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鐵路部門傳統的“站到站”運輸形式已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需要,必須提供“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鐵路貨運開展全程物流面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鐵路貨運發展全程物流的具體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鐵路貨運 全程物流 建議
為了推動鐵路貨運全面走向市場,中國鐵路總公司于2013年6月15日實施貨運組織改革,改革的重點是鐵路運輸企業從以大宗貨物為主的貨物運輸向全方位物流承運轉變,即大力發展鐵路“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實行“門到門”全程“一口價”收費,努力構建“門到門”接取送達網絡,推動鐵路運輸企業快速向物流現代化企業轉型。鐵路貨運全程物流服務有利于鐵路運輸企業及時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便利全程服務,減少客戶在短途汽車運輸、裝卸組織上的人員和精力投入,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戶或企業選擇鐵路運輸,提高鐵路運輸在整個貨運運輸市場的份額。
1.當前鐵路貨運開展全程物流服務的現狀
1.1鐵路貨運市場不斷發生變化
當前,運輸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宗貨物不斷減少、高附加值、小批量運輸不斷增加,對貨物運輸在快捷性、機動性、準確性、安全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鐵路運輸還難以滿足這些新的貨物運輸要求。公路運輸發展迅速,特別是經濟發達、公路密度大的地區,公路以其速度、靈活的優勢,分流了鐵路相當多的短途運量和部分長途運量,鐵路貨源不斷流失,貨運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鐵路所占的市場份額還不足15%。這種形勢逼迫鐵路要發展多式聯運,提供全程服務。
1.2物流企業資金少,規模小,集中度低
目前的我國物流市場具有小、散、亂、差、多的特點,根據統計數據,作為我國物流業的承擔主體,全國公路貨運企業有80多萬戶,其中年營業收入超過300萬元的運輸型物流企業和超過200萬元的倉儲型物流企業只有2000多家。90%的貨運公司單家自有貨車不足10輛,其中40%都是只有1輛車的個體戶,自身實力的限制使鐵路部門無法與他們進行合作。
1.3物流業管理體制存在障礙
物流產業的發展涉及基礎設施、物流技術設備、產業政策、稅收、海關、服務與運輸標準等多個方面,而這些問題的管理分屬于交通運輸、經貿、稅務、海關、商品檢驗檢疫等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這些部門的管理職能、管理方式和制度體系等存在較大不同,在對物流業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因管理之間的體制原因,形成了多部門管理的條條之間基于部門利益的分割狀態,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約。此外,由于地區的經濟利益驅動,地方管理成為地方利益的體現,助長了地方保護主義。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省市間都有市場壁壘,使網絡化物流服務企業的成長變得相當困難。
2.鐵路貨運開展全程物流服務面臨的問題
2.1運輸方式整合問題
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運輸企業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短板,鐵路運輸企業在為客戶開展全程物流服務的過程中應取長補短,做到優勢互補,主動尋求與社會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公路運輸“機動靈活”、便捷實現“門到門”運輸的優勢,為鐵路運輸客戶實現“最后一公里”的全程物流服務;同時加強與港口合作,拓展物流服務領域,依托沿海港口較多和路網布局較為完善的特有優勢,按照“港前建場,內陸建港”的思路,加快推動沿海港口功能向腹地延伸;在沿海港口創新經營方式,積極為客戶提供倉儲、裝卸、多式聯運等一體化物流服務。
2.2貨運組織優化問題
鐵路主要從事煤炭、鋼鐵、石油等大宗貨物運輸,但目前大宗物資的物流附加值還比較低。隨著我國鐵路運輸網規模的快速擴充,主要鐵路通道將實現客貨分線運輸,貨運能力加快釋放,貨運組織實施“集中受理、優化裝車”改革,加快推進貨物的集約化運輸,加快向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機遇。鐵路部門應抓住機遇,加快向現代化物流企業轉型發展,以鐵路網絡為依托,以貨場(大型裝車點、物流基地)為經營基地,按照現代物流的標準,著力提高集零為整、分撥配送的能力,提供全過程、多環節的綜合物流服務。
2.3運輸貨物監管問題
鐵路部門為客戶辦理全程運輸業務后,負責的運輸環節延長,辦理貨物運輸業務的鐵路職工較多,客戶無法對貨物時時加以監管,信息共享較少。另外,在采用公路物流方式時,運輸客戶可以與車輛實時聯系,根據貨物的到達期限合理安排市場工作,而鐵路運輸的貨物信息滯后,客戶無法及時知曉貨物運輸狀況,對于高附加值的貨物或采用“零庫存”精細化管理理念的客戶不愿意采用鐵路運輸方式,造成了一部分客戶資源的流失。
3.鐵路貨運開展全程物流服務的對策和建議
當前,我國物流市場整體呈現出小、散、亂、差、多的特點,經濟利益部門化和地區化的弊端嚴重,物流行業整體協調能力差,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鐵路部門要開展貨運全程物流服務,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3.1利用鐵路自身優勢,提高整合現有資源
