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我國企業正處在快速擴張期,企業的組織形態、管理模式經常變化,因此如何構建合理的財務信息化模式,實現集團企業之間財務信息化體系的快速融合,保障集團財務信息傳遞通暢和財務管控理念的有效輸出,是目前中國集團型企業面臨的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問題的提出
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是價值管理,通過對企業運營信息的記錄、采集、分析,形成決策,通過綜合運營財務和業務管理手段,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一般認為,企業財務信息化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財務管理工作,通過流程再造,整合企業財務信息資源,提高財務活動效率,提升財務管控能力,構建以信息系統為支持的財務管理體系。信息系統作用體現在兩大方面:其一,運用先進的手段,實現信息采集、傳遞和共享,提升信息收集效率,實現運營監控,提高信息質量;其二,將企業管控理念融入系統功能,通過系統應用實現流程落地、實現過程控制;同時,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可以推動企業管理職能轉變、組織轉變,財務信息化也為實現管理創新,提升管理能力提供技術可能。對于集團型企業,構建統一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對集團統一管控體系提供支持,從而實現最終的統一戰略已經成為了共識。
從20世紀80年代會計電算化開始在我國企業逐步推行,目前已經廣泛覆蓋,部分企業逐步展開內部財務、業務一體化系統部署。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推動下,一些先進企業已經開始內外部流程一體化的嘗試。在很多集團型企業中基本已經在較高層次上實現了財務信息化,建設了核算、預算、資金結算和財務信息管理等系統,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財務信息化工作“三分靠系統,七分靠管理”,因此決定了財務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財務信息化的認識水平高低以及部門之間配合的程度,影響了財務信息化系統作用的發揮。
在現階段,人們對企業財務信息化系統認識還存在很大誤區,表現在財務信息化工作的各個方面。在財務信息化規劃上,對系統功能及實現機理以及自身實施環境和條件沒有充分論證的情況下,簡單生硬照搬國外企業的財務信息化模式,忽視了我國企業管理的現狀,脫離了企業的實際;在財務信息化系統選型和建設過程中,常常存在技術導向和貪大求全的沖動,片面強調系統覆蓋面,追求形式上的“集中、統一”,以致出現系統實現機理不清、系統架構分解不合理、運行效率不高,甚至出現新的信息孤島;在財務信息化系統功能實施上,特別是信息化手段與財務管理目的銜接與相互作用缺乏足夠認識,不考慮企業管理流程、運維能力和信息技術的支撐能力,導致系統功能與企業實際管理需求相脫節,不僅沒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大量增加企業運行成本,出現了“上信息化找死,不上信息化等死”的現象。
作為由多個經濟聯合體組合的企業集團,為了追求戰略目標的統一,集團公司往往需要對成員企業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普遍接受的信息系統建設思路。但是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和復雜性決定了其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的難度,特別是在業務范圍快速擴張、兼并重組經常性發生、組織架構不斷調整變化的成長性企業集團中,既要實現財務信息系統快速部署、盡快覆蓋以保證集團整體的集中、統一、完整,又要考慮新成員企業原有成熟應用以及已經形成的財務與相關業務及管理系統有機聯系,這種沖突在原本信息化應用程度就比較高的企業重組中表現尤為突出。
由此,在實現財務信息化統一的終極目標的道路上,如何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財務信息化建設模式成為擺在我們面前非?,F實的問題。
二、我國集團型企業財務信息化工作面臨的挑戰
集團企業財務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信息化突破口和先導。在財務集中管理的趨勢下,如何合理構建集團型企業財務信息化模式,在集團企業股權結構與管理結構不匹配、業務快速擴張、兼并收購事項日益頻繁的情況下,實現集團企業所需管理信息的快速收集,滿足集團企業管控要求,是新形勢下集團型企業財務信息化的亟需解決的課題。
(一)來自于集團企業戰略能力管控層面的挑戰
