區級儲備糧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該庫儲備糧代儲單位按照新技術、新設備使用規程,針對高大平房倉和老房式倉儲糧特點,依照科研項目,對不同的倉型及糧情變化適時進行電子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取得了安全儲糧、科學管理的階段性成果。
(一)適時通風降溫降濕
每年夏季,該庫儲備糧代儲單位根據不同的倉型,在早晚氣溫較低時,掌握一定的大氣濕度,使用控制開關自動通風。同時,每年從11月開始,抓住冬季外界氣溫低、空氣干燥,選擇不同的通風時機和通風方式,注重技術資料收集與分析,摸索出一套適合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糧溫,節約了費用,又能保持糧食品質的優質,延緩品質陳化。
(二)探索環流熏蒸技術新方法
環流熏蒸技術的運用解決了磷化氫在高大糧堆內滲透慢、分布不均勻、殺蟲效果差、職工勞動強度大等問題。該庫儲備糧代儲單位主要采用兩種熏蒸方法,一是對高大平房倉儲密閉性能好的倉采用磷化氫膜下環流熏蒸技術,二是對其它老式倉采用磷化鋁藥包動態自然潮解技術,兩種治蟲方法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三)大力推廣溫控技術在儲備糧倉中的運用
1.使用空調準低溫儲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糧食有了更高更嚴格的標準和要求,低溫儲糧具有明顯地減緩糧食品質劣變的作用,能夠有效抑制蟲、霉的生長、繁育及其它生命活動,減少糧食營養損失,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和污染等,保持了糧食品質,延緩了糧食陳化,初步達到了保質增效,綠色儲糧的目的。通過倉儲改造,采取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相結合,門窗、通風口隔熱密閉相結合的技術方法,使用空調準低溫儲藏的糧堆高溫季節平均溫度始終保持在26℃以下,從而延緩糧食陳化,確保儲糧品質新鮮。
2.使用大糠壓蓋糧面保低溫。部分儲備糧代儲單位使用大糠壓蓋糧面,降低了儲糧溫度的上升的幅度,結合軸流風機適時通風降低倉溫,達到了隔熱保冷控溫儲糧要求。大糠壓蓋糧面保冷隔熱,不僅鋪設成本低,而且全倉隨意抽樣檢查方便。
3.充分利用計算機測溫技術。儲備糧代儲單位中儲糧常州直屬庫倉庫全部使用電子測溫系統,并與主控計算機相聯。在糧食入庫平倉完畢后,及時合理布設測溫電纜,布設測溫電纜縱向和橫向間距符合《規范》的要求,同時每棟倉布置若干手測點,與微機測溫點進行比對,有效防止系統故障。
三、強化輪換管理,確保糧食儲存安全
(一)認真做好區級儲備糧的輪換工作
嚴格按照《武進區地方儲備糧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注重收集信息,分析形勢和把握市場行情,精心組織,全面完成每批的儲備糧輪換工作,摸索出適合本庫實際的輪換辦法,建立了比較穩定的購銷渠道和經營網絡,提高了市場化經營管理水平,突出風險控制意識,加強市場分析。連續多年均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糧食的輪入工作,通過多次對入庫輪入糧食質量進行跟蹤檢驗,均符合《武進區地方儲備糧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
(二)對輪入糧食及時進行機械通風
每期儲備糧代儲單位輪入小麥在夏季高溫時間入庫,由于氣溫高,入庫糧溫較高,他們選擇在8月初,當外界氣溫低于糧溫,大氣絕對濕度低于糧食水分下平衡絕對濕度時,進行通風降溫、降水。經過試驗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后進行推廣,無一結露現象,保證糧食安全儲藏。
(三)嚴把入庫糧食質量關
在輪換或擴儲收購新糧過程中,儲備糧代儲單位必須堅持層層負責,嚴格控制,由檢驗員和保管員共同對新入庫糧食質量和品質負責,并將此作為一項制度實施。為了保證區級儲備糧的質量,確保儲糧品質,他們在新糧上市時對周邊地區進行儲備糧輪換資源調查,摸清糧質及糧源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糧食入庫時,他們要求檢驗員必須嚴格進行化驗,若發現質量差異,重開檢驗單或整批糧食作退回處理。保證了新糧的品質,為以后的安全儲存提供了保障。
四、完善倉儲設施,提高儲存能力
倉儲設施的完好是安全儲糧的基礎,奔牛國家糧食儲備庫本庫不斷完善倉儲設施,使該庫所有倉庫逐步達到“電子測溫、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四合一現代化儲糧技術要求。
五、強化隊伍素質建設
在糧食倉儲管理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該庫在業務培訓上分期對新招入的相關年輕人員送省局組織的技能培訓和考核、送常州市糧油質量監督檢測站實習。使一大批年輕職工迅速掌握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適應未來工作需要。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衛制度
保證庫區安全,全年無任何事故發生,是糧庫工作的必要保證。儲備糧代儲單位把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制訂了獎懲辦法。從庫領導到保管員,層層簽訂了安全責任狀。
(一)安全保衛工作實現全方位管理
安裝電子監控系統,該系統由入侵報警系統和攝像機監控系統兩部分組成,對整個奔牛國家糧食儲備庫代儲庫區實行24小時全天候三維立體監控攝像,未來將與武進區農發行進行聯網管理與監控。同時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刷新、維修、更換。
(二)建立安全檢查,做好安全防范
堅持季、月、周安全檢查制度,消防設施,周邊環境等進行全方位檢查,遇到問題及時解決,查到隱患漏洞及時彌補,把隱患解決在萌芽中。機械設施的使用、糧食熏蒸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嚴格藥劑庫管理,確保安全生產,全年無事故。
為此,奔牛儲備庫及其代儲單位必須在科學儲糧上進行探索,一是加大對倉儲設施投入,加快中心糧庫建設步伐,早建設早投入早使用,使所有倉庫達到科學儲糧的要求。二是在進行科學儲糧的同時,必須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提高科學保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