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制造業物流成本控制的內容
物流成本是指物品流動過程中所耗損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價值。制造業中的物流成本具體包括:原材料的倉儲、倒運、發料環節發生的費用;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存儲、車間內倒運等環節發生的費用;產成品的驗收、存儲、倒運、裝卸、保管、運輸等環節發生的費用;大規模生產方式下生產布局與配送的運輸費用等。
制造業中大多數企業比較重視對生產的管理及對生產成本的控制,對物流成本的關注度不夠高,因此物流成本成為制約制造業提升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上通常把物流的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高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一大截,因此我們需要研究并采取各種措施壓縮物流成本。
2 制造業造成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
2.1 原材料管理環節造成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
在原材料的管理環節中,造成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有:倉庫周轉率低造成倉儲成本增大;倉庫內布局不合理,原材料擺放不科學造成倒運費用增大;對庫存和訂貨的研究不到位造成采購成本增大等。
2.2 生產環節造成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
在生產過程環節中,造成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有:生產管理不善造成半成品堆積從而增大了半成品存儲成本;半成品堆放不合理造成車間內倒運成本增大;半成品返工等造成生產成本提升也是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之一。
2.3 產成品管理環節造成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
在產成品管理環節中,造成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有:產成品的包裝浪費造成包裝費用增大;產成品的存儲管理問題造成倉儲成本、倒運成本的增大;大規模生產方式下,各個制造基地的生產安排及配送協調問題造成的運輸成本增大等。
在制造業的各個環節中,我國大多數企業對物流的管理處于比較粗放的階段,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研究,在自己從事的企業中采取改進措施降低物流成本。
3 降低制造業的物流成本需要關注的問題
3.1 從原材料管理方面降低物流成本
拓展開發供應商,每次采購做到貨比三家,尋求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商進行供貨。根據經濟批量訂貨模型,尋求倉儲成本與采購成本最小的優化組合進行批量采購,降低采購和倉儲成本。在原材料的管理上,根據生產急需程度分類放置避免發料時的無謂倒運節約運輸費用;原材料按照類別、型號、材質等信息分區放置解決發料時的時間成本。
制造業造成原材料物流成本增大的因素還有企業管理的問題,企業應注重計劃管理,避免緊急采購。制造業以生產計劃為核心,一切工作的開展圍繞生產的運轉,因此生產計劃制訂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是影響企業成本的重要因素。
3.2 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物流成本
生產過程中引發的物流費用是影響制造業物流成本的很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原材料從倉庫發出進入生產環節后,以鋼結構制造業為例:原材料需要先后經過切割、拋丸、噴砂、組對、焊接、矯正、噴涂、打包、檢驗這一系列環節。生產過程中拋丸工作中拋丸機的位置、噴砂的位置、組對焊接的位置、噴漆的位置、打包檢驗的位置,這些工作區域的布局是造成半成品物流成本增大的重要因素,制造業在生產的布局上應該按照生產作業的順序、半成品的流轉順序等進行科學布局,降低倒運費。
生產過程中半成品堆積會造成倉儲成本的增加,應避免堆積大量半成品,對生產過程加強管理,提升車間周轉率。因此生產管理部門應對半成品加強管理,建立良好的生產作業流程,保證半成品的流轉順暢,打通生產與質量檢驗的接口,提升車間空間利用率。
返工問題也是造成生產過程中物流成本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制造業需要加強產品的質量過程控制,在制作過程中及時糾正不合格的產品做到就地整改,避免產成品返工整改,節約返工倒運費用。避免返工問題,一方面制造業的生產部門需要加強對制作工人的培訓、考核和監管;另一方面制造業的質量部門需要加強質量過程控制,將事后檢驗提前到生產制造環節中去。
3.3 在產成品的存儲及管理方面降低物流成本
大多數企業比較注重對資源的管理,對原材料和產成品采取現代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如RFID技術、WMS-倉庫管理系統對企業資源進行管理。
產成品的包裝成本在整個產品成本中占據了不少的比例。在產成品的包裝方面,應減少過度包裝節約包裝材料、不斷改進包裝工藝和裝箱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包裝空間,在有效保護產品的前提下改善包裝結構設計、包裝材料上盡量國產化和本地化,降低采購成本。
庫房管理方面要控制庫存持有成本,企業應根據各自的產品特性、倉庫規模和資金條件等因素合理持有庫存量,根據企業生產計劃預測原材料需求量,采用JIT(準時制)、MRP2(企業資源計劃)、供應系統等技術來合理確定采購量和庫存量;另外,減少廢棄物的持有量,及時處理不能再利用的廢棄物提升倉庫的可利用率。
在產成品的布局方面,根據企業的銷售計劃按照急需程度合理存放產成品,避免無謂的倒運,節約倒運時間和成本。另外,產成品在放置時需按照產品的類別、型號、是否怕擠壓等特點分類堆放,以提升盤點和發運的速度。
3.4 在多廠區模式下生產配置及配送方面降低物流成本
制造業大部分面臨的問題是生產計劃的編制和產品的配送運輸之間的協調,在傳統的供應鏈中,生產和配送的調度決策是彼此獨立的,獨立的生產調度決策和配送調度決策是不能使供應鏈的運作水平達到最優的,尤其是在運輸資源十分有限的供應鏈系統中。因此,研究供應鏈的協調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使整個供應鏈的水平提升。
解決生產和配送協調問題可以采用動態規劃和啟發式算法相結合,根據企業的生產能力、客戶分布情況、各廠區的倉容量、各路線的運輸成本等約束條件建立動態規劃模型,采用啟發式算法的思想進行求解。
制造業的配送運輸業務適宜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門的物流服務公司,借用第三方物流降低運輸成本。此外,制造業選擇第三方物流可以集中力量和資源從事自己核心的業務,第三方物流以其專業的設備配置和服務能力可以為制造業提供相對完善的服務。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第三方物流的支持,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也依賴于制造業的改革和創新。
3.5 成本意識及考核
企業主要管理者及財務部員工應對物流成本進行識別和分類,并加強對物流成本核算的管理,設置專門的物流成本科目對實際發生的各類物流成本進行詳細記錄、統計分析。
根據企業發展規劃制定物流成本預算并加強事中控制,對各職能部門下達成本指標并實行物流成本考核,考核結果與各部門業績掛鉤,兌現考核結果實施獎罰。通過考核機制增強制造業全體員工的成本意識,使全員開動腦筋壓縮物流成本。
4 結 論
本文主要闡述了制造業物流成本涵蓋的主要內容,在企業中造成物流成本增高的環節和因素,淺談了在幾個重要環節壓縮物流成本需要關注的問題。制造業只有在成本上不斷壓縮才能提升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上穩步提升企業實力。
以上是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的一些心得和思考,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探討,希望通過交流來更加完善物流成本的控制措施。參考文獻:
[1]李昆鵬,馬士華.供應鏈中生產和運輸協調調度問題初探[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7(2):1-6.
[2]馮耕中.物流成本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許興奮.運用戰略采購優化采購成本管理[J].中國市場,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