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應用指引中強調:企業對重要崗位的任職條件和工作要求應遵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任用單位財務人員特別是出納的人員在任用前應當對其職業道德、業務能力和背景等進行必要的調查,確保其具備從事出納工作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在當今社會發展階段,物質文明發展日益豐富,社會中充斥著種種的金錢、權力、物欲誘惑,當下的財務從業人員更要堅守自己職業道德,認真負責每一份工作。調研分析充分說明了道德素質在會計領域的重要性。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以及道德的人才往往受到企業單位的青睞,沒有專業能力道德素質又低下的人只能是望而興嘆。就道德來說,沒有一個具體的評價標準,這是由時間的不斷發展而延伸出來的基本問題。什么是行業會計道德,究其根本來講,詳細的行業會計道德是指本行業財務工作員工本身所擁有的基本業務道德文化素質,它可以作為完善會計人員和政府部門、會計人員和諸多利益相關人員的社交道德總和,同時它也是最底層的行業會計從業規范表現。一方面,它作為會計行業從業基本準則和要求條件;另一方面,它還是評判會計員工優秀程度的準則。
1 會計職業道德在資金往來中的重要性
就基本的會計行業中出納這個職位來說,出納是最基本的財務工作,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管理財務資金的收支。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在這一工作中很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現象。如果會計從業人員缺乏基本的職業操守,就會導致出現重大財務問題,最終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調研發現,現階段眾多的民營企業普任用自己親屬等從事公司的財務出納工作,這也反映了人們對于財務出納工作的重視度,但是任用這類人員又引發了新一輪問題,人員的基本財務專業技能匱乏、沒有專業素養致使隨意事件普遍發生,財務工作效率低下。長此以往,企業財務問題日漸凸顯,企業資金受損同時嚴重影響企業良好聲譽的建立。反之,如果具有較高會計行業職業操守和精良專業素質的人來從事這一職位,由于他能做到愛崗敬業、敢于擔責,懂得如何合理支配資金。這樣以來,在保證資金收付的安全的基礎上,還能夠協助和配合領導層作出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決策。由此可見,會計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和行業技能在企業發展中的舉足輕重地位。具備良好專業素質和行業道德修養的財務人員不但被單位看好,重用、人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而且企業也會因為有了這樣的員工而放心、舒心,自身財務經濟活動達到良性循環。經濟活動的良性循環是一個企業效益提高、樹立行業信譽、降低經營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基礎。
2 會計職業道德在賬務處理方面的重要性
2001年4月,時任總理朱镕基視察上海國際會計學院時,寫了“不做假賬”的校訓。半年之后,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成立大會上,朱镕基總理出席并再次提出了“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國家領導人對會計行業人員的要求表明了會計行業從業人員樹立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二十六號)顯示,2012年財政部統一組織央企、上市公司、外資企業等共計106戶企業和57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會計監督檢查,在被抽查的106戶企業中,部分企業不同程度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財務報表合并范圍不完整,收入成本核算不準確;入賬的原始憑證不合法、成本不實、滯繳、漏繳稅金,資產不實、虛增利潤,賬證、賬賬、賬實、賬表不符等。當前,會計暗箱操作或與外部人員勾結致使企業蒙受損失的例子不算少數,受相關金錢權利的誘惑,很多人員淪陷自己的操守,在眾多的利益面前,偽造、變造會計資料做假賬,失去原則違心操作,展露出超凡的技術操作水平,手段極其隱蔽,檢查時稍有疏忽便難以發現,很容易規避監管。這充分體現了缺失基本會計職業道德帶來的危害性。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迅速發展,我國會計理論與實務逐步與國際接軌,業界的會計賬務電子化及電子支付等新形式財務工作正逐漸得到發展完善之時,更要求財務會計職員不斷強化專業技能的研習,同時也要加強職業道德的修養,使會計從業者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能較好處理財務工作中的問題。會計人員工作涉及會計核算和財務,為決策層提供信息素材,涉及面比較廣,對經濟運行影響也較為深遠,因此,在財務工作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會計作用的發揮,左右經營決策層的判斷,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會計行業中,加緊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建設,務必要做到堅持準則和客觀公正原則,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永遠堅持依照國法、律條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準則開展會計工作,實施會計監督,根絕徇私舞弊情形的出現。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同時會計人員要樹立為企業服務、提高技能、實現自身價值的理念,轉變工作態度,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熟悉了解相關業務,全面掌握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優質建議,幫助企業決策,積極參與管理,給企業以有力幫助,使企業優質成長。
3 會計職業道德在稅務申報方面的重要性
誠實守信,這一準則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要做老實人,不弄虛作假,說實話辦實事,工作細心,不泄露秘密。誠信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是社會道德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社會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詳細體現,是一種更為細致、專業、獨特的社會道德。對于企業來說,誠信就是生命之本,創造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必須講求誠信。對于一個恪盡職責的企業財務人員來說,稅務申報是日常會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財務人員如果瞞報漏報稅款,毫無疑問,會給國家稅收造成損失,雖然暫時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從長遠角度來講,一旦企業的漏報瞞報行為被監管部門查實,企業為此支付的違約金和罰款以及無形中給企業造成的信譽損失等是短暫的經濟利益所無法彌補的。我們討論的堅持職業基本道德,恪守原則,是要求我們單純地只聽領導的安排或按領導的意圖辦事,失去原則違心操作,是要求我們堅守我們的操守,遵循有關行業規定繼而貢獻自己最大的努力。一方面切實保障國家基本利益,另一方面堅決保護企業利益。逃脫法律法規的的制約,不按要求如實申報,偷漏稅款,或許可以幫助企業獲取短時間內資金收益,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企業反而存在更為巨大的風險,給企業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參考文獻】
[1]陳少華《關于我國大學職業道德教育的探討》,《經濟研究》2002年第5期.
[2] 任劍鋒、韓松.《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思考》。《環渤海經濟瞭望》,2006年9期.
[3]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試行)》,財政部2012年;《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2010年4月.
作者:喬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