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魯 芳(副教授)
【作者單位】
湖南女子學院會計系,長沙410004
【摘 要】
【摘要】本文在分析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財務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依據財務管理行為規律,構建了基于頂點課程上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四大具體課程模塊內容,并將其作為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以期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性,厘清財務管理與其相近專業課程的模糊邊界,促進財務管理本科教育的縱深發展。
【關鍵詞】財務管理行為;內在機理;專業課程體系;財務管理頂點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994(2016)30-0120-3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形成特色專業的核心。為了達到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需要科學建立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然而,目前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到底屬于經濟學范疇還是管理學范疇仍模糊不清,財務管理、金融與會計這三門學科的界限模糊,如何在課程體系上體現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我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研究最早的是陸正飛和辛宇(1999),他們從財務管理與兩個相近學科(會計學、金融)的差異性分析入手,設置了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此后,隨著財務管理專業的縱深發展,學者們開始從不同視角展開深入研究。
縱觀已有研究成果,大多數主要是考慮課程在學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學校培養類型,容易忽視課程內容的關聯性和傳導性,從而引起課程內容之間的重疊,導致財務管理專業特色不明顯。尤其是財務管理與金融學、會計學之間聯系緊密,很多高校的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設置與會計、金融學專業在某種程度上類似。同時,種種原因造成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發展陷入困境,而實踐中具有較高素質的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嚴重缺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亟待創新。
一、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興起,財務管理行為由傳統融資(又稱“籌資”)、投資和分配行為開始向集團資金運作、企業并購等行為方面發展,而這些行為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終財務管理行為的結果如何?這些結果又會怎樣影響下一輪財務管理行為?
要解答上述問題,就必須熟知財務管理活動的內在規律。從歷史發展進程看,財務管理的投資、融資和分配等方面的行為既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又受到微觀企業管理行為的影響。同樣,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財務管理的相關理論也會給財務管理行為提供指導。因此,本文借鑒姜國華(2011)和張先治(2013)的研究成果,試圖探尋財務管理活動的內在規律。
從宏觀方面來看,企業要進行投融資、集團運作、并購和重組等相關財務活動必須考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匯率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導向,以便考量財務決策的可行性。
從微觀層面看,財務管理行為受到企業戰略、商業模式等企業管理活動以及相應自發性或強制性會計政策選擇行為的影響,最終依據會計提供的資產、負債、盈利和現金流等方面的信息進行財務決策。企業財務決策行為直接影響到企業資金成本、資本結構、財務風險和財務治理結構等財務產出。實際上,企業財務產出是GDP、社會融資和消費等宏觀經濟產出的微觀基礎,進而會影響下一輪的企業管理戰略制定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
從理論層面來看,相關財務理論為企業財務決策的實施提供了理論、范式和方法。依據姜英兵(2007)的觀點:經典財務理論秉承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要素,形成的資產定價模型、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等為財務管理行為提供了決策計量工具;制度財務理論從控制權爭奪和財務結構的重新配置問題來分析財務決策;行為財務理論則構建心理決策模型來解釋小概率的財務現象。
總之,財務管理行為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僅實踐層面受到宏觀和微觀雙重制約和影響,而且理論層面運用規范性經濟工具解釋已遠遠不夠,還需要從控制權等制度方面甚至上升心理因素來解釋財務現象。財務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如圖1所示:
二、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財務管理與金融學、會計學之間密不可分,導致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甚至老師都無法弄清財務管理專業與其他兩個專業到底有多大差異,而這種困惑往往在財務管理課程體系中又無法得到解釋。筆者認為,依據財務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設置以財務管理頂點課程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厘清財務管理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有利于緩解目前對財務管理本科課程體系設置的困境。具體如下圖2所示。
