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溝通的重要性
國際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關于“人際關系和交流”指出:內部審計師應具有與人打交道和有效地進行溝通的技能。內部審計師應懂得人際關系與被審計者保持令人滿意的關系。內部審計師應具有進行口頭和書面溝通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和有效地轉達諸如審計目的、評價、結論和建議等事項。我國《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人際關系》中提出:“內部審計人員應當與組織內外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必要溝通,保持良好的人及關系,以實現在內部審計工作中與相關機構和人員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促進彼此的交流和溝通;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盡量取得相關機構和人員的理解和配合,及時獲得相關、可靠的信息,提高內部審計效率;確保內部審計意見得到有效貫徹,實現內部審計目標。”由此可見,在內部審計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決定了必須與組織內各部門打交道,并將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改進的建議報告給公司的上級部門。但是,作為被審計者,不會喜歡內部審計將發現的問題報告給自己的上級,擔心審計的結論會影響到本部門或者被審計人的利益,基于這種對立關系,會導致被審計者對審計工作的不理解,產生不愉快的爭執,以至于不能順利地實現審計目標。但是通過有效地與被審計者進行溝通,就可以發現被審計人真正的需求或審計事項的深層緣由,從而促進審計目標的實現、增加組織的價值。
二、提升溝通能力的做法
(一)注意溝通立場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和政府審計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內部審計與被審計單位是一個矛盾的對立統一體。統一就在于審計與被審計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他們同屬一個組織,只是在組織內部分工不同。而對立則體現在“審”與“被審”。隨著內部審計轉型的不斷推進,內部審計人員在組織中的職能定位更準確應是監督寓于服務,發揮的是清除、修補、預警的作用。作為審計人員,如果立場有問題,審計工作還沒開始,就失敗了一半。
(二)注重個人修養舉止
在面對面溝通的過程中,審計人員要表現出較好的個人修養。要注意外表的整齊莊重,不能不修邊幅,不拘小節,隨隨便便,說話沒有分寸,或輕或重,讓人摸不著邊際;或是官位十足,以俯視的角度對待交流方,讓對方敬而遠之,難以達到工作的目標。
(三)注重傾聽
審計溝通不同于開會布置工作,領導講完不必征求意見,大家去執行就行了。審計溝通是雙向的,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人員溝通,不論是了解有疑問的事項還是說明查出的問題,都要注意傾聽對方的解釋或說明。因為不論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都有其客觀原因,都與當時的環境密切相關,而審計人員對這些并不了解。審計人員了解了這些情況,就能更加客觀、冷靜地思考問題,從而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傾聽也是對人的尊重。那種不耐煩的態度不僅傷人感情,容易引發抵觸情緒,而且也影響審計人員客觀、全面地了解事實。只有注重傾聽,審計人員才能很好地與對方溝通。
(四)注重細節,營造良好溝通氛圍
根據審計需要,確定了需溝通對象時,可通過聯絡員通知,也可以親自通知也可以做事先預約,以示對對方的尊重,同時讓其對溝通內容有所準備,減少對對方的正常工作影響。溝通的最佳時間應安排在對方的工作時間段,最好不要安排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后,更不要安排在休息日,但除了對方要求或考慮到特殊保密因素外。溝通中遇到冷場時,可暫時談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宜,調節氣氛,發現對方有思想顧慮,應著力打消其疑慮,解除思想疙瘩。其實細節體現于每一環節,只要做個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就一定可以為審計工作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五)嘗試參與式審計
現代內部審計的核心理念是:審計人員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而且要善于解決問題,并將所提建議當作內部審計的服務產品向管理當局推銷。而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采用的審計方法常常是“問、查、看”,帶有上對下的審計方式也會引起被審計者的不配合。參與式審計工作就可以有效解決這種處境,即審計人員應積極地與被審計者培養一種帶有共同工作目標的工作關系。在實踐中,審計人員可以對被審計者認為特別重要的事情進行共同磋商,注意審計前同被審計者討論審計工作目標,減少對立的氣氛,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允許被審計者閱讀審計報告草稿,給被審計者提供發表自己一見到機會;在提出審計報告時多采用建設性的措辭,重點放在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響,指出改進的可能性和改進的措施上。當然,積極協作與溝通并不意味著審計人員放棄獨立性和客觀性,同樣也不利于審計工作目標的實現。
三、溝通應注意的事項
一是溝通前要澄清相關概念和事項,明白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系統地計劃,集中目標做好一件事。
二是要以討論問題的態度進行溝通,注意說話的語調和措辭。要當一個好聽眾,盡量多聽對方的意見,不要急于下結論。
三是要關注弦外之音,有的人談問題可能有所忌諱,不便直說,因而會采取比較隱晦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遇到這種情況,審計人員應設法讓他把真相說出來,或者另尋途徑弄清真相。
四是有效溝通并不是溝通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而是準確地理解信息的含義。
參考文獻
[1]張慶龍.對我國當前內部審計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11:(2),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