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發布《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改革的主要目標,即“到2017年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改革醫療服務項目管理,改進價格管理方式,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
積極探索建立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價格合理形成的機制”。
作為醫療服務定價的信息基礎、成本核實的關鍵環節,醫院財會工作需要在此項改革中,全面發揮出科學核算成本、精細化財務管理的重要效能。
精細化是基礎
《意見》從5個方面提出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任務,其中包括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和醫療服務定價方式改革等。
對此,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總會計師高養利表示,為了配合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一方面,醫院財務應積極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尤其是應該按照作業成本法的思路,把單項目成本、單病種成本核算得盡量準確,為政府定價提供可供參考的依據;另一方面,針對有限的政府投入,醫院財務管理應盡量實行定額成本預算、標準成本核算,為醫院增收節支,將有限的政府投入用在像兒科這樣的公益類科室中。
當然,設置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可能會催化醫院之間的競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財務處處長高一紅認為,醫療服務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核心的“大牌”醫生更具有市場定價的話語權。這樣一來,獎金高、平臺大的核心醫院對人才更有吸引力。“在市場競爭過程中,部分醫院會因為管理得當、經營有方而迅速發展。因此,醫院今后更需要財務部門精細核算,參與管理,以此提高醫院 管理水平。”
財務與科室合作需“升級”
醫療服務改革是一項大工程,給醫院財務部門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目前,不少財務人員由于不熟悉臨床業務,無法監控康復、護理等科室是否存在不合理收費、重復收費的現象,也不掌握在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價格下降后,其折舊成本如何彌補、可否彌補等情況。
對此,高養利建議,財務人員應兼任病區科室主任的經營助理,利用管理會計的思想,在“本量利”方面更多地參與臨床業務,指導科室經營,調整科室的收入結構,提高收益。高一紅則建議,財務人員在績效管理方面要與科室深入合作,而且醫院應當根據作業成本法對醫院信息系統進行重新改造升級,讓財務人員能夠更好地抓取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用于改善管理。
《意見》也鼓勵充分發揮第三方在規范醫療服務項目、核算醫療服務成本和開展政策評估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作用。
高養利表示,醫院的確可以積極關注國際醫療市場,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先進的第三方醫療機構合作。同時,醫院需要通過合作,提高自己能力,以應對市場競爭。
繞過精細管理中的“誤區”
醫療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 民的健康和幸福,而價格因素在調節醫療服務行為、配置醫療資源、引導患者理性就醫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財務處處長杜敬毅認為,在探討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之時,應該明確有關醫療服務精細管理的若干問題。
一是考慮單次醫療服務價格與疾病治愈的總費用之間的關系。例如口腔醫療中的深齲治療,為了降低次均費用,原本一次性處理即可完成,但有些醫院往往要求醫生人為分為幾次,使患者治療的總體費用上升。
二是考慮價格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現行的物價體系的主要理論是成本定價,而不考慮所用技術的難易程度,這樣不能很好地達到通過價格手段鼓勵技術創新的目的。
三是考慮價格與成本測算結果之間的關系。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在確定價格的時候,更多是以消耗定價,這樣做有合理的成分,但容易產生效率越低的地區價格反倒會越高的怪現象,使得醫院節能降耗的原始動力不足。
四是考慮價格體系建設在實現國家三級診療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價格應該起到引導患者理性就醫的作用,并與醫保政策相配合,起到在三級診療體系建設中的“指揮棒”的作用。所以,價格制定應該有全局意識,有梯度有層次,才有可能實現建成三級醫療體系的宏偉藍圖。
五是應明確價格究竟是參照社會提供服務的平均勞動生產率下的價值水平,還是地區平均勞動率水平。價格應該起到鼓勵高于社會平均勞動力水平的服務提供主體占有服務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的作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動醫學進步。
杜敬毅表示,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恰恰是給予了醫療服務價格的接收方適度的選擇權,這種指導價、區間價可以給患者提供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能夠推動醫患關系向著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