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每年河北省的財政收入和支出都達到數千億元,如何讓這些“巨款”花得更明白、更有實效?在今天召開的全省績效預算管理改革工作會議上,河北省提出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績效預算管理,將績效理念、績效要求貫穿到財政管理的各個環節,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這也標志著河北省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先行軍”——績效預算改革進入全省推進階段。
預算是公共財政的基石。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建立與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目前,河北省由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組成的政府預算體系涉及財政資金數千億元。如何改革完善預算管理,用制度架起規范政府收支行為的“高壓線”,關系著龐大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效率和百姓福祉。
從2014年開始,河北省開始在省本級全面推進并在衡水、承德、寧晉等地開始了績效預算改革試點,初步實現了預算編制規范、資金使用績效提高的目標,取得了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根據部署,從今年開始,河北省將在所有設區市、縣(市、區)開展績效預算改革,將績效理念和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管理工作全過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績效預算管理新機制。其中,“橫向到邊”指的是覆蓋所有預算部門(單位),“縱向到底”指的是貫通省市縣三級,最后形成“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應用、績效缺失有問責”的全過程績效預算管理新機制,全面規范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預算編制有目標。政府預算將圍繞政府行政目標來確定,部門預算圍繞部門職責來編制,項目預算以績效高低為標準來確定,要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不僅將使權力使用有明確的約束,而且使預算決策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則和規范的方法,錢給與不給的標準清晰明了。
預算執行有監控。形成預算編制、執行、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為主要環節的管理閉環,績效信息、項目指標貫穿全程、動態監控、即時管理,特別是對偏離績效目標的預算項目,能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糾偏或者停止執行,確保了財政資金的安全使用和績效持續提升。
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應用、績效缺失有問責。財政監督的重點將轉向合規性檢查與績效監督、績效評價并重。完善績效評價報告制度和績效問責制度,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并作為完善政策、分配資金、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
河北省要求,從編制2016年預算開始,全省要把所有預算單位(除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全部納入績效預算編制范圍。并且,各地將統一使用省財政廳開發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通過省、市、縣三級預算信息系統的有效對接,達到預算項目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