1. 集團企業財務信息化解決方案要與集團發展戰略相匹配。集團財務管理體系是集團戰略的支撐和保障體系,集團財務管理活動是隨集團發展和戰略舉措而展開,并服務于集團整體戰略。作為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礎組成部分的財務信息化工作,必須符合集團整體發展戰略導向,與集團戰略方向相適應。業務規模擴大、經營范圍拓展,管理級次增加都是集團企業成長中必須面對的管理課題,集團整體的財務信息化規劃是否能夠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是否能適應企業戰略目標和管理模式的階段性調整,能否通過財務信息化服務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關系到財務信息化實施的效果和評價。
2. 集團企業財務信息化解決方案要滿足集團多業態、多領域的管理需求。集團企業的特點是業務范圍廣,管理跨度大,既有產業鏈、價值鏈上的縱向發展,也有圍繞主業的相關多元化業務,甚至有以財務績效為目標的非相關多元化,其各業務領域或經營主體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管理模式。而集團財務管理所需要的決策支持信息必須建立在政策統一和數據可比的基礎上,如何制定統一的標準、流程、制度,通過集團財務信息化的實施,建立一個統一管理的信息系統平臺,對集團企業的財務信息化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財務信息化解決方案要適應外部環境和企業管理變化的需要。
財務信息系統需要隨著外部監管要求和內部管理提升,不斷進行優化和升級。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改變、內部經營管理的創新、內外部監管規則的變化等等,都會反映在財務管理工作要求的變化中,小到基礎數據組織方式的調整,大到財務組織體系變革,這些變化進而都會反映為對財務信息系統功能優化和升級的需求。財務信息化解決方案要能夠保障企業財務信息系統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管理要求的提升做出及時調整。保證系統的擴展性,既是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目標又是需要克服的難點。
(二)在集團企業運營管理層面的挑戰
1. 數據標準化。數據標準化既包括財務數據標準化,又包括業務數據標準化。集團企業的信息除了數據量大,種類繁多外,特別是管理視角差異所形成的信息組織維度差異,更是數據標準化要克服的困難。即便是最基礎的會計科目、客戶、供應商、物料等主數據,如何選擇合適的分類,統一集團數據標準,合理劃分數據單元,滿足集團數據管理、應用和內外部監管要求,做到既保證數據質量,又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是其整個數據標準化的難點所在。
2. 流程標準化。流程標準化是在流程梳理的基礎上對流程的優化和再造,在業務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過程中,實施人員必須合理細分流程環節,形成相對穩定、標準的業務單元模塊,在此基礎上使集團企業復雜的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盡可能得以統一,此外還需要可以通過單元模塊的組合,適應復雜多變的經營管理的特性化需求,為保證流程落地,必要時可能還要重新調整組織機構或重新劃分職能。流程改變不僅會帶來運作習慣的改變、其中的組織和職能的調整更是對企業利益格局的重新劃分,是流程標準化必須解決好的核心。
3. 決策標準化。決策標準化的難點在于數據分析標準模版處理和指標庫的設定,基礎數據只有經過科學的加工處理,才能成為管理層決策所需要的信息。由于管理層關注的關鍵指標會因不同的業務、不同的管理口徑而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合理設計決策標準化數據分析模板是決策標準化的難點。(三)在具體操作層面不同角度的需求差異給系統落地帶來的挑戰
由于受到部門分工和業務能力局限等因素的影響,操作人員對信息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對信息化的功能和標準的認識不同,一方面產生了對信息系統實施目的和應用功能的不同期待,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對系統應用的差異,這些都可能影響財務信息化的實施效果。從而對企業的人員要求和系統實施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
三、集團型企業財務信息化模式的構建
基于多年在財務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和對現有系統功能的認識,本文認為構建基于交易和基于報告的二層財務信息化系統架構,是現階段滿足集團企業管控要求現實選擇,也是實現財務信息化最終統一建設過程中的可行選擇。
(一)構建基于交易和報告的二層財務信息化架構的現實性分析
