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新世紀以來,針對農村環境現實與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愈來愈不相適應的實際,為回應千萬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新期待、創造美好生活的新企盼,全省各級財政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兩山”理念指導具體工作實踐。全省在全面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基礎上,有重點地開展了借助財政獎補機制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創造了許多鮮活的經驗和可資借鑒的做法。
2009年以來,全省各級財政投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120多億元,其中省級財政投入40.3億元,吸引村集體和村民籌資籌勞78 億元,社會各界捐贈22 億元。先后涌現了美麗鄉村首個國家版的“安吉標準”、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遂昌模式”、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處理再利用的“賀田模式”、凸顯村級主體建設美麗鄉村的“玉環經驗”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增添美麗鄉村活力的“永嘉經驗”等一批浙江版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走出了一條切合農村實際、惠及廣大村民,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點,可持續可復制的美麗鄉村實現路徑,為各地學習借鑒。調動積極性, 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主體回歸美麗鄉村誰來建?傳統的做法是政府包攬、重金打造。這種單打獨斗式的建設模式,不僅不可復制、不可持續,而且成果難以真正惠及千萬農民。
美麗鄉村建設要走出政府重金打造“盆景式”樣板、后續管理無人問津、建設成果難以鞏固的怪圈,關鍵在于厘清政府與市場、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實現美麗鄉村建設主體的回歸,把美麗鄉村建設的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交還給村級組織和村民群眾,讓企業、社會組織和村民群眾各盡本色。政府的主導作用在于搭建平臺,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美麗鄉村試點縣遂昌縣政府通過與阿里巴巴淘寶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全國首個淘寶網縣級館“特色中國———遂昌館”,為百姓電商創業搭建了平臺。安吉縣通過建立美麗鄉村標準體系,探索規范了全縣美麗鄉村建設、運行和管護標準。玉環縣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美麗鄉村建設財政獎補機制和方法,廣泛動員村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著力從美麗鄉村建設的民主科學決策機制、業主自我發展機制、資金多元投入機制、項目運行管護機制和村規民約治理模式上進行實踐創新,厘清主導與主體關系,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制定、規劃引領和機制創新中的作用。村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體現在廣大村民以主人翁姿態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積極投工投勞,動員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遂昌模式”的成功之處,在于政府搭建全民電商創業平臺,營造發展環境,提供公共服務、吸引社會力量參與。
“賀田模式”“玉環經驗”的關鍵在于尊重村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有效調動村級組織和廣大村民群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積極性,自覺按照村民群眾的意愿規劃美麗鄉村,以農民的滿意度評判美麗鄉村建設成效,使美麗鄉村建設、潔凈家園創建內化為村民群眾的自覺行為。永嘉經驗表明,通過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生產要素,使沉睡千年的農村資源資產轉化為可流動的資本,增強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因地制宜,彰顯浙江版美麗鄉村新理念建什么樣的美麗鄉村?以往的經驗表明,大拆大建、任性改變村莊自然生態,不講傳承、人為割斷文化脈絡,造成千村一面的情況并不少見。美麗鄉村建設要因地制宜,體現地方特色,關鍵是要注重差異化、地域化,彰顯地方特色。
打造浙江版美麗鄉村,就是要牢牢遵循省委省政府“四美三宜”總原則,從村落的自然稟賦、歷史文化沿革和新農村建設要求兩方面統籌規劃安排,彰顯浙江的山水優勢,自覺把農業文明、生態文明融入工業化、城鎮化之中。使美麗鄉村既有都市文明,又保留農業文明印記、歷史文化記憶。各美其美,更具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營造“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和“快樂老家,我的向往”式美麗鄉村格調。始終堅持尊重自然美、彰顯個性美、呈現整體美。四兩撥千斤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如何激發村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設的熱情?近年來我省廣泛開展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實踐證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就是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其成功秘訣在于發揮財政獎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通過“財政獎補引導、村民籌資籌勞、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廣開門路籌集建設資金。
