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逐漸形成,我國的企業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長期以來,受我國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意識不強,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而如何正確認識財務風險,并進行科學、有效地防范與控制,成為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對風險管理與控制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風險 管理與控制
一、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
在目前的相關研究中,中小企業還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僅是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英國、澳大利亞、中國等國家,還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劃分: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但在習慣上又將三者合并一起稱為“中小企業”。
各國對“中小企業”的劃分各不相同,這里僅對我國的做法進行詳細說明。2003年我國頒布了《中小企業促進法》,將中小企業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于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
(二)財務風險的定義
理論界對財務風險的定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從狹義上來說,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籌集資金過程中,由于對未來收益存在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風險;從廣義上來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而使財務實際收益偏離預期目標,造成經濟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在研究中,使用財務風險廣義上的定義,更有現實意義。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成因
(一)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
受自身條件限制,且國家扶持力度不大。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如規模較小、資金相對匱乏等,難以及時采取措施來應對瞬息突變的市場,從而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并且長期以來,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傾向于大型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體系不健全,使得很多機遇就此流失。
金融機構放貸門檻較高。金融機構在放貸時看重兩個因素,項目市場前景和企業償債能力,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規模較小、資產數額低的特點嚴重制約了其獲得貸款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我國經濟體制轉軌不完善、貨幣匯率變化、國際經濟環境、通貨膨脹也成為影響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
管理模式陳舊,管理觀念落后。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數屬于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家族企業,造成了管理模式陳舊,且管理觀念較為落后。一方面,一般中小企業的投資者就是管理者,在企業面臨重大決策時,往往是管理者一人說了算,可能因為個人的決策失誤,而給整個企業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另一方面,企業員工培訓體系不健全,財務管理理念落后,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較低,風險意識薄弱,導致財務管理環節薄弱,產生諸多財務風險。
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管理體制不健全。我國中小企業多實行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內部監控缺失,如重錢不重物,對存貨、固定資產缺乏有效管理,導致企業大量庫存積壓、資產流失、物資浪費等;資料保存不完整,現金管理不嚴,導致現金流閑置或資金;對客戶信用等級不了解,應收賬款中壞賬、呆賬比率增大,資金回收困難。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大多一人多崗,甚至存在一人從事不相容崗位的現象,體現內部控制制度存在較大的漏洞。這都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為企業未來面臨的財務風險埋下隱患。
資金管理水平較低,資本結構不合理。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一方面,往往缺少對資金使用的合理計劃,導致公司資金捉襟見肘,易陷入財務困境;另一方面,負債比例過高,企業需為此支付高額的利息而使利潤大幅度下降。這都增大了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不利于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
三、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與控制
(一)加強風險意識,科學強化企業財務運作
中小企業要保持與供應商建立良好長期合作的關系,保證企業有穩定的物資供應來源;加強科技創新,研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優化產品品種結構,使產品向“多元化”發展,以增加企業的收入;重視市場調研,生產、銷售對路產品,加強業務整合,促進企業收入的穩定增長。除此之外,還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經濟發展走向,關注國家產業政策、財稅貨幣政策、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等,以提高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二)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
中小企業要降低財務風險,就要在優化資本結構上下功夫。一方面,運用定性的方法建立科學的數理模型來確定企業的最優資本屬性結構,需要企業根據自身資產規模、可融資渠道和經營現狀等因素出發,平衡權益資本融資時的風險與成本;另一方面,定量核算企業籌集到的資本,與企業現金流進行匹配,保證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階段資金都具有較強的流動性。
(三)謹慎選擇投資策略,實現由“利潤”向“財務”的跨越
在過去,中小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有時會采取一些影響企業長遠發展的短期化行為。現代企業自主經營、自擔風險,不能只是單純地“以利潤為導向”,利潤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視了企業財務的健康、持續發展,這就要轉變觀念,“以財務為導向”,實現所有者權益的最大化,即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跨越。維持企業良好的財務狀況,實現收益性與流動性的統一,應該是現階段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目標。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正處于低速成長的時期,企業不再可能以獲取高利潤來加速自身的增長,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從完善自身經營的角度出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利潤。
參考文獻:
[1]張友棠.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鄭雯穎.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4).
[3]張曉峰.加入WTO后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2,(2).
[4]楊松令.中小企業會計管理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向德偉.論財務風險[J].會計研究,2008,(4).
[6]王懷棟,張許云.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與財務預警機制建立—以江陰興澄特鋼為例[J].財務通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