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稅、納稅是企業財會人員的重要日常工作,在“營改增”正在全國全面推開的當下,一套穩定、便捷的官方信息化系統是會計人最為渴求的事物。
近日,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廣東省地方稅務局共建推出“廣東省電子稅務局”一期功能,內容涵蓋國地稅融合業務有41項,包括登記、變更、申報繳稅、涉稅申請、涉稅查詢等常用功能,惠及109萬戶納稅人,全面實現國地稅一個界面登錄、涉稅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
廣東省國稅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陳學著表示,“廣東省電子稅務局”的上線運行,將有助于解決“營改增”之后的申報高峰和發票代開壓力等問題,真正方便了納稅人。
業務共通納稅人告別兩頭“跑”
打開“廣東省電子稅務局”(http://www.etax-gd.gov.cn)的頁面,在網上完成國稅增值稅申報操作后,系統自動帶出了相關地稅附加稅費的申報辦理流程,不用再分別登陸和提供資料。國地稅業務的同時辦理讓廣州市某企業財會人員唐峰感到驚喜。
據介紹,“廣東省電子稅務局”打破國地稅網上辦稅界限,全面整合國地稅現有的辦稅應用軟件,融合雙方業務,簡并功能,實現統一的標識、流程和操作。全部建成后,“廣東省電子稅務局”將實現共832項業務功能的提升、118項國地稅融合事項的網上辦理,全面實現國地稅一個界面登錄、涉稅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服務標準全省統一和實體辦稅全省通辦。
廣東省地稅局局長吳紫驪表示,在首批上線的41項國地稅融合業務中,“主稅附稅聯合申報”成為測試期間和體驗現場納稅人點贊最多的功能。通過聯合申報,納稅人可以實現相關資料的一次提交、兩局共享、多次使用,大大縮短了涉稅業務辦理時間,方便納稅人。
事實上,廣東省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展了線上辦稅業務。廣東省機場管理有限公司財務部長俞新輝告訴記者,之前企業納稅申報、繳納等業務都已實行網上分報,十幾分鐘就能搞定相關流程,真可算是足不出戶辦大事。
但即便如此,國稅與地稅的電子聯合辦公并未實現徹底的“互聯互通。”“截至目前,廣東共在384個實體大廳開展聯合辦稅服務,但是信息化支撐仍然是當前制約國地稅進一步深化合作的瓶頸。‘廣東省電子稅務局’的建設抓住了這個關鍵,把握承接深化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專項試點的契機,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合作的規范和探索的成效進行了固化,將‘進一家門、辦兩家事’從線下做到線上,打破了合作的瓶頸。”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局長胡金木說。
此次,國地稅共建“電子稅務局”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廣東省電子稅務局’,納稅人可在申報國稅的增值稅、消費稅等稅種的同時,一并申報地稅的附加稅費。”胡金木說。
初嘗“電子稅務局”便利的唐峰深有感觸,尤其是主稅附稅聯合申報的業務,從以前需半個小時才能完成,到現在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納稅人。
信息化工具解放會計人
“電子稅務局”的全流程電子化,使得直接從事涉稅事務的企業會計人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尤其是網上辦稅與實體辦稅等效,更讓他們安心不少。
陳學著告訴記者,納稅人在實體辦稅服務廳辦理的各種涉稅事項,如申報、登記、發票、文書、查詢、信息咨詢等,均可以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并與在實體辦稅場所辦理的納稅事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此外,“電子稅務局”還率先與公安部“全國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聯網,對辦稅人員身份信息進行實時比對,在“人臉識別”技術的配合下,徹底解決了身份信息真假難辨的難題,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為了進一步“解放”納稅執行人,讓他們盡快熟悉使用“電子稅務局”,廣東省國、地稅編寫了《廣東省電子稅務局使用手冊》,并通過廣東省國地稅 門戶網站、“電子稅務局”網站供財會人瀏覽下載。
俞新輝認為,“電子稅務局”的上線提高了財會人員的工作計劃性,從操作環節中解脫出來的財會人員,能靜下心來研究現行的財稅政策,運用管理會計的手段來對企業進行綜合考量,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特別是‘營改增’之后,財會人員需要及時充電,在符合稅法要求的基礎上,做一些探索性研究,更好地幫助企業來適應‘營改增’所帶來的變化。”俞新輝說,當然,企業也要吸收“電子稅務局”的可取之處,比如,強化國地稅聯合辦公是否可以移植到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來,將相關聯部門創新地進行串聯,在保障企業風控的前提下,實現集團內部的管理提升。
對于財會人來說,一個更好的消息是,下一步,廣東省國地稅部門將加快推進“電子稅務局”共建工作,拓展和補充服務事項,匯集移動支付、智能咨詢等40類創新事項,使其功能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