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會計與統計之間的聯系,二者相互融合,實現了會計與統計在運用過程中數據資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會計和統計人員的工作壓力。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如何實現會計與統計核算的一體化進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文章就對此提出了構想。
一、會計與統計相互協調的必要性
實現會計與統計的相互協調是會計和統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對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來闡述二者相互協調的必要性:
1、微觀效應
從微觀效應來看,會計與統計的相互協調統一對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企業獲取各種信息資料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準確性。首先,企業進行會計和統計的目的是通過對原始數據信息的分析,得到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財務和統計信息,以幫助企業核算與評估出資金的收入與支出情況。會計與統計作為提供基礎信息的重要載體,在企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斷實現會計與統計的相互協調與統一,才能從不同的方面獲取更多的關于企業的信息資料。其次,會計和統計的協調統一可以提高獲取信息的及時性與可靠性,從而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宏觀效應
從宏觀效應來看,會計與統計的相互協調可以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從而最大程度的實現國民經濟的增長。長期以來,會計和統計相互分離,沒有任何交集,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更增加了核算的復雜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經濟核算的作用。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這種相分離的經營方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強化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核算的效率與質量,從而真正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二、統計與會計核算協調統一的主要差異和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經濟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使得統計與會計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但是二者作為單獨存在的兩個個體,有著本質的區別和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核算范圍的不同。統計核算是以宏觀核算的方式來核算國民經濟,而會計核算則是以微觀方式來核算企業經濟,從范圍上來看,統計核算的范圍遠遠廣于會計核算。但是在企業經濟的核算過程中,并不是個體具體數值的簡單匯總就能得到宏觀總體數值,還存在重復計算與相互抵消的可能,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統計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
2、計量單位的不同。在核算的計量單位上,會計核算僅以貨幣為計量單位,而統計核算的計量單位不僅僅局限于貨幣計量上,實物和勞動量也可以作為統計核算的計量單位。
3、核算方法的不同。核算方法的不同也是統計與會計核算的一個重要差異,雖然統計與會計核算都是以搜集信息資料為基礎,進而評估分析信息,以獲取有效的信息數據。但是在實際的核算過程中,統計核算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資料從整體上把握數據,并分析出企業的總體特征,從而預測企業發展的總體概況,而會計分析僅僅是通過對企業信息數據的分析,做好業務的分類與處理工作。
4、對生產經營成果的核算原則不同。在企業經濟的核算過程中,統計核算以生產經營為原則來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而會計核算則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來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
5、分類標準的不同。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分別是根據產品或產業與主管部門的不同來分類的,統計核算將國民機構及分為兩大部類、三次產業、十三大門類;會計核算則是根據產業性質進行分類,如工業、農業以及服務業等。
6、會計、統計核算對企業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也不相同。會計核算以企業的凈產值為企業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與會計核算所不同的是統計核算對企業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是企業的所得利潤額的多少。
三、實現統計與會計核算協調統一的構想
實現統計與會計核算協調統一是社會經濟發展對統計和會計管理的客觀要求,又是統計和會計科學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就需要統計與會計核算人員做到以下幾點:
1、制定一套滿足國民經濟核算基本要求的統計制度或會計決算制度,這作為實現二者相互協調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求企業人員在獲取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根據實際要求將企業資料同時上報給財政部門和統計部門,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來增強企業信息核算的準確性。
2、統一會計核算和統計核算的指標口徑,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協調統一二者的核算指標口徑,對于相同的指標,繼續保持二者的異質性,對于有差異的指標,則根據實際情況注明其中的差異所在。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數據庫平臺,計算機電子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實現統計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的可能性。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核算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庫平臺,實現了二者的有效統一。
4、調整和增加會計核算中有關分類的內容,相比于統計核算,會計核算的分類內容過于簡單,在堅持其本身的行業分類標準上,可以適量與統計核算的分類內容相靠近,增加一些必要的核算內容,以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5、建立增加值會計,這是實現統計與會計核算協調統一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以有效聯結企業的經營核算與分配核算以及微觀核算與宏觀的國民經濟核算;另一方面可以強化會計的核算職能,使其突破原有的微觀核算,深入到宏觀的國民經濟核算中,從而有效實現統計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
結束語:綜合上文,實現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是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是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自身不足的需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只有立足于當前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實際,解決二者核算不協調的矛盾,才能真正實現統計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作者單位:蘭州蘭石能源裝備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陳慷.新形勢下構建企業會計與統計核算體系一體化之我見[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8(01)
[2]藏貴清.論業務核算、統計核算和財務核算的有機結合與合理運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7)
[3]向書堅,平衛英.循環經濟統計核算問題研究述評——兼論我國循環經濟統計核算的可行模式[J].統計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