現代物流具有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特點,這就需要各方面優勢互補、密切配合,提高整合現有資源的能力。資源分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由于當前我國缺少健全的政策法規和歧視性的融資環境,加上自身實力有限,鐵路采用外向擴張建立核心能力的難度較大。在內部資源整合方面,自2013年6月15日開始實施的貨運組織改革已經初見成效,鐵路部門通過整合運輸、貨運、裝卸、調度、物流等部門相關業務和人員初步構建起一體化的貨運營銷機構,今后在營銷管理機制、人員素質和職能分工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形成系統的競爭能力。在與外部資源比如與汽運物流企業合作時,鐵路要充分利用公路運輸“機動靈活”的特點,加強自身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關系,通過走訪調查汽運公司合理利用社會運輸車輛,努力開拓“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市場。
3.2進一步做強大宗貨物的全程物流服務
上一頁1 2 下一頁 余下全文 共 2 頁
貨運組織改革前,鐵路部門在大宗貨物尤其是煤炭、鋼鐵等物流方面已經具有較為完備的物流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應從內部組織、“門到門”運輸、物流園區、貨物代理各個環節形成鐵路大宗貨物物流體系,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依托鐵路物流園區和商品物流基地,為區域內目標企業客戶提供貿易、加工、倉儲、配送、信息與咨詢功能服務;另外,嘗試拓展全程貨物代理業務,為客戶提供鐵路、公路、水運全流程代理服務,擴展信貸、交貨、培訓等業務。進一步發揮現有的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
3.3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管理
為客戶提供全程物流服務,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信息網絡技術是構成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務效率的重要技術保障。應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信息網絡系統、貨物跟蹤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存貨管理系統等,通過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將營業站及經營網點連接起來,既可以優化部門內部資源配置,實現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數字化和對貨物運送進行全程的跟蹤監控;又可以通過網絡與用戶、制造商及相關單位聯結,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
3.4大力培養物流人才,提高服務質量
鐵路運輸縱向涉及貨運、運轉、調度等部門,而橫向涉及各鐵路局不同的貨運站,貨運運輸的效率取決于各部門、各貨運站之間的緊密合作,因此加強團隊建設是大力發展“門到門”物流服務的保證,為此,應根據“門到門”物流服務和向現代物流轉型的發展需要,加大物流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營造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圍和機制,在實踐中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吸納一批精通運輸、信息技術、倉儲業務,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手段,深諳物流運作規律的人才,建設好自己的物流專業隊伍。
4. 結束語
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只是鐵路邁出的走向現代物流的第一步,鐵路部門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物流服務體系,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市場競爭意識,大力開展營銷活動,靠服務開拓新的客戶和市場。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不斷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合作與交流,推動鐵路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努力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全程運輸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宗平、黃興建 鐵路貨運物流化對策研究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3
[2]崔艷萍、郝陽陽 我國鐵路貨運發展全程物流的思考 鐵道快運 2013(10)
[3]沈岳 我國物流運輸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山東社會科學 2012(4)
作者:肖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