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資產負債表中往來項目的填列一直是困擾會計實務工作者的難題之一。筆者在實務中摸索出一套“匯總——調整——再匯總”的方法,現與廣大同仁探討和分享。
【關鍵詞】調整分錄 資產負債表 匯總
一般來說,資產負債表中個別項目需要根據總賬、明細賬分析計算填列,如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預付賬款的填列,就屬于這種情況。
對此,熊嬌老師在《預付賬款業務會計核算的改進》(《財會月刊》2013年第11期)中提出,“在部分預收賬款業務中,如果企業全部發出商品時,將部分商品款沖減預收賬款,另一部分登記在應收賬款科目的借方”。該思想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經濟業務的實質去處理,各歸各位,該記預收的記預收,該記應收的記應收。筆者認為該方法確實存在一定的優點,如預收賬款不會出現借方余額,會計分錄能更好地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另一方面,為了簡化處理,現行準則允許預收業務較少的單位不設“預收賬款”或“預付賬款”賬戶,而在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中核算。筆者認為,上述業務按照準則的要求進行處理,確實能夠簡化核算。而對于編制資產負債表時遇到的數據難計算問題,可借助“匯總——調整——再匯總”的思路解決。
整體思路:在編制資產負債表前,先匯總各往來項目明細賬借貸各方的金額,并明確哪些金額需要做調整,哪些不需要做調整;再編制調整分錄,目的是讓應收(預收)賬款、應付(預付)賬款按照各自的資產(或負債)性質各歸各位;最后匯總調整后的各明細賬余額合計數,即為報表中應填列的數據。
一、“應收賬款”、“預收賬款”項目的填列
1. 匯總“應收賬款”所屬明細賬戶借、貸方各自的余額合計數。
2. 應收賬款本質上是資產,若明細賬余額在借方,則說明它代表的是資產,不需要進行調整;若明細賬余額在貸方,則說明它實際上是負債,發揮著預收賬款的作用,需要編制調整分錄:借:應收賬款;貸:預收賬款。
3. 匯總“預收賬款”所屬明細賬戶借、貸方各自的余額合計數。
4. 預收賬款本質上是負債,若明細賬余額在貸方,則說明它代表的是負債,不需要調整;若明細賬余額在借方,則說明它實際上是資產,發揮著應收賬款的作用,需要編制調整分錄:借:應收賬款;貸:預收賬款。
5. 匯總調整后的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金額,會發現應收賬款明細賬的余額全在借方,預收賬款明細賬的余額全在貸方,明細賬余額合計數(應收賬款還應扣除相應的壞賬準備的金額)即為報表中應填列的金額。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表(部分摘錄)為:
經過分析:需要調整的是“應收賬款”貸方余額15萬元、“預收賬款”借方余額3萬元。調整分錄如下:借:應收賬款——D公司30 000、——乙公司150 000;貸:預收賬款——D公司30 000、——乙公司150 000。
經調整后應收賬款的余額為:93-15+18=96(萬元),預收賬款的余額為:15-3+18=30(萬元)。所以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項目填列960 000元,“預收賬款”項目填列300 000元。二、“應付賬款”、“預付賬款”項目的填列
1. 匯總“應付賬款”所屬明細賬戶借貸方各自的余額合計數。
2. 應付賬款本質上是負債,若明細賬余額在貸方,則說明它代表的是負債,若明細賬余額在借方,則說明它實際上是資產,發揮著預付賬款的作用,需要編制調整分錄:借:預付賬款;貸:應付賬款。
3. 匯總“預付賬款”所屬明細賬戶借貸方各自的余額合計數。
4. 預付賬款本質上是資產,若明細賬余額在借方,則說明它代表的是資產,不需要調整;若明細賬余額在貸方,則說明它實際上是負債,發揮著應付賬款的作用,需要編制調整分錄:借:預付賬款;貸:應付賬款。
5. 匯總調整后的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明細賬的金額,會發現應付賬款的余額全在貸方,預付賬款的余額全在借方,各明細賬余額合計數即為報表中應填列的金額。
例2:沿用前例資料。
經過分析:需要調整的是“預付賬款”貸方余額3萬元、“應付賬款”借方余額6萬元,調整分錄如下:借:預付賬款——丙公司60 000、——B公司30 000;貸:應付賬款——丙公司60 000、——B公司30 000。
經調整后應付賬款的余額為:36-6+9=39(萬元),預付賬款的余額為:15-3+9=21(萬元)。所以資產負債表中:“預付賬款”項目填列210 000元,“應付賬款”項目填列390 000元。
此方法的最大優點是簡化了往來項目的日常處理,缺點是報表編制最后階段的工作有些繁瑣。
主要參考文獻
熊嬌.預付賬款業務會計核算的改進.財會月刊,2013;11
【作 者】
于春燕
【作者單位】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河北衡水 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