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東川黑水河泥石流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自年實施以來,經過二十多年連續不斷的治理全面竣工。經省水保辦組織省級專家組現場會議驗收一致評定為優質工程,并被專家們譽為泥石流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典型范例。三大效益顯著,其效益的組成及分析方式具有很多特點,有定量、定性的分析,有直接、間接效益分析,財務評價有動態、 靜態的分析,并取得了明顯的宣傳典范效應作用。本文拋磚引玉,試使泥石流溝水保工程財務評價及效益分析規范化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黑水河 小流域治理 財務評價
1、 黑水河小流域簡況
黑水河系小江中上游大白河段右岸的一條支溝,發源于姑海鄉的三家村,從東向西注入小江。地理位置為東經1030 22' 06-1030 26' 30,北緯260 0' 30 -260 4' 24。流域面積9.94km2,主溝長3.9km,溝床平均比降21%。黑水河流域下游有東川至昆明的公路和鐵路支線、以及東川農業的命脈--團結渠通過,是東川重要的交通、水利途經地段,也是姑海鄉政府駐地,電廠、學校、公路養護段、衛生院等單位就分布在下游沖積扇一帶。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流域內有2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隸屬東川區姑海有226戶,1214人;土地面積14910畝,其中耕地面積1702畝(水田1071畝,旱地631畝);原森林面積1135畝;原宜林荒山10110畝;石山、村莊1963畝;糧食以水稻、玉米、洋芋為主。
2 、工程治理措施方案
黑水河泥石流治理方案以“攔擋、排導為主,穩坡、固床、截流、護岸、防滲”為輔的治理措施。在侵蝕坡面上采取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封禁措施等控制水土流失,在流域內發生泥石流的主要溝道中,采取控制泥石流運動的體系,通過科學的行政管理及有關政策、法令,保證多措施有機結合,順利實施及防治效益的有效發揮。
2.1工程治理措施
黑水河小流域整治主體工程由攔擋壩、排導槽(護導槽)、截流溝、固床壩、谷坊群等組成,多項工程相互銜接、相互依存,構成一整套泥石流工程防御體系。
①截流:在崩塌、滑坡體后沿修建截流溝550m;②攔擋:在主溝中修建了5座攔擋壩(總壩高40m);③固床:在河床質深厚、松散地段修建固床壩26道,護岸堤780m;④穩坡:在崩塌、滑坡發育,溝岸侵蝕、垮塌嚴重的小沙溝內修建谷坊壩8座;⑤防滲:對多牛水渠進行防滲處理1220m;⑥排導:在堆積扇上修建東川排導槽1600m、V型排導槽250m。
2.2生物治理措施
生物治理措施包括林草措施和農耕措施兩種。林草措施具體分為三部分:①在海撥2000m~2800m營造水土保持林包括用材林6000畝,薪炭林200畝;②在海撥2000m以下營造護堤林長2km,四旁植樹30萬株,護溝護坡林100畝;③在海拔1600m以下營造經濟果木130畝,主要種植石榴8000株,黃梨500株以及李子等樹種。
農耕措施主要是對水土流失嚴重的80多畝坡耕地改為臺階地;在流域內實行封山育林、育苗,面積11000畝,造林區禁止放牧、亂砍亂伐,長年固定專職護林員8名加強管護工作。
3、工程實施及變動情況
黑水河小流域實施完成開挖土石方8萬m3,毛石支砌2.6萬m3,混凝土0.6萬m3;坡地改臺地130畝,造林面積6000畝,植樹30萬株。從下表格數據看出,黑水河小流域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完成了原規劃設計的各項指標,而且在此基礎上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4、財務結算
4.1 財務結算編制依據:
黑水河水治理工程屬減災防災工程,依據國家財政部頒發的《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作為項目會計核算、編制結算的依據,按有關規定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來設置會計科目,進行會計記帳核算工作。
4.2 資金計劃使用及結算
黑水河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總投資共計214.69萬元,其中工程投資183.84萬元,生物投資24.03萬元,課題費及其它支出68.07萬元。驗收結算資金逐年計劃及支出情況詳見附表。各單項工程完工后,施工管理人員編制完工清單,編制竣工報告,經有關政府、財政、計委、銀行等部門領導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檢查驗收小組中途檢查、竣工現場驗收,審查工程項目、質量、驗收資料、資金使用情況后才完成分項驗收,填報驗收卡進行結算??傮w驗收由省水土保持委員會組織專家、財務、審計等進行。
4.3 財務管理
工程實施設置專職財務管理機構,財務人員2人,統計人員1人,倉管員1人。對投資來源及支出實行單項核算、單獨管理。
5、效益及財務評價分析
在總結國內外經濟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分析研究,建立了泥石流溝治理的新的效益分析模式,以具體的定量經濟分析方法代替以往泥石流溝經濟分析只能定性分析和只能粗因進行定量分析的現狀。黑水河泥石流溝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5年,動態投資按i=5%的折現系數到第17年即可全部回收資金,結合實際分析、效益分析模型切合實際。
5.1 生態環境效益分析
