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琛 麻曉敏
社區財務管理,作為國家最基層政權自治化管理的核心環節,關系到大量國有資金及財政撥款的去留與收益。社區財務,作為基層政權實體化操作的把關點,其合理化的運用與操作關系到民生發展的方方面面。研究、分析當下社區財務存在的現狀與問題,嘗試從基層政權規范化發展角度探討社區財務管理內審模式,將為社區規范、合理、長遠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與分析。
一、社區財務管理現狀
以杭州市江干區凱旋街道為例,該街道所轄14社區,2013年度事業收入總額為4304萬元,經營收入總額為722萬元,事業支出總額為2672萬元,經營支出總額為748萬元,整體資金量大,收支業務繁重。目前,凱旋街道社區財務管理模式為總分報賬式,暨14個社區分設14位社區財務管理人員,主要負責社區財務收支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社區現金管理、月結報賬單報賬;街道本級民政科設社區財務室,負責社區總會計賬目核算、社區各類支票開據、社區納稅申報等財務會計事項。截止目前,江干區四大街道除四季青街道實行社區財務代理記賬制之外,其他三大街道采荷、閘弄口、凱旋均實行該項財務管理模式。
二、社區財務管理內控薄弱點
(一)工作量集中,數據量龐大,內控風險大
由于實行總分報賬式財務管理模式,月初月末會計憑證匯總量龐大,加之2013年起執行的社區三務公開——社區財務公開,使得對社區財務的數據要求時效性增強。社區財務人員一般在當月25號左右產生當月社區各類收入、支出等實際數據,核算好當月社區現金收支量進行匯總報賬,街道本級民政財務對所有社區現金收支報賬單進行原始憑證核實、核對,結合當月各項銀行結算憑證,分類匯總并制作各社區記賬憑證進行實時入賬。當月10號前完成所有社區賬務數據入賬,并實行經營性收支核算,申報各項綜合性稅收。總體工作量大,數據繁重,核對情況時間緊迫,數據審核內控風險加大,甚至存在“被動財務記賬事實”——不規范事項、款項的發生。
(二)內部管理可控性差,期后調整事項多
由于實行月末報賬,在編制會計憑證過程中常發現各項不規范事宜,常見情況有:明細單據不符,發票數量、金額不清,合同文本缺失,活動名單不全等。整體社區原始數據收支可控性差,匯總報賬的內部監督效力缺失,社區財務經辦內控審核、審查力度不夠,導致會計編制環節倒催補辦各類手續,以及出現會計原始憑證有效性的期后調整補充,出現較多不規范的操作。
(三)預算執行薄弱,內部審計不足
目前,社區當月現金開支項目,實行報賬單填制申報,報賬單各會計科目與財務總賬事業支出各類科目一致,一定意義上實行社區支出可控性逐筆登記、各類支出明晰分類,為年度支出決算,下一年度預算編制做好數據收集準備。從每月報賬單申報情況看,會計科目社區編制過程中科目匯總差異性大,同一會計事項歸類不統一,導致各社區間財務數據配比性下降。從財務總賬入賬情況看,財務會計編制會計分錄時針對各類會計事項科目規定與社區財務人員的歸類存在差異,導致財務報表生成數據與社區編制的預算數據配比性下降,主管科室針對社區財務,各社區針對本社區財務的內部審計力度不足,往往處于旁觀甚至忽視狀態,業務與財務對接不足,業務實際與財務支付脫節等現象頻繁發生。
(四)資產流失嚴重,內審職能缺失
社區財政資金的合理利用,是基層政權服務社會功能有效性發揮的保證。社區資產的流失和不合理開支,反映的是國有資產流失和濫用。由于內部審計職能的缺失,年度大量資金使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和審查,對社區長遠發展,資金有效結余都有產生了嚴重影響。
三、社區內部審計的管理途徑
(一)開展“內審+外審”工作模式
為防范財務風險細節,查找工作不足,凱旋街道社區財務主動提出半年度內部審計+全年財務審計的“內審+外審”工作模式。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外審工作的執行機構,出具年度財務審計報告,提出工作風險點,提供財務工作改進建議,為社區財務工作的良性發展提供專業、有效的咨詢平臺。
通過年度審計及內審工作,凱旋街道社區財務工作針對備用金使用額度及有效限制、往來款項歷年掛賬清查、會計科目有效性設置、費用報銷規整性限制等實際問題進行整改,匯總各類社區專用內、外部財務文件,編制社區財務報賬手冊、社區財務科目明細分類表,對社區財務的工作開展實行有效的框架式管理,為社區財務工作的規范性操作提供依據。
(二)實行“系統+賬務”資產管理
