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在落實各項民政政策、維護基層政權穩定、發展鄉鎮經濟社會等各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財政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化,鄉鎮財政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鄉鎮財政在實際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鎮財政有序、健康運行,對財政資金的安全使用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如何進一步規范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已成為必須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和一個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以麻陽縣鄉村財政管理為例,規范鄉村財務管理應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持續推進鄉村財政精細化管理改革
按照構建覆蓋城鄉公共財政體系的總體要求,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為理念,以加強制度建設、規范管理程序、實施績效跟蹤為手段,創新鄉鎮財政體制機制,推進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改革。
一是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嚴格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預算法》,科學合理編制鄉鎮財政年度支出預算及村級組織運轉經費預算,認真落實定編定員定額管理,準確核定鄉鎮基本支出,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保穩定、促民生”的支出原則,優化支出結構,合理安排鄉村各項支出。在預算支出編制中強化基本支出、細化公用支出、優化項目支出,按照“收入進籠子,支出進盤子”的原則,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實行鄉鎮財政綜合預算管理,逐步推行鄉鎮財政綜合預算和全口徑部門預算,切實保障鄉鎮機構和社會管理部門等基本運轉的支出需要,實現鄉鎮預算標準化管理。進一步強化預算約束力,抓好預算編制、預算審批、預算執行、預算調整、財政決算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堅持支出執行按預算,追加支出按程序,加強資金的申報、審批、使用和憑證審核等工作,監督鄉鎮財政資金運行的全過程,實行鄉鎮財政預算資金信息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二是細化鄉鎮日常收支核算管理。在“鄉財縣管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項配套措施,細化收支管理。不斷規范鄉鎮非稅收入征繳操作流程,實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堅持收支兩條線管理,杜絕截留、坐支等違規行為。加強財務核算監督管理,嚴格按照《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的暫行辦法》的要求,統一支出項目、標準,明確鄉鎮支出范圍,規范財務審批程序,按政策和規定程序操作,充分發揮縣對鄉鎮財政的監督職能。加強財政財務監管,落實各項制度,嚴肅財經紀律,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屬于政府采購的支出都必須納入縣級政府采購的范圍。同時,加強對原始憑證的審核,嚴把支出關,堅持鄉鎮財政所長先審核后報賬,經縣鄉財局審核后方可入賬的原則,確保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嚴堵支出漏洞,從源頭上控制鄉鎮行政成本,節約財政資金,規范財務管理,審核嚴格把關。
三是強化基層村級組織財務管理。目前,基層村級組織承擔的職能越來越多,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省、市也高度重視基層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的建設。當前,麻陽縣共有306個行政村,16個社區,1個居委會,2015年全縣村級組織運轉保障經費按年均8萬元(其中為民服務專項1萬元)、縣城社區24萬元(其中惠民專項8萬元)、鄉鎮社區8萬元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共安排運轉保障經費2744萬元,投入力度空前加大。為此,必須加強村級財政補助資金監管,對村級組織財務推行“村賬鄉代理”,由鄉鎮財政所統一代理,實行財務電算化核算。同時積極實施村民民主理財和村務公開,使村級財務收支行為得到逐步完善和規范。
二、持續推進標準化財政所創建工作
創建標準化財政所,是鄉鎮財政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麻陽縣共有23個鄉鎮財政所,已創建標準化財政所18個,尚有5個未創標,創標率達78%。盡管全縣大部分鄉鎮財政所已完成創標任務,但目前鄉鎮財政所軟硬件建設仍處于落后狀態,與強化服務型財政所轉變的職能不匹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須持續推進標準化財政所創建工作,改善辦公環境,提升服務質量。要制定計劃,分步推進。創標工作要因各鄉鎮的地域和財力的差異而定,對條件成熟的納入創標計劃,對條件不成熟的,要督促其加強整改,創造條件,迎頭趕上。創標工作要積極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地支持。 創標工作牽涉到方方面面, 孤軍奮戰只會失敗。2015年,全縣共有隆家堡鄉、高村鎮等4個財政所申報了創標工作。為使創標工作順利推進,今年以來鄉財人員先后多次深入到高村鎮、隆家堡、黃桑、蘭村鎮等財政所實地指導創標工作,在人力和財力上予以傾斜支持創標工作,目前高村鎮、黃桑鄉2個鄉鎮已作為省財政廳標準化先進單位上報。下一步,我縣將繼續推進標準化財政所創建工作,進一步完善創建條件,力爭在2017年前全部創建完畢。
三、持續開展涉農資金監督檢查
隨著公共財政的日益放大,強農惠農資金大量向農村傾斜。為充分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惠農補貼真正發放到農民手中,防止涉農資金違紀違規使用,應當持續開展涉農資金監督檢查。一是充分發揮鄉鎮為民服務大廳職能,多途徑了解發放信息,對涉農專項資金依規、依法、依程序執行,明確各鄉鎮財政所長為專項資金監管責任人,對資金使用進行全程監控,杜絕挪用專項資金現象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快捷發放到農民手中。二是強化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工作措施。加強鄉鎮操作員業務培訓,明確相關人員工作職責,創新發放方式,所有惠農補貼資金全部實現新平臺與銀行對接發放,目前全縣惠農補貼項目達70項,截止到10月底,已進行交換平臺發放補貼項目42項,發放資金1.1億元。同時,2015年全縣共有11個鄉鎮安裝了惠農補貼資金發放查詢平臺,便于農民在當地進行查詢。三是加強涉農資金專項檢查,以推進涉農資金公開化為契機,定期或不定期對每項補貼發放情況進行抽查,并且要求發放情況在公開欄予以公示,確保惠農資金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四是加強專項資金直接撥付監管。對23個鄉鎮專項資金實行直接支付管理,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的現場監督,杜絕資金流失和違紀行為,確保資金直接支付到商品供應商及項目承包單位,進一步規范財政所專項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0[稿源:麻陽苗族自治縣財政局]
[作者:黃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