通過綜合治理后,黑水河小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體現在以下幾點:
1) 保護了水土資源:保護上游11245畝坡地,防止水土流失而危害下游。
2) 控制砂石化、荒漠化發展、保護資產:避免下游沖積扇上732.5畝農田和1226.2萬元的房屋固定資產及160萬元土地價值受洪水和流失流的危害??偙Wo資產1386.2萬元,投保比為1:6.5。
3) 提高水利化程度,減輕水旱災害:使大坪子社、多牛社等自然村的550畝旱地改為水田或水澆地而不受干旱的威脅,使沖積扇上的732.5畝農田旱澇保收而不受干旱的威脅。
4)增加植被改善環境,控制泥砂危害: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直接攔蓄泥沙44萬m3,穩定泥沙5334萬m3以上,停淤堆積泥沙101.3萬m3, 增加森林覆蓋率24.4個百分點,使森林草覆蓋率7.6增加到32.0%,使流域內的林草植被覆率由20%提高到54.4%,遏制了泥石流的形成,使流域內侵蝕模數由治理前的1.47萬t/km2·年減少到0.1萬t/km2,控制泥沙的93%,減輕滑坡及泥石流對下游的危害。
5.2 社會效益分析
1) 通過治理形成層層設防、節節攔蓄的綜合防御體系,新開發土地407畝??山鉀Q660人的生活用糧,解決1500人農業人口的住宅面積。水渠防滲處理了滑坡體,同時使550畝旱地變為高產穩產的水田或水澆地,使人均收入由初期的312.26元增加到1260.00元,人均有糧由初期的179kg增加到350kg,分別增長了1.95倍和4.03倍。
2) 經過治理同時保護了下游的電廠、學校、公路養護道班、村莊、公路、鐵路、團結渠水渠等,沖積扇上和固定資產由治理初期的269萬元發展到1226.2萬元,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穩定、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3) 經過治理,當地的交通環境、生產生活環境狀況顯著改善,先后吸引外來投資者在黑水河周邊建立5個加工廠、1個養殖廠和1個度假山莊,固定資產投資達4000多萬元。治理已產生明顯的社會效益。
4)大力推廣黑水河治理模式,造福他鄉,在東川先后進行了8條小流域泥石流溝的治理,并延伸幫助省內玉溪等四個地(州、市)六個縣,皆取得了的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黑水河治理過程中,引種試驗新銀歡、小冠花、毛葉棗等植物、劣質地育苗造林試驗及松散固體物質研究等科研課題,已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
6)通過治理,為泥石流災害嚴重地區小流域治理提供了范例,先后吸引了多批省內外、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參觀,得到泥石流災害防滲的專家學者的,贊揚或肯定。
5.3 經濟效益及財務分析
5.3.1直接經濟效益及現金流量分析
黑水河泥石流溝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后開發、保護下游泥石流沖積扇上的1000.5畝土地面積。經治理,黑水河下游泥石流沖積扇上的沙灘面積由452畝減少到45畝(包括排導槽占地16畝),新開發土地407畝,先后15年累計產值為251.09萬元,同期投入建設資金214.69萬元,產投比為K=1:1.17,靜態投資回收年限為15年,以5%的折現系數投資回收年限為17年。
5.3.2 間接經濟效益分析
1)喬木林:桉樹30萬株(定植)一次性直接產值150萬元;1423畝云南松(10余年生),一次性直接價值99.61萬元。
2)封山育草、增加飼草 518萬公斤/年,折價值51.8萬元/a,14年計725.2萬元。
3)保護原有農田526畝,年產值2.63萬元,14年計36.82萬元。
4)新開發農田407畝1998年底市場價值814萬元。
5)水渠防滲處理使550畝旱地變為水澆地,年新增產值7.28萬元,14年合計101.92萬元。
6、結論
從黑水河泥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效益分析看:此類小流域治理的直接經濟效益為開發農田的產值最大,占76.6%,其次為坡面植被產薪柴產值占19.2%,再次為經果林木產值占4.2%。
黑水河泥石流溝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5年,按折現率5%的動態投資回收期為17年,達到水利工程還本年限的要求,說明選擇的治理方案經濟合理、技術可靠、可操作性強,經濟效益是明顯。
經濟分析的結果:黑水河泥石流溝小流域綜合治理直接經濟效益產投比為1.17:1間接經濟效益產投比為9:1,證明此類小流域治理,間接效益是直接經濟效益的7.7倍,間接經濟效益所占比重大,直接經濟效益所占比重小。
黑水河泥石流溝小流域綜合治理,把治理與科研、試驗、示范相結合,形成良好的治理模式,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在泥石流治理中應重視科研、試驗、示范工作,擴大榜樣效應,形成治理一條小流域、帶動多條小流域治理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張開平等,東川市小水溝泥石流綜合治理效益分析.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防治研究》,1992.
[2]張開平等, 東川生態環境建設與泥石流災害防治. 水土保持研究,2002.12.
[3]程遵蘭,吳積善,張開平,游 勇等,河灘地開發和保護規化研究.審定獲獎稿,2000.
作者簡介:
黎升利,女,1966年,黎,經濟師,主要從事財務管理及財務經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