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會計的核心目標是為單位創造和提升價值,在成本效益和業(務)財(務)融合等原則下建立與實施,通過戰略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等形成動態閉環應用到企業中。管理會計依數據而生存和發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將對管理會計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互聯網+”使管理會計的成本效益比大幅提升
管理會計需要信息化支撐,發展企業信息管理系統(BI或者MIS 等)可為管理會計實踐提供平臺支撐,籍此平臺進行數據管理。企業建立和實施管理會計,所需要的成本可簡單分為:內部硬件設施的資本性投入、內部日常經營性投入和外部信息獲取成本。首先,“互聯網+”使企業可以在以云為基礎的在線平臺上,無需進行大量資本投資就能夠從大數據中挖掘出商業見解,大幅降低了外部信息獲取成本。例如:現在企業需要進行其所在行業的分析,由于大多數行業龍頭企業已是國內外的上市公司,具體較多的公開信息可供獲取,因此,企業較容易低成本地取得相關信息。其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商業信息更加對稱,企業在硬件采購過程中,能選出性價比(或成本效益比)更高的產品。再次,隨著“互聯網+”在業績評估等方面的比較應用,內部經營性投入的效益性將逐步體現。
二、“互聯網+”下業務與財務的融合,為管理會計應用提供基礎
管理會計是價值創造和精細管理的重要工具,“互聯網+”,使管理會計“財務業務一體化”及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三流合一”真正成為可能。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應用,已經在無形中構建了企業之間的數字通道,而管理會計借助互聯網中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等渠道,將使業務管控的范圍從企業內部順利延伸到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互聯網化加速了財務與業務的深度融合,財務人員可以了解行業各生產經營流程環節和要素之間的可能關聯及其折射在企業業務、管理、內控、財會、統計等數據之間的“血緣關系”,為管理會計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互聯網+”下,管理會計使企業戰略規劃更加有的放矢
企業進行戰略規劃,必須對外部情況和內部資源(或能力)進行深度解析。應用管理會計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既要使用財務信息也要使用非財務信息。“互聯網+”技術,使內外部數據的獲取、內外部數據分析處理和在內外部信息之間建立關聯性等得以很好地實現,由此其將成為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數據工具。“互聯網+”使企業除了能夠著眼于歷史數據(定量數據、財務及非財務數據)之外,亦能“審視”所處行業的新興趨勢。我們現在進入了“信息泛濫”的時代,但企業在戰略規劃中不可能是堆砌數據,要有能力處理日益復雜化的大量數據,“互聯網+”下的云計算、大數據等將是較好的補白。企業可通過互聯網工具,將各種各樣的信息進行清洗、分類、整理、比較等,最后形成較理性、適用的戰略規劃。
四、“互聯網+”下,管理會計讓經營決策更加及時精準
互聯網的本質之一就是管理“去中心化”,傳統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向倒金字塔式轉變,中央集權變陣為現代化的小單位作戰部隊,以客戶為中心的自主決策成為主流。這就要求利用管理會計的理論、工具和方法,從根本上提升內部報告的內涵和價值,并能夠分角色提供,支撐全員決策和實時決策。例如:在麥當勞特許經營店,員工更關注每天的經營業績以及有多少顧客光顧,而不是財務報表,因為這些關鍵指標可以幫助他們及時做出改進,而不是月末才采取行動。互聯網和移動及智能技術的傳播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商業數據的面貌和曝光度,數據被越來越多地用于提升運營效率。其所帶來的一些好處在零售行業十分明顯,在該行業,實時分析協助公司更好地適應顧客需求和減少物流及分銷成本。例如,紐約時尚品牌Elie Tahari 目前可以使用銷售數據提前四個月預測其每項產品的全球需求。在大數據和其相關工具的幫助下,該公司能夠適時獲悉到哪些區域的哪些門店中,哪些尺碼和顏色搭配最為暢銷。
五、“互聯網+”下,管理會計對控制監督更加有力
企業利用“互聯網+”將“信息孤島”逐步清除,實現有效的數據管理和整合,為企業控管提供信息對稱的可能。互聯網推動基于全價值鏈的流動性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主線,資金是企業的生命線,尤其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流動性管理比增長和利潤更重要。傳統的資金管理重在集中結算,重點是集團企業內部的資金池管理,通過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流動性管理從集團內部擴展到“供應商、客戶”上下游產業鏈,實時監控包括應收/應付、庫存、現金在內的全價值鏈的營運資金,加強對資金周轉周期的管理和優化,實現準確的資金預測、及時的資金預警和科學合理的資金決策,確保企業有能力應付已知的債務和未知的需求。此外,通過將多樣化的數據集引入計算,企業可以提高對風險的認識并降低風險。大數據也讓即時欺詐監測和實時審計成為了可能。普華永道在馬來西亞的咨詢事務所包括一個法務組,專門從事大數據分析學。如客戶要求調查欺詐行為,法務團隊會從廣泛來源構建“可視化”信息。來源包括官方文件、社交媒體、電子郵件和文本,甚至還包括對話內容。借助適合的分析學工具,響應時間的影響也可以是巨大的。一些工作涉及數以百萬計的數據來源分析,過去需要花費數周的時間,而現在幾天就夠了。
六、“互聯網+”下,管理會計對評價考核更加精確
移動互聯網時代,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并對信息做出判斷和決策,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基于商務智能技術的企業績效管理系統通過ETL工具(Extract& Transformation & Loading,即數據抽取、轉換、加載)跨組織、跨地域、跨業務、跨流程整合企業的內外部動態信息,從而為企業內部的業績實時監控、預警、反饋、評價提供數據支持。例如:Nina Tan公司通過圖像識別技術來獲取零售數據,從而向快速消費品零售商和其銷售代表提供實時報告。該公司的解決方案將產品圖片轉化為數據,用于顯示這些產品對照各項關鍵業績指標的業績情況。通過應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企業可以將不同的數據集合到一起,進行環境分析,計算組織績效和評估管理團隊的努力成果,并使得考核結果更加精確、有效。綜上,“互聯網+”將給管理會計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數據里面有黃金”。在未來這一場挖掘更多新價值的數據競賽中,人們會更專注于開發能夠捕捉那些其他人看不到的信息的復雜分析技術。依數據而生存和發展的管理會計,在“互聯網+”時代,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者系浙江省會計領軍人才后備培訓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