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目前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會計在推動經濟發展時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加快了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對會計人員的會計理論知識、會計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會計教學水平就成為了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就目前會計教學的現狀來看,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了會計人才的培養。
1 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材不合理
在會計教材,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材的編寫滯后于經濟的改革,經濟是不斷發展的,但是教材編寫卻跟不上經濟發展得腳步。另一方面,會計課程中內容交叉重復。會計專業先后開設了不同課程,比如《會計學原理》、《成本會計》、《企業會計》等,內容交叉重復。
1.2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
會計學科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高,并且技術性強。在就要求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好會計學科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等理論上的知識,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實際動手來理解這些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掌握會計的精髓,掌握操作技能。但是,在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中,老師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會計教學的理論知識講解上。在課程的設置上,真正實踐的課程占會計課程總比例的百分之二十還不到。這與會計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完全相違背。大量理論知識的學習枯燥無味,脫離了實踐的支撐,理論知識便就變得抽象難懂,學生根本就無法真正領悟,就算是死記硬背下來應付考試,但很快就遺忘。對于在校學生來講,因為缺少實踐的鍛煉,一味重視理論學習,以后參加工作了也只是“紙上談兵”。即使學生學會了怎樣編制報表,但是卻不會利用這些報表來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
1.3重視老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課堂教學中沒有老師的引導和組織,可能會成為一盤散沙。但是,過分強調以老師的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中,在課堂上過分駐中非老師的“教”,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即學生的“學”。由于會計教學的時間短,任務多,老師就把精力放在知識講解上,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沒有積極參與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來。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則只是為達到教學目的的引導者,不能代替學生來學習。
2 改進會計教學的措施
針對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改進會計教學,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2.1改革課程設計
在教材編寫時,組織專家教授一起討論,根據會計的特點,規劃好其分支學科,編寫高質量的教材,只選取一兩本教材作為專業課教材,其它的則當作參考資料來使用。
2.2重視實踐教學
前面講過,會計學科有其實踐性和技術性兩大特點。因此,在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中,重視實踐教學,注重案例分析,講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案例教學進一步加深理論知識的領悟,讓學生在實踐的案例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具體的教學步驟如下:
首先,安排好教學的進度,根據會計教學的具體要求,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中的案例背景進行收集和整理,做好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講解一些跟案例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對案例情況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會計案例的性質、內容、分析評價等方面的內容。其次,安排學生查閱跟案例相關的資料,仔細分析和研究案例,對案例做出具有自己觀點的評價,根據案例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后組織學生互相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再由其它的學生做出評價。或者也可以以辯論賽的形式開展案例教學。在這里,一定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辯論的主角,老師則在一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各抒己見。當然,老師要控制辯論發的主題方向,不能任由學生天馬行空,完全偏離了主題,這就失去了實踐教學的目的。因此,當學生的辯論跟案例發生偏離的時候,老師應該及時的引導學生回到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辯論。當學生的意見發生分歧,老師則應該及時阻止,因勢利導,將問題印象更深層次,提高學生的認知。
2.3開展互動教學
實踐證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如果只是“填鴨式”的教學,師生之間沒有互動和交流,老師永遠是課堂的主角,老師的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是枯燥無味的,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嚴重影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應該改變教學觀念,把教學看作是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完美結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通過思考來探索新知識。另外,在教學中要善于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共鳴。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學生,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比如說可以讓學生預習教學內容,不懂的地方可以自己上網查閱,或是留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討論。第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對 老師的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監督。比如在完成教學后,讓學生評價教學,老師從學生的反饋中改進教學方法,進一補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會計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實踐教學,與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習慣,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出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強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崔佳.中職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J].學周刊,2014,2
[2]賈秀慧.淺談職業中學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J].中國城市經濟,2011,12
[3]高曉明,李杰,鄧芳.淺談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青春歲月,2012,6
[4]李慧思,賈香萍.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商業會計,2014,2
作者: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