目前,對于單戶企業的信息化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但對于集團型企業卻缺乏有效的解決辦法。單戶企業基礎信息產生后,集團不同級次的管理者對信息的需求不同,就相應產生不同的報告分析需求。現在很多集團企業在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沒有合理區分交易信息和管理信息,試圖通過交易系統解決兩者需求,結果一方面導致了交易系統承載了過多的報告分析需求,造成交易系統運行速度慢,另一方面由于管理需求變化快,沖擊了交易系統的穩定性,影響了響應管理需求的速度。最終使系統不堪重負,既影響了系統本來的交易功能的處理,又不能滿足不同層級的管理需求。構建基于交易和報告的分析系統,正是將報告分析信息與基礎生產信息相分離,卸載現有ERP系統過多的管理報告功能,還原其基礎信息生產的功能。這樣,既保證了基礎信息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專業性,便于完善專業系統的功能,又有利于實現不同企業之間財務信息的流轉,更好地滿足集團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需求。
基于交易的信息化系統主要包括業務、預算、資金和會計核算系統等成熟功能?;诮灰椎南到y功能更加側重于強調操作處理流程的統一,突出應用于內部流程較為統一的企業集團,往往使用同一軟件載體、統一編碼體系,從操作層面開始就進行統一,時效性強,在集中式部署的前提下,集團本部甚至可以實時掌握成員企業最基層的數據信息。目前主流的軟件商都有成熟的產品。
基于報告的系統,主要側重信息分析和運用,信息相對綜合,視角變化多,但信息單元相對固定,實時性要求弱于交易系統,且相對獨立于企業業務操作。兩者的銜接在于基礎信息單元的一致性和標準化,由交易系統產生的信息按照預先定制的報告模版形成相對標準的報告,再通過報告系統進行信息的收集和上報,以滿足管理決策的信息需求。目前國際、國內知名軟件企業的戰略管理或商業智能產品,如SAP Business Objects商務智能(BI)、金蝶的EAS、久其基于CI平臺的產品等等都能夠較好地實現上述功能。
基于報告的財務信息化系統,相對于基于交易的系統,更加注重于在報告節點的一致性和標準化,對于報告節點以下的實現方式不做過多要求。不同企業在報告節點以下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統獨立操作。
基于交易的信息化架構,在管理模式相對一致和固定的企業集合間統一實施,可以較為精細化地實現基層管理和信息流的高度集成;但是這種架構建設周期長,協調難度大,對于快速擴張時期的企業集團,以及不同產業形態的成員企業間實施無法一蹴而就,反而會影響集團整體層面的信息統一和集成?;趫蟾娴男畔⒒軜嫞軌蜉^為高效地解決報告節點及以上的信息化集成和統一,但是存在對報告節點以下的實現方式管理較為粗放的缺點,同時對報告節點匯總信息需求調整時,存在成員企業工作量較大,實現難度不一等現實情況。
因此,構建基于交易和報告一體化的財務信息化架構,需要合理細分不同級次管理者的需求,將管理需求細化為不同的系統功能,充分利用各系統功能的優點,實現不同層級企業、不同崗位的信息需求,在當前企業信息化狀態下,可以較好地解決當前我國集團型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需求,是我國集團型企業的現實選擇。
構建基于交易和基于報告的二層財務信息化架構,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可以提高響應管理需求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將管理需求標準化,實現了財務信息一體化,解決了不同級次企業之間的財務信息縱向流轉的難題,有利于財務信息化系統的推廣;另一方面能夠合理分配系統的功能,降低對信息生產系統的負載壓力,減輕系統的運維工作量,提高系統運行和使用效率。
(二)構建基于交易的基礎信息生產系統實現業務信息向財務信息轉化
基礎信息生產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處理企業內部的業務、資金、預算和會計日常事務,是ERP系統的最核心的功能。目前有很多穩定、成熟的ERP系統軟件,如國內的用友、浪潮、金蝶等,國外的SAP和Oracle等,都具有基于交易的基礎信息生產系統的功能?;诮灰椎幕A信息生產系統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 會計核算處理系統。會計核算處理系統是以賬務處理功能為核心,大部分按功能劃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如總賬模塊、應收模塊、應付模塊、固定資產模塊等,各部分功能相對獨立,模塊間可有效銜接,形成會計信息的共享、包括多種功能的有機組合體。
2. 資金管理系統。資金管理系統綜合了資金計劃、調撥、監控等相關工作要求,與銀行電子化管理功能和企業財務軟件相結合,用于處理企業資金管理事務。由于不同企業間資金管理體系的不同,資金管理系統在各企業集團的具體運用會有所差異,但一般資金管理系統都包括以下主要功能:資金預算和計劃管理、資金及票據結算管理、國際貿易結算與匯兌管理、額度及信貸管理、賬戶管理、賬務及報表管理、統計和查詢、銀企直連系統等。每個模塊又分別設置一些子模塊,處理不同的業務。集團企業通常會利用資金管理系統的功能,以財務公司、結算中心等形式實行集團內部的資金“集中管理、統一運作”,以達到資金的集約化使用,減少占用和沉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同時還可利用系統對集團內資金的流動、信用/信貸的使用進行監督和控制,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
