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操作風險的定義
迄今為止,國際上對操作風險的概念理解有所爭議,國內銀行考慮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將操作風險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操作風險是把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之外的所有風險都視為操作風險;狹義操作風險則把與業務運營部門相關的風險稱為操作風險。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認為操作風險是由于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
操作風險與其他風險相比具有多樣性和內生性的特點,其產生的根源主要是內部員工、操作程序、科技信息系統等在銀行可控范圍內的內生風險,其次是由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外部事件引起的損失。在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主要表現在:員工不遵守規章制度失職;內部操作流程不完善、內外勾結作案;內部科技系統存在漏洞、信息泄露;產品合同存在缺陷導致問題糾紛等;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責等引發的外部事件。
二、剖析當前國內銀行業操作風險案件產生的成因:
(一)對操作風險管理理念認識上存在誤區:對操作風險的認識水平會影響其管理的水平。從國內銀行業情況來看,對操作風險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較膚淺的層次。
主要表現在:1、認為操作風險就是操作性風險或操作中的風險,這樣的理念往往讓銀行把操作風險的管理職能賦予內部審計部門,而與其他管理部門無關。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是對銀行的風險管理進行監督,而不是直接參與到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這樣會導致很多專業性的風險隱患無法被發現,操作風險管理的防范力下降。有效的風險管理應該讓獨立性和專業性有機結合,風險管理部門管理職能應獨立于其他業務部門,而其他業務部門在日常管理時也要保持與風險管理部門的溝通,提供專業性的支持。
2、認為只有基層操作人員才有發生操作風險的可能。在錯誤理念的“指導”下,銀行內部審計部門主要精力放在基層操作人員身上,而缺乏對高層管理人員建立日常監督機制,由于高層管理人員掌握著關鍵性權力,如果內外勾結,其危害性要遠遠大于基層操作人員。
3、認為風險管理影響業務發展。覺得風險管控嚴格了,很多業務就無法拓展,在市場拓展時,只管把業務做成,強調任務完成率,輕視對風險關的把控,導致業務不合規,甚至引發風險事件。
(二)操作風險防范管理體系不夠健全。
主要表現在:1、沒有應用科學的計量手段對操作風險事件進行統計,缺乏用數據對操作風險問題的分析能力,無法從整體上掌控操作風險;2、基層機構、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常常分不清各自的職責界限,在操作風險防控問題上缺乏溝通,不能有效的協作,導致風險防控體系整體性不強;3、缺乏完善的操作風險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來管理風險。比如風險管理制度政策的修訂與產品創新的速度不能同步,導致理論制度和實際操作脫節;風險管理制度中缺乏關鍵風險點細化部分,再加上信息傳遞或理解的偏差,最終影響制度的執行力。
(三)對操作風險的相關規章制度執行不力。
主要表現在:1、對已經制定的規章制度遵循性較差,常常在操作過程中任意刪減操作流程步驟,有的甚至逆流程操作;2、對新業務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對新產品的風險點把握不準,風險管理部門監管不力,檢查工作停留在表面,局限于防錯查弊;3、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整改不到位,常常是檢查過后又死灰復燃,同樣的問題在同一機構或不同機構重復發生,對出現問題缺乏舉一反三主動改進的機制。
三、探究操作風險管理的對策:操作風險不可能完全消除,但通過采取一些防范對策能使其發生率降低,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控制:
(一)樹立正確的操作風險管理觀念。
首先要培養員工正確的操作風險意識,讓員工主動地控制風險,構建全員參與的操作風險管理文化,把風險管理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和各個工作環節,讓每個機構、每個員工都承擔起風險管理的職責;加大業務和制度培訓的力度,多學案例,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熟悉業務操作,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使遵守規章制度成為一種文化。其次管理層人員要以身作則,做員工仿效的榜樣;嚴格執行制度,對違反規章制度的人員按要求予以相應的懲罰;鼓勵員工對違規行為進行舉報,建立檢舉人保護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
首先建立操作風險管理制度流程的框架。將各種業務按性質和復雜程度分門別類,隨著業務的發展,對原有規章制度存在缺陷的,及時進行相應的完善;其次是建立分工明確的操作風險管理部門架構。設立專門負責操作風險的管理部門,由它牽頭建立對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督制約機制,其他各層面配合制定操作風險管理策略,防止管理斷層和風險控制的盲區,使操作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三)建立風險預警系統進行風險預警分析。
1、運用風險預警指標對早期風險進行預警,使風險管理部門能提前采取措施進行事前防范,對可能發生的操作風險事件可以采用現場和非現場的監控手段,持續跟蹤檢查,防患于未然;2、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各項業務的處理過程實施后臺監控,及時預警,將風險管控的事后監督職能前移,建立一種集中風控的管理體系,強化對操作風險的有效識別,讓識別風險、計量風險、控制和處置風險形成系統性的操作鏈條,提高監督過程的有效性;3、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風險評估體系,針對不同崗位、不同業務開展風險自評;建立定期排查制度,機構、部門自排,員工間互排;經常召開風險例會,分析評分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
(四)加強風險合規文化建設,落實風控執行力。
1、加強員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員工樹立風險防范意識,用鮮活的案例教育員工珍惜現有崗位,告誡員工應當遵章守法,遠離各種誘惑;2、加強業務培訓,尤其是對新員工、新業務的培訓,讓員工養成合規操作的習慣,增強對風險事件的判斷力,使業務操作流程合規;3、良好的執行力是搞好各項工作的前提,要確保各項制度真正得到貫徹執行,必須要風險管理部門加強對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檢查出的各類問題分析其薄弱環節、剖析關鍵風險點,探尋讓其不在出現的措施,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開展各種專項治理檢查,通報檢查整改結果,建立積分制度,對同類問題再犯者應加大處罰力度;建立問題整改后續跟進制度,復查問題整改情況,使整改成為一項重要的、日常的基礎管理工作。
總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是一個系統工程,防范重在對流程、細節的管理,只要建立良好的合規文化,建立有效完善的防范體系,明確防控目標,保證執行過程的質量,就能逐步提高控制效率,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保障業務平穩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宏冀;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2]譚照權;構建我國銀行業風險預警系統維護金融穩定[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張宇婧.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區域金融研究,2013(1)
[4]趙志宏.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