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事業單位是我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主要載體,也是政府經濟和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立好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非常重要,但是現今的評價體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構建完善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就勢在必行。
關鍵詞:事業單位 預算績效 評價體制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從20世紀80年代起,為解決財政困境和公共信任問題,發達國家開始實施以公共責任和服務對象至上為理念的政府績效評價。我國近年來雖然也已經建立起績效評價體制,但是這種體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特別是預算績效評價體制。
一、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現狀
事業單位是我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政府經濟和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預算績效評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財政要“改革預算編制制度,完善預算編制、執行的制衡機制、加強審計監督、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財政部在2005年5月出臺了《中央部分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但是還沒有建立針對事業單位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各事業單位只能依據辦法進行評價,相對于發達國家比較成熟和完善的預算績效評價體制而言,我國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評價體制明顯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沒有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急需建立。
二、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存在的問題
從辦法實施以來推行試點,預算績效評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評價體制依然有很多的問題,主要有:
(一)法制的不健全
從1995年頒布《預算法》和《預算法實施條例》以來,沒有出臺其他的有關預算的法律法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沒有法律法規作為實施的依據,使得預算績效評價機制難以進行有效的改革。并且預算法和預算法實施條例主要針對的是中央部分和省級市級主要的事業單位,對于其他的事業部門則缺乏相應的法律條文。
通過對各個部門績效目標的綜合考評,以達到合理配置資源、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這是一個成熟的預算績效考評體制應該擁有的品質,但是很明顯,在實際操作中,大多難以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科學的體制。
(二)預算績效評價觀念不強
從實行預算部門以來,眾人關注的焦點一直是部門預算的編制和分配情況,對預算績效評價相對來說比較輕視,僅僅關注的是預算是否撥付和自今年的使用是否符合規定。并且從辦法實施以來,除財政部規定的試點中央本級和地方試點單位,大部分省級和市級的事業單位并沒有樹立起預算績效評價的管理理念 這些單位的領導們也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預算績效評價的作用和必要性,使得績效評價體系沒有真正的落實,不能發揮作用。
(三)績效評價的標準、目標及指標不明確
一些評價的標準是根據國家和省級標準相關項目的規則確定的,而很多定性標準,沒有統一的參考依據,則根據評價人員的經驗判斷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而在預算績效目標僅僅簡單的定位資金使用是否符合規定,或者直接定位事業單位年度發展計劃,目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基礎和出發點,沒有明確的目標,給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單一的使用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同時預算績效評價的重點是項目支出,缺乏對單位綜合績效的評價,使得績效評價的指標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三、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的構建
科學的績效評價體制能夠更好的促進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評價,主要從以下幾點來構建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
(一)加快預算績效評價法制化建設步伐
法律的不完善將導致很多的問題,因此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制定出更加健全的法律制度,為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以法律的形式將預算支出績效的目的、程序、結果應用和相關主體權利及義務確定下來,使預算支出考評走上規范化的道路。
(二)增強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觀念
由于我國將績效管理理念應用到政府預算領域的時間不長,一些部門對績效評價受傳統計劃經濟觀念和行政管理體制的影響缺乏足夠的重視,從局部利益出發,更重視的是申請項目和資金,對經費使用的質量和效益關注的不夠。沒有看到預算績效評價實際作用。做好預算績效評價能夠更好的為項目和資金使用質量做出評估。所以一定要增強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觀念。同時省級市級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宣傳,使預算績效評價工作落到實處。
(三)完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
1、明確評價體系總原則
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預算管理和資金管理,運用科學的考核方法以及可以量化指標、評價標準等,對單位預算進行綜合性評價。所以一定要明確評價體系的總原則,這樣才可以正確對待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2、完善預算績效評價的組織機構
目前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主要是財務部門實施的,從專業技術角度來看,事業單位預算績效涉及范圍廣泛,內容繁雜,由不具有專業知識的財務部門人員來做,顯得力不從心,往往敷衍了事,漏洞百出。所以應該建立一個專業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組織機構。這樣才能更好的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才能夠真正做到加強項目支出管理,嚴格項目的申報、審核和批復,逐步實現資產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明確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的標準、目標及指標
事業單位績效考評的標準應結合事業單位的特點和各自預算管理的要求來確定,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同時制定的標準應該參照國家和其他省市級的標準但是不能夠照搬,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的目標主要是為了降低單位提供公共產品的成本,提高預算支出的效率,而不是為了純粹的評價而評價,同時目標的制定要把長遠目標和眼前目標相結合,使目標具有科學性。而指標的設置要遵循四個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重要性原則;經濟性原則。
四、結束語
事業單位是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的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構建完善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制是適應財政、事業單位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夠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服務。
參考文獻:
[1]馮麗君.淺議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體系[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4
[2]趙慧.開展事業單位績效評價的幾點思考[J].交通財會,2012;9
作者:馬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