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貨管理又稱庫存管理或在庫管理,是在庫存論的指導下,在經濟、合理或某些特定的前提下,建立庫存數量的界限,即庫存水平、訂量等數據界限。簡單的說,存貨管理主要是對企業經營者合適補充訂貨、補充多少以及庫存系統的安全庫存量、周轉率、缺貨次數各是多少等問題所采取的方法。目前,國內許多中小企業在存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能力、資產管理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制約著公司的發展。
1 中小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職權劃分不清
第一、中小企業普遍由于機構設置不完整,管理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崗位職責分工不明,只注重存貨的購買環節,而忽視存貨的倉儲與保管、領用與報廢環節,造成大量的浪費。
第二、原材料的采購價格由采購人員與供應商進行協商,企業沒有專門人員對價格做市場調研,單純地憑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簽發的發票入賬、報銷,這就容易給采購員與供應商之間進行勾結提供機會,讓采購員賺取“回扣”。
第三、許多倉庫主管在管理方面的知識較為豐富,而對原材料質量知識卻比較欠缺,在原材料驗收這個環節,只是單純從數量上進行驗收,對于質量方面是否符合要求也只能從表面上觀察,只有在產品設計和投產時發現質量問題時才要求跟供應商退貨,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生產的正常進行,甚至會影響準時交貨的時間。
1.2企業間應用供應鏈進行存貨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多數中小企業已經采用管理信息系統,但企業之間缺乏供應鏈管理理念:一是公司沒有把供應鏈管理作為企業的競爭策略,對企業物流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簡單的倉儲管理、運輸管理觀念上;二是公司分散的物流管理忽略了供應鏈的整合;三是缺乏全面供應鏈成本觀念,公司只是重視運輸、倉儲、采購成本等顯性成本,對物流管理成本、庫存持有成本、機會成本損失等隱性成本重視不夠;另外,生產、采購、銷售、設計物料等部門間協調困難、相互間扯皮現象嚴重;供應鏈管理提前期較長,95%的時間用于非增值活動等。
1.3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物流管理水平已成為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重要競爭途徑。從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看,自營物流最為普遍,第三方物流發展滯緩,傳統的存貨管理模式對企業的自身物資資源和第三方物流明顯利用不足。由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呈不開放狀態,幾乎全國各中小企業都有自己的小而全的物流,而不愿將物流交給第三方,這不僅僅是價格問題,更重要的是其商業秘密不可為他人所知。由此,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十分有限。
1.4存貨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存貨管理注重了內部物流系統的整合,忽視了企業外部物流資源的利用。企業存貨負責計劃、采購、儲存、領用、出庫全過程的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沒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物流管理資源。存貨管理中,注重了存貨的收、發、存的管理和實物保全,但對存貨的價值管理重視不夠。在管理手段上,注重了運用數學模型,確定最佳經濟批量和最佳進貨時間,忽視了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優化存貨管理。
1.5存貨計量不合理,造成實際價值不準確
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不夠合理。對于發出的存貨,采用不同的計價方法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存貨計價的隨意性會帶來以下影響:影響資產負債表的真實性,使會計報表的使用者無法真正了解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產總額及其構成情況;影響損益表的真實性,利用這樣的損益表無法真正了解企業實現的利潤與發生的虧損情況,無法正確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影響各項比率指標的分析,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存貨周轉率、營業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會計資料的 使用者造成錯誤的分析、決策。
1.6期末存貨未按新企業會計準則進行確認
對于期末庫存商品,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存貨在會計期末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量,企業在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當以取得的可靠證據為基礎,大多數企業并未做到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來準確體現存貨的期末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企業有意粉飾經意業績,不真實體現存貨的跌價準備;二是管理層在此方面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存貨跌價準備可提可不提;三是有些存貨的當前市價不易確定,或已無可比性,無法確定可變現凈值,結果造成庫存存貨的實際價值未能得到準確體現。
2 加強中小企業存貨管理的對策
2.1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發揮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劃清職權。
中小企業要依據《會計法》、《公司法》健全法人制度,履行法人的權利和義務,組織建立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從嚴格采購、銷售制度,規范存貨采購、消耗、銷售環節,建立供應、銷售方的信息檔案,加強對其信譽、資質等級管理,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原則,發揮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牽制作用。
2.2強化供應鏈管理,加強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供應鏈管理可以降低采購成本,還可以通過擴展組織的邊界,供應商能夠隨時掌握存貨信息,企業無必要維持較高的存貨持有成本,就既能生產出需要的產品,又不會形成存貨堆積,從而降低存貨持有成本。還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和獲取信息的成本,同時還可以降低企業的倉儲成本。
2.3合理整合內部物流資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業內部的物流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響著存貨的經濟采購量、倉儲量和存貨的成本。利用第三方物流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在內外資源的利用上,應先整合內部資源,同時還應考慮安排就業和分流富余人員等非經濟因素;二是應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進和中介機構的作用,現代物流管理理論與企業存貨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精通現代物流管理的人才;三是加強存貨管理過程中,不能局限于考慮存貨的倉儲成本和配送成本,還應改善企業業務流程的設計和企業分支機構及經營網點的設置。
3 結語
總之,存貨被看成企業存留著的流動資產,能帶來成效及收益。存貨管控依托的信息來源,是企業搜集得來的各類信息。企業要明辨自身特性,創設存貨管控關聯的信息互通途徑。促動人員的協作,以便拓展現有的存貨信息,廣泛吸納存貨管控的經驗。在這樣的根基上,促動存貨管控的成效提升。
作者:裘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