1. 財務管理專業頂點課程模塊。頂點課程是美國高校重建本科教育的一項重要計劃,是為了解決“本科生抱怨在高年級階段課程不過新增幾門課程而已”的問題而設計,其目的是將大學階段學到的零碎知識整合起來,為學生提供綜合、拓展、批判和應用所學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以此延伸、深拓、擴展整個專業類的知識。正因為頂點課程的綜合性、連貫性和拓展性,美國的大學特別是工程類院校已經得到普遍開設,并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賞。從財務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來看,財務活動本身涉及的知識綜合性和連貫性非常強,而財務管理課程過于專業和零碎,以至于學生到高年級后不能清晰思考和表達他們的專業想法,甚至還同會計專業知識混淆,因而設置財務管理頂點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頂點課程的內容應該包括:①財務理論知識綜合課程。主要厘清經濟學、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的發展淵源,通過知識導圖以及查閱文獻、撰寫報告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一方面讓學生對財務管理專業屬性有理性認識,另一方面提高學生文獻索引、專業文獻閱讀和論文撰寫等能力。②財務管理分項實踐課程。借助計算機相關軟件從定量角度對財務融資、投資活動和股利分配活動進行財務決策,采用測驗和報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熟練掌握財務定量決策方法。③財務管理綜合實踐課程。這是頂點課程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考慮財務管理行為的復雜性、財務活動由內向外的發展趨勢,以及所學課程的關聯性,從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微觀與宏觀互動、理論和實踐融合等方面設財務投資決策要根據企業內在戰略和商業盈利模式的需求分析,同時要對經濟、行業發展趨勢以及投資可行性進行分析。當然,財務決策的順利實施還需要企業內部相關機制的保障,形成一個完整的決策流程,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企業財務活動。依據課程內容采用案例分析、團隊合作、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將提交的財務決策報告作為教學評價依據,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 經濟學模塊。從財務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看,經濟學是財務管理專業學科的基礎課程,應如何安排經濟學相關課程呢?財務管理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經濟學密不可分,新古典經濟學提供了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制度經濟學開辟了公司財務研究的新視角,行為經濟學的興起推動了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的快速發展。從其與經濟學的淵源來看,財務管理專業應該開設宏微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從實際運行來看,企業財務管理活動與所處行業甚至區域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財務管理專業還應輔修產業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依據王彤彤(2011)對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比較分析結果,筆者發現經濟學課程中的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等并未出現。當然,傳統課程體系中金融學、國際貿易兩大板塊缺一不可。
3. 會計學模塊。依據財務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會計學應歸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課。凌婕和徐文佳(2007)等指出,很多高校將會計學課程設置為財務管理的核心課程,這有失偏頗,很難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那么,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學生應該掌握哪些會計知識呢?在短短的大學四年里,學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會計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財務管理決策實際上是經理人在會計準則影響下的主動迎合行為。例如Cooper和Selto(1991)采用試驗研究方法,考察了SFAS NO.2對企業研發投資決策的影響,發現如果對全部研發支出進行費用化處理,企業會放棄最優的研發投資,轉而投資廠房和機器設備。因此,財務管理專業的會計學模塊應將財務會計方向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例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而將其他會計方向課程作為選修課。
4. 財務管理模塊。財務管理課程模塊是最能體現專業特色的核心課程,然而這個模塊也是最難確定的。目前,很多高校仍按照會計專業模式設置基礎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這種做法有其合理性,但財務管理活動并沒有低中高之分,它是一項復雜的行為決策過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管理行為由傳統融資、投資和分配行為開始向集團資金運作、企業并購與多元化發展等方面轉變。綜合財務活動的內容和內在機理,筆者認為應設置以下三大模塊:①財務活動課程包括公司財務學、公司并購財務管理、公司重組和清算財務管理、跨國公司財務管理;②財務管理理論課程包括公司財務治理、公司財務理論、行為財務理論;③財務決策支持課程包括財務分析、證券投資學、風險投資管理、財務戰略管理、資本運作管理等。
5. 企業管理模塊。財務管理與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關系比較模糊,財務管理究竟屬于經濟學還是管理學的二級學科,這個問題的答案必然影響到財務管理教育的發展方向。不可否認的是,財務管理源起于企業籌資、投資等方面的企業價值創造活動。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要求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戰略與組織框架中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將企業管理模塊設置為財務管理專業方向課程是順勢而為。財務管理活動與企業戰略、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有密切關系,也是財務活動重要的影響因素,因而企業管理方向課程包括管理學、企業戰略管理、企業運營管理、企業內部控制、組織行為學、公司治理、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商業倫理、ERP沙盤模擬等課程。
主要參考文獻:
何威風.我國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成就、問題與對策[J].財會月刊,2014(16).
王彤彤.我國財務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會計之友,2011(3).
姜國華,饒品貴.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J].會計研究,2011(3).
張先治,于悅.會計準則變革、企業財務行為與經濟發展的傳導效應[J].會計研究,2013(10).
姜英兵.財務學的基本理論框架[J].會計研究,2007(8).
熊華軍.美國大學工程頂點課程設計及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