3. 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是根據集團全面預算管理要求而設計,從功能上可包括預算的編制、審批、下達、調整、監控、反饋和評價,更可以將預算體系與會計核算系統、業務系統相緊密結合,當經濟業務發生時,通過預算數與實際數的比較,進而對業務流程進行控制,從而使預算成為企業的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保證了預算在企業集團的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上述系統功能的建設應從集團角度明確系統建設標準,做好基礎信息生產系統的選型、建設工作,確保集團和下屬企業能夠在統一規劃下,通過相對統一的財務信息一體化平臺上建設,避免集團或下屬企業各自為戰,形成不同層級之間的信息孤島。
(三)構建基于報告的分析應用系統滿足不同層級信息管理需求
企業基礎信息產生后,由于不同級次的管理者對信息的需求不同,就相應產生不同的報告分析需求。為了合理區分交易信息和管理信息,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和快速響應管理需求,還需要構建基于報告的分析應用系統。
1. 搭建財務信息管理平臺。財務信息管理平臺是在交易信息的基礎上,將管理層需要的綜合財務信息模板化后,固化在系統中,通過適當方式加以展示,從而解決了管理層對綜合財務信息的需要。綜合財務信息模板是根據管理層需要信息,對基礎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整理后得到的標準數據收集模板,不是對交易信息的簡單羅列。由于管理需求變化快,因此綜合財務信息模版調整頻率高,自然要求財務管理平臺能夠靈活和快速響應管理的變化。
財務信息管理平臺是一種非常靈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統,它可以用來解決不同層級管理需求靈活變化的問題。一般來說,財務信息管理平臺通過將管理信息標準化后的管理模板以及系統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快速復制管理模板,在不同層級企業之間進行快速推廣,從而實現快速收集下屬企業的管理信息,更進一步則可以運用不同的模型,通過“What-if”分析等方式,進行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幫助。
2. 搭建基礎信息收集平臺。基礎信息收集平臺是將定義好的數據分析維度通過技術方式固化在系統中,定期或不定期抽取基礎信息生產系統所產生的交易信息,然后按照數據清洗規則進行清洗、過濾,最終生成管理層需要的信息?;A信息收集系統是連接基礎信息生產系統和財務信息管理平臺的橋梁、中樞神經。由于集團管理需求靈活和變化快,為避免增加基礎信息生產系統的運維工作量和減少對基礎信息生產系統的沖擊,因此,需要在基礎信息生產系統和財務信息管理平臺之間搭建標準化的基礎信息收集平臺,便于財務信息管理平臺從基礎信息收集系統直接獲取數據,也便于集團對異構系統企業和新并購企業的系統對接。
財務信息管理平臺和基礎信息收集平臺作為整個財務信息化架構的部件,可以根據信息技術發展和管理功能的提升進行系統升級、改造。財務信息管理平臺、基礎信息收集平臺和基礎信息生產系統功能相對獨立,可以分別建設,但需要堅持集團的統一標準,按照集團的規劃和部署,快速推進系統建設。
綜上,在厘清集團財務管理需求層次的基礎上,通過基于交易和基于報告的二層財務信息系統架構,將基礎生產信息與報告分析信息相分離,分別承載其交易信息生產以及報告信息的采集和應用,這樣,既保證了基礎信息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專業性,便于完善專業系統的功能,又有利于更好地滿足集團企業綜合財務信息管理需求,實現不同級次企業財務信息的傳遞。
在這一模式下,更有利于厘清不同層級上的應用需求,使系統建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特別在集團型企業快速擴張、結構變化較大的情況下,可以依托企業財務報告體系,通過基于報告的基礎信息采集平臺和財務信息管理平臺的快速部署,在不影響企業日常交易系統運作的情況下,短期內即可實現財務信息采集和應用,實現管理信息方面的縱向對接,進而以其規范性要求,推動企業交易系統的改造和完善,從而最終實現集團財務信息系統“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實現集團整體的財務管理信息化,這對變化成長中的企業集團進行財務管理輸出有著現實的意義。
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陳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