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杭區農辦、區農業局
近年來,余杭區高度重視村級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按照“創新審計理念、優化審計方法、突出審計重點、強化審計整改”的思路,將村級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融入整個審計監督體系。截止2012年底,全區累計完成審計項目862個,整改問題1398個,清理收回處置款項總計1.62億元。
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調研、制定方案。為較好落實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一方面通過各種會議、新聞媒體等渠道進行宣傳;另一方面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多層面聽取基層干部、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等對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村級經濟運行、債權債務、任期內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等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的看法,把握審計方向和審計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
二是依法審計、確定重點。針對換屆時班子承諾的經濟目標和主要指標,確定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審計重點:第一,以目標管理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各項費用開支控制、年初財務預算的執行等情況;第二,以財經法紀執行為重點的各項收入、資金出借、私設“賬外賬”或“小金庫”等;第三,以民生熱點為重點的集體資產處置、財務公開等;第四,以勤政廉政為重點的村級集體項目的民主決策、公開招投標等。
三是創新舉措、優化方法。余杭區積極探索創新審計舉措,第一,實行以區農經管理總站直審、鎮街交叉審計和中介機構審計三管齊下的審計方式;第二,擴大審計參與面,通過邀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或由村民主推舉村民代表參與審計;第三,建立審計考核體系,將審計完成情況、審計質量、審計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等納入鎮街目標責任制考核;第四,由傳統審計手段向現代審計手段轉變,強化計算機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充分發揮農經“三資”監督管理系統的查詢和分析功能,查找審計線索,提高審計效率。
四是陽光審計、全程公開。近年來,余杭區積極探索農村財務審計公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2006年實施了《余杭區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公開制度(試行)》以來,使審計公開工作實現了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主要表現為審計進點公告、審計過程公開、審計結論公開和審計整改結果公開四個方面。
五是注重實效、強化整改。在審計整改實踐中,建立以區委農辦抓整改指導,鎮街紀委抓整改落實,村務監督委員會參與監督整改,區村(社區)集體“三資”監管領導小組和村級財務內審聯席會議抓督辦的監督機制。村級財務內審整改開展落實情況還列入區紀委年度廉政建設和案件查辦聯席會議通報內容之中。整改過程中,區委農業辦、農業局建立審計整改指導小組全程進行整改指導,制定并出臺了“審計整改督查辦法”和審計整改“五個一”(即“一月一通報、一事一督辦、一季一檢查、一年一聯查、一村一檔案”)制度等舉措,形成了“審計人員專業化、審計工作經常化、審計程序規范化、審計結果公開化、審計整改多元化”的“五化”審計格局,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農村審計監督長效機制。
取得成效
通過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村干部的管理意識明顯增強,村級財務和資產管理更加規范,集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各項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具體成效如下:
一是審計工作日益受到重視。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已成為農村越來越關注的焦點和熱點。鎮街有關領導對審計工作非常重視,對農村審計在化解農村矛盾、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工作開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認同。如徑山鎮求是村干群關系緊張,村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鎮有關領導在多次調解未果后,立刻想到并懇請區農辦(農業局)對該村進行審計。
二是制度建設更加完善。近年來,余杭區按照《余杭區村務工作規則》的總要求,以村級財務審計為契機,針對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先后制訂、修訂并下發了《余杭區組級財務管理制度》、《關于推行村級集體資金委托代理制的實施意見》、《關于全面推行村務黨務財務華數電視公開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規定,為規范農村財務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財務制度進一步健全。
三是集體經濟得到保障。加強農村財務監管是確保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環節,為保障村級集體經濟安全有效運行,維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余杭區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監管的工作方針。近年來,余杭區通過實施“三年輪審”、加強審計整改、完善“三資”管理制度、深化村級財務公開,為集體經濟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四是社會矛盾有效化解。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矛頭直指村干部的上訪頻繁,極大部分涉及村集體財務管理問題。如余杭經濟開發區萬陳社區9組姚如山,反映征地附著物補償漏賬、征地補償未徹底分配、征地補償款分配無明細等情況。接訪后,職能部門立即進行經濟責任專項審計,并將審計結果當面進行逐項答復,同時擬定書面信訪回復,抄送上訪者,緩解了矛盾,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
余杭區自2005年開展“三年輪審”以來,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已形成制度,多年來的實踐加強內部審計領導重視是關鍵,提高認識是基礎,落實責任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