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農村建設中,村級集體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增加農民的收入,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持續發展。如何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成為我們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急需破解的難題。
一、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不少人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足:一是認為現在大氣候是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再講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時宜。二是認為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集體資產管理難度大。三是認為現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無關乎農村經濟發展大局,不須再強調集體經濟作用。此外,在一些貧困村還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發展意識不強,認為與其自我發展,不如國家扶持來得快。
2.基礎薄弱,路子不寬 不少集體經濟薄弱村所處地理位置偏僻,自身資源較為匱乏,可開發利用資源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技術落后,既無優勢自然條件,又無新的發展出路,加之缺乏產業開發、資金運作、農業科技等支撐手段,導致村集體經濟增收陷入困境,除了財政轉移支付外,基本沒有其他收入,而且村級債務沉重,不能兌現在職村干部的補貼報酬、誤工補助,連基本的村級組織辦公經費都無法保障,缺乏多渠道、大數額、穩定性的收入來源。
3.能力不足,水平有限 近年來,通過“兩推一選”選配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民直選村委會主任,農村干部隊伍整體上得到優化,素質得到提升,但是村干部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發展經濟本領不強的狀況沒有得到徹底改善,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特別是一些村干部在發展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群眾上思路不清、辦法不多,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考不多,精力投入不夠,加之農村優秀人才嚴重外流,農村人才資源匱乏,影響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4.制度不嚴,管理不善 由于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有的村在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中,不能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少數村干部法制觀念、民主意識、自律意識不強,尊重村民民主權利不夠,集體資產管理處置不依法依規按程序進行,變賣、出租、發包集體資產全憑支部書記一句話,導致集體經濟財務不清、管理混亂,造成集體資產流失,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黨員群眾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也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的和諧穩定。
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1.加大宣傳,提高思想認識 集體經濟薄弱,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主觀原因不容忽視。要加大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宣傳力度,切實解決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存在的“發展集體經濟不必要、不關心和畏難情緒大”的問題,讓廣大基層干部特別是農村主干認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緊迫感、責任感和自覺性,促使鄉村兩級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基礎性、戰略性、長期性的工作來抓,以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制定發展規劃,研究發展措施,拓寬發展門路,開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局面。
2.因地制宜,拓寬增收空間 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就應從固有的思維圈中跳出來,樹立多業并舉、多產并進的觀念,充分利用資源,發揮優勢,面向市場,廣開渠道,走特色路。處于縣城近郊、鄉鎮所在地、交通要道的村,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集貿市場、餐飲業、旅館業、物流企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城郊經濟、要道經濟,積極搞好房地產開發、商貿流通招商引資等項目。以種養為主的村,要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而勞動力富裕的村,村兩委可組織村民勞務輸出,收取管理費用,增加集體收入;也可以組建有償服務組織,通過傳播信息、提供技術、種苗、營銷等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
3.增強素質,提升發展能力 一是注重培養選拔村干部。要注重把農民中思想政治素質好的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將黨員中的致富能手培養、選拔成村干部,注重村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將一批有經營頭腦、有管理能力、有奉獻精神的年輕同志充實到村兩委班子里。二是注重培訓教育。要加大培訓力度,多渠道、大規模地對現有農村干部進行素質教育,使他們進一步開放思想,增強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具有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三是注重考核激勵。鄉鎮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作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據。對在一定時期內村級班子建設和村級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鼓勵村干部到集體項目兼職,各級政府要對有功人員給予獎勵。
4.強化管理,實現保值增值 一是要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實行村會計代管制,代管賬目,堵塞村級財務管理漏洞。二是要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在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的基礎上,對集體資產的占有、經營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確規定,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三是要強化民主監督。實行民主理財,定期公開帳目,接受群眾監督,解決賬目不清、貪占挪用、濫支亂花等問題。四是要轉變經營機制。集體資產保值要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大力發展混合型經濟,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從而發揮集體資產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