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事業單位在會計制度的改革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改革了傳統的會計操作方法,規范了現行的會計工作,縮小了和企業會計工作的差距,提高了會計工作的可比性。其次,財務管理工作的配套設施也更為完善,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進一步規范了會計制度。但在部分事業單位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1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1 事業單位會計理論不全面、不系統
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沒有在定義中體現會計要素,會計信息的經濟特征和質量要求覆蓋的會計理論非常不全面,在具體核算中也沒有充分采用權責發生制。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出臺完善了該部分的理論體系,使會計信息可靠性更強,內容也更加完整。
1.2 現行會計管理觀念滯后、定位模糊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于1998年頒布實施,和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現狀相比,該制度存在極為明顯的滯后性,定位十分模糊。如事業單位進入市場后,政事分離,打破了傳統的壟斷式管理,加之競爭機制的引入,使得事業單位定位發生改變,動搖了現行財務管理制度所依賴的理論基礎,會計核算所依托內外環境的變化造成事業單位觀念滯后和定位模糊。再如,從發展趨勢來講,事業單位性質、業務及管理思路等多個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隨即牽出諸多新的會計事項,如何處理相關會計業務成為現行事業單位完善財務制度的重要問題,財務制度自身指導性與可操作性亟待加強。
1.3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十分薄弱
核算和控制是財務與會計的基本職能,但在財務實務中,由于單位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內控流程設計不合理,較多事業單位負責人過于輕視財務部門的工作,部分會計人員對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導致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甚為薄弱。此外,會計人員也較少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片面理解內部控制作用,執行力低下,使得事業單位會計控制制度面臨極大挑戰,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作用受到考驗。
2 推進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措施
2.1 優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其優點是簡便易行、可直觀反映預算執行情況、人工成本低。但它不利于真實、完整地反映財務狀況、業務活動情況和現金流量情況,難以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完整、有利于其決策的信息。針對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單一采用收付實現制存在的弊端,在改革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方面,應逐步建立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配合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體系。在滿足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資金以及財務管理需要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收付實現制,避免大支大虧,同時對一些經濟業務,可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處理模式來準確反映資產負債情況。通過兩種會計核算基礎制度的優勢互補,強化資金管理,準確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提高會計管理水平。
2.2 清晰定位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的設定既要考慮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又要認識到會計自身的實際;既要看到會計技術性的一面,又要認識到會計的社會性。因此,事業單位會計目標應設定為“如實反映”。所謂“如實反映”就是客觀、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的各項收支情況的經濟實質。如實反映事業單位情況的信息有助于預測事業單位未來現金流的數量、時間以及不確定性,有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如實反映事業單位真實情況的會計信息有助于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利益相關者監督決策需如實反映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如實反映的會計信息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能充分發揮會計在消除信息不對稱性、協調各方利益方面的職能?!叭鐚嵎从场睍嬆繕说木唧w內容包括如實反映事業單位的經濟資源,對這些資源的要求權以及使這些資源的要求權發生變動的交易、事項和情況所影響的信息等。
2.3 強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僅要逐步完善現行事業單位會計科目體系,合并或調整某些會計科目存在的基礎,明確會計主體資源情況,還要構建科學的財務評價體系,加強收支管理,推進管理會計的運用,規范會計核算內容,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此外,還應充分借鑒國際上會計改革的先進經驗和改革措施,以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為指導,建立并規范通用的會計準則標準,尊重會計制度改革的全面性和特殊性。
3 結 語
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傳統的會計制度已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新模式,不斷創新方法,加快會計制度改革的步伐。
主要參考文獻
[1]霍泓潮.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6).
[2]徐娟.基于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研究[J].商業文化:經管空間,2011(9).
[3]莫豫玲.淺析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內容的變化和創新[J].時代金融:中旬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