社區固定資產是社區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社區辦公場地分散,社區公共設備更新頻繁,導致社區資產歷年的內審及清查工作缺失,資產賬實不符,資產管理混亂。為全面掌握社區資產使用情況,合理報廢、更新固定資產,凱旋街道社區財務提出“系統+賬務”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軟件工作開發社區固定資產使用軟件。通過社區財務人員、軟件工程師、社區工作人員三方介入,進行固定資產內部審計,注重實地盤點、清查,找準資產現狀,合理估價調撥資產,合理報廢廢棄資產,對在地在庫的固定資產實行有效數字及信息化管理。通過全面清理盤查,積極打造系統化數據聯動更新,資產使用調撥有效監控,資產新增減少有理有據,資產數據真實可信的管理模式,對社區資產的長效化管理起到了堅實有效的保障作用。
(三)打造“透明、廉潔、勤政”管理平臺
社區財務內控工作以“黨務、村務、財務”三務公開為有效監督平臺,嚴格執行區紀委、區民政局對財務公開的各項要求,做到財務數據真實有效,財務信息公開透明,財務情況公之于民。凱旋街道社區管理工作以“創新實效、廉潔勤政”為宗旨,全力打造“凱e通”信息共享平臺,全面推進社工級差工資改革,以“信息化內控平臺”打造為契機,以“智能化社區管理”為突破口,層層推進,嘗試內部控制管理模式的新探索,為社區發展創新提供實施動力。
四、強化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
(一)以內部審計促制度改革
作為基層自治實體單位社區,在諸多城區有著不同的單位屬性定位,江干區實行注冊為民辦非公企業,而其他城區則有定位為事業單位。由于屬性定位的不一致,導致財務制度選擇上的差異化,而目前凱旋街道社區財務執行模式是介于事業與企業之間,該項模式的缺陷集中反映在:無法有效實行成本利潤核算,無法執行收支配比,社區資金使用沒有約束性。在該種模式的運作下,如果沒有規范的內審機構介入,會大大影響財政資金的有效性利用。建議社區財務通過組建獨立的內審機構,定期檢查資金項目的開支使用,全面確保民生資金的及時撥付,民生設施的及時建設,民生項目的及時運營,從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的角度把關社區資金的去留走向,為國有資金的合理合法使用提供有效監督。
(二)以內部審計促預算管理
從目前社區預算執行情況看,整體開支與預算數對比差異大,預算對當年社區開支的可控性不大,根據年度各項突擊性活動、檢查事宜增加社區經費開支是正常情況。因此,社區預算的編制參照性基本無有效性價值。如何制定一套有執行力、約束力的預算制度,打破原先定期編制年度預算的模式,實行預算有效性控制是社區財務內部審計的重點。通過社區財務內審的約束,嚴格各項經費開支,有效促進社區良性、有序發展,有效增加社區盈余留存。
(三)以內部審計促有效經營
從社區經營性業務發展角度看,強化內審控制是必經之路。由于社區在停車、物業、房租等自營收入領域的介入,年度經營性資金的收支已經成為社區收支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社區內部審計的職能。可以為社區管理者提供風險管理及風險評估,通過審查和評價管理者的工作實績,評估社區經營項目的市場風險、組織戰略,有效測試社區的風險管理能力,幫助社區制定控制風險的策略,評價風險管理的過程,提出應對風險的合理性、風險監控的及時性、恰當性、有效性等信息,減少社區經營性損失,實現增加社區經營性發展的價值的目的。
(四)以內部審計促合理采購
社區自有資金龐大,社區經費開支項目繁多,14個社區固定資產、辦公用品、活動用品采購不統一,差異性大,直接導致年度財務報表數據可比性降低。由于無統一的定點采購體制,社區各類經費用于食品、日用品的發票無法函證,財務會計入賬環節針對發票金額的真實性無法分辨,導致社區采購風險、內控漏洞加大,為國有資產的流失提供了隱形屏障。通過內審機構的日常監督,可以加大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對固定資產采購環節的各類不確定因素進行有效防范,做到合法合理采購,正常合理使用。
同時,通過內審機構的監督,對社區大額采購統一化,公開化,定點化,內部審計人員有權利對社區各類采購實行公開透明的資金走向進行核查。針對社區的各項采購,由街道小型招標辦實行統一的公開招標,規范管理定點采購單位,結合年度預算執行、財務審計嚴格把關社區固定資產經費的合理化開支。
(五)以內部審計促素質提升
社區財務、內審專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關系到社區財務管理水平的好壞,通過內審機構的組建和不斷完善,引進、培養專業的社區財務管理團隊,為社區管理建設出謀劃策,為民生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后勤服務保障。
通過基層財務工作的內部審計職能的不斷完善,全面防范運營風險,為社區發展,社區建設提供更多可參考的建議和辦法,為和諧文明的基層政權自主建設注入新的發展思路和動力。
(作者單位:杭州市江干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