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度全國會計資格考試輔導教材《高級會計實務》、《高級會計實務案例》答疑
1. 《高級會計實務》第65頁第4行中,“2.凈現值法的優缺點 (1)...(5)” 中,列示了該方法的優點。請問該方法主要有哪些缺點?
解答:凈現值法的主要缺點是難以準確預測折現率,也不能計算出項目的安全邊際。
2. 《高級會計實務案例》第64頁表3-7下面的第1行和第2行中,關于價格差異和用量差異的計算是否有誤?直接材料的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用量,用量差異的價格用的是實際價格,是否應該用標準價格?工資率差異和效率差異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
解答:實務中兩種方法都用。為與《高級會計實務》輔導教材一致,對《高級會計實務案例》第64頁的相關計算作出如下修正: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1.65-1.5)×6.1764×3400=315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6.1764-6)×1.5×3400=899.6(元)
材料差異合計=3150+899.6=4049.6(元)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8.125-8)×0.47×3400=199.75(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0.47-0.5)×8×3400=-816(元)
人工差異合計=199.75-816=- 616.25(元)
材料成本超支4049.6元,其中材料價格因素導致的超支為3150元,材料用量因素導致的超支為899.6元;人工成本節約了616.25元,其中人工工資率的增加導致成本增加199.75元,而人工效率提升節約成本816元。另外,表3-7中的直接材料的總成本應為34649元。
3.《高級會計實務案例》第83頁存在以下兩處疑問:
疑問一:表4-11關于稅后凈營業利潤的計算中,非正常損益應減半,其余調整項應為稅后,表格中是否未體現這層關系?
疑問二: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的計算中,債務成本未減稅,是否與公式不符?
解答:
(1)NOPAT計算最基本的公式是,NOPAT=EBIT ×(1-T)
非正常損益包括的內容,以及非正常損益是否調整,調整多少(減半還是全部減掉),可由企業視情況自行決定。教材中的案例僅是一個示例。
(2)在估算債務資本成本時,需要考慮公司所得稅。案例中,對這一部分內容交代的不夠清楚。
4.《高級會計實務》第318頁表格下方第二段,“但在作業成本法下,則甲產品單位成本為385元.....”,請問,這個385計算是否有誤?
解答:無誤,請注意參看教材相關證明。
5.《高級會計實務案例》第178頁【例10-1】的(5)中,處理是否應該是有不正確的?
解答:根據《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國家有關規定,結合事業單位此項業務會計處理實際情況,未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可以將其所購無形資產的成本一次攤銷,計入當期支出。因此,甲單位的處理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