2014年省財政與省農信聯社合作,出臺了《關于加強合作共同推進鄉鎮公共財政建設和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發揮農信網和金融服務優勢,創新金融產品、放大資金規模,擴大扶持效應,相互借力,促進公共財政服務和金融服務下鄉村,有效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同時,采取競爭性立項、資金有償使用、撬動銀行貸款參與等辦法,很好地發揮了財政資金引導社會力量投入的激勵作用。如玉環縣借助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整合各項支農進村資金,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和村民群眾投工投勞,全縣共實施一事一議項目600 多個,籌集建設資金13 多億元,受益人口達35萬。多措并舉浙江美麗鄉村各美其美美麗鄉村建設的“安吉標準”。安吉縣在美麗鄉村建設實踐基礎上,圍繞美麗鄉村標準化進行探索,始終堅持以農民群眾為主體,根據農民意愿規劃美麗鄉村,以農民滿意度評價美麗鄉村,“在摸索中前行、在試點中提升、在推廣中完善”,歸納了包含各項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近280項,能夠滿足生態環境標準化建設、農村產業標準化經營、農村公共事業標準化推進、農村事務標準化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2014年美麗鄉村首個地方標準“安吉標準”正式對外發布。該標準把鮮活的美麗鄉村建設實踐經驗提煉成指導農村發展的理論,使美麗鄉村建有方向、評有標準、管有辦法,安吉模式在省內外得到有效推廣,“安吉標準”已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標桿。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遂昌模式”。遂昌縣稟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將山區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競爭力目標,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原生態旅游資源,村村設立電子商務服務站,建立較為完善的縣、鄉、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為引領,探索了政企合作、政府購買服務實現“三農”跨越式發展的美麗鄉村建設新途徑,初步形成了以農村電子商務引領山鄉美麗經濟發展,通過“三買”實現“三贏”的美麗鄉村建設“遂昌模式”。目前遂昌模式已在我省14 個縣(市、區)和全國8 個省進行推廣復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讓山區農民群眾也能分享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紅利,使傳統山區農村經濟搭上了信息化快車道,有力助推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農村垃圾源頭分類處理的“賀田模式”。龍游縣認真總結賀田村垃圾“源頭分類可追溯、減量處理再利用”辦法,并在全縣大力推廣,鄉村普遍建立了常態化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有效破解村莊垃圾處理難題。在此基礎上,圍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進一步建立了“村建戶助、戶建村補”的籌資籌勞機制、“融資啟動先行”的項目建設機制和“美麗家庭”評比的廣泛參與激勵機制,走出了一條低成本、原生態、可復制、能持久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子,賀田模式迅速成為各地爭相學習借鑒的好辦法好經驗,賀田村支書勞光榮也獲得了全國勞模稱號。
以村級為主體積極作為的美麗鄉村建設“玉環經驗”。玉環縣廣泛深入運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這一好機制,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總體目標,提出“政府主導、村級主體、上下聯動、全力推進”的美麗鄉村建設思路,在項目建設中凸顯主體歸位,十分注重發揮村級主體作用,通過議、審、籌、建、管“五步法”,創造性地運用“包清工”模式,即項目建設所需材料由村級集中采購,包工不包料;“主動回避”模式,即規定村干部及其親朋好友一律不得承包本村一事一議項目工程;“委派內行人”模式,即由村民代表大會民主確定,從村民中選出3~5 名行事正派、思想過硬,懂項目基建、材料采購和財務管理的人員,組成“內行人團隊”全程跟蹤監督項目建設,確保公開透明、公正操作。玉環做法和經驗已在全國、省和臺州市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會議上作介紹,其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包清工”等做法已上升為省監察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聯合文件,成為制度性成果予以推廣。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發美麗鄉村建設活力的永嘉經驗。永嘉縣借助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東風,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突出村務管理、資產經營、收益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建立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社分開、管理科學的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模式,克服了以往村集體資產管理上的產權不明晰、決策不民主、責任不落實的問題,村級資產從“人人有份、人人無份”狀態變成了“資產變股權、村民變股東”,實現了村民增收、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通過產權制度改革,理順了村集體和村民群眾利益分配關系、建立了民主科學的管理機制,村民心齊了、勁足了,使美麗鄉村建設擁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踐行“兩山”理念,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兩山”理論為指導,進一步借力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的平臺作用,努力激發村級組織、村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推廣復制鮮活經驗,助推“浙江版”美麗鄉村建設向更高層次、更深刻內涵、更豐富業態,更廣泛的參與方向演進,努力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成果進一步轉化為美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將美麗鄉村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的成果惠及全省更多村民群眾。
執筆 許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