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界定我國的國有資產是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基礎。在現階段現行的國家法律規則中指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流動資產和對外投資等。無論表現形式如何,其所有權均屬于國家,單位只有占有、使用權,并且都能以貨幣計量。其來源渠道有國家直接投入的資產,使用財政性資金購入的資產,行政事業單位依法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接受捐贈以及通過政府在各部門間調撥等形成的資產。
1 現階段比較突出的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分析
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其國有資產的管理與私營盈利企業大不相同。企業的資產多用于生產性活動以獲取企業利潤,而行政事業單位則不允許其資產用于盈利性生產組織;行政事業單位使用國有資產,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服務,并非為實現贏利;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實行非直接性地資金補償及補充方式。由于這行政事業單位的這種國有資產安排方式,導致在監督管理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良問題:
1.1 行政事業單位工作者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淡薄,存在“重錢輕物”的思想 沒有形成良好的資產監督管理模式,個別單位沒有配備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人員,一般情況下是部門一把手決定國有資產的使用權,一把手的個人決定就可以就將單位的資產出借或轉移給了其他單位或個人,長期不催還,也不及時入賬,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導致國有資產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對各種應收款項不重視,不督促,不及時催要,長期掛賬,甚至造成呆賬、壞賬。個別黨政領導干部工作調動時,隨意將其經管的國有資產帶走,也無人過問,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疏于監管。
1.2 資產配置不合理 體現在不了解單位的職能,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資產配置不符合單位的實際需求;缺乏統一的實際安排,年末或年初的預算和編制報表不夠及時準確,缺乏實際指導意義;沒有建立完善的資產預算機制,對資產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約束,直接影響了資產的配置效率。資源配置不均衡,更有甚者導致大量國有資產變相流失,給財政資金造成重大損失,改變其供需結構,造成事實上的社會分配不公。
1.3 資產使用的責任機制和監督效果較弱 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嚴格制定和執行國有資產使用管理制度,家底不清,賬、卡、實不符,沒有將國有資產的管理責任落實到人;不及時對資產進行保養、檢修、維護,甚至超常規、破壞性使用,造成設備快速老化,影響了資產的使用效果和壽命;在傳統的管理體制下,國有資產被分散在各個單位占有、使用,各管理部門職責不清,職能交叉,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資產的管理與使用相脫節,致使政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很難切實發揮作用,使得資產閑置、低效使用和資源浪費嚴重。
1.4 資產處置不規范 對國有資產的處置不嚴格執行審批程序,致使國有資產流失;對盤虧、毀損的資產處置不及時,對盤盈、接受捐贈、調撥等方式取得的資產不能及時入賬,不按規定對長期的呆賬、壞賬及時清理,使得單位的資產不真實完整。
2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對策
在分析一些優秀的資產管理模式基礎上,總結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管理要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必須要實施相應的改革和創新,同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具體說來要在管理過程中做到:健全規范管理制度,實施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把資產預算與資產管理有機結合;財務管理在資產管理中要發揮監督、考核的作用,保證資產的安全,謹防國有資產大規模流失;國有資產也包括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保障二者的嚴格實施;規范操作管理程序;清晰國有資產的權益,做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增加管理的集中統一性,財政部門要切實負起集中管理的職責。
2.1 加強管理部門負責人對國有資產的認識,要有責任有義務有主動性的去管理國有資產 在國建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時代要求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更要在管理監督模式上做大膽創新嘗試,積極主動探索更高效的資產管理方法。要拋棄“重錢輕物”的思想,部門一把手負責人要嚴格要求基層職工,愛護國有資產,增強對國有資產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加深對國有資產管理的宣傳。
2.2 建立集中統一監管的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建立一套清晰、公正、合理、有效的資產管理模式,是提高國有資產管理質量的關鍵。國家在財政體系改革的深入將會逐漸加大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控制;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創新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行政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可以借鑒盈利組織,比如一些公司、資產管理基金的管理方法,在提高資產管理效率的前提下,更要做好監管。梳理過去的監管模式發現,比較松散的監管制度是資產管理模式滯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做到集中統一垂直監管,提高監督效率。
2.3 加強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緊密結合 行政事業單位是公益性組織機構,其資產來源的主渠道是通過公共預算來安排,這就對預算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預算是行政事業單位對未來一年資產開支情況的總體預估,高效合理科學的預算一定要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做到量入為出,合理使用資金。
2.4 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應從建章立制入手,制定出本單位國有資產具體的管理辦法,從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評估、收入各個環節進行細化管理,促進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國有資產的配置要根據單位履行的職能,從實際出發,從嚴控制,合理配備;同時,要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能通過與其他單位共享、共用資產的,能通過調劑解決的,原則上不重新購置。在國有資產的使用上,一定要做到物盡其用,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建立嚴格的國有資產管理責任制,將國有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明確固定資產的管理主體,確定保管人,管理部門和財會部門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具體職責;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制度,采取定期盤點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單位資產進行盤點,具體工作由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等有關人員組成的資產清查盤點小組負責,要做到家底清楚,賬、卡、實相符;對于應收往來賬款,財務部門應及時清收,必要時,報請單位領導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清收,并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對國有資產的處置,一定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未經批準,不得自行處置,變價收入和殘值收入,應當按照政府非稅管理的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歷史上的壞賬、呆賬應通過財政部門的審批予以核銷,進行賬務調整,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更加真實完整。
2.5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的考核與責任責任追究制度 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的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形成國有資產考核和重大損失責任追究與責任人處理等制度體系框架。以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為依據,明確國有資產考核的基本原則,確立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追究的基本制度。以管理職責、工作標準、工作程序和評價結果為前提和依據,以“有責必考”、“有責必追”為原則,以規范、量化、操作性強為標準,形成有效的考核約束機制,確保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有序,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
參考文獻:
[1]楊玲等.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決策探索,2005(8).
[2]石家莊市橋東區財政局.橋東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資料匯編[M].2012.
[3]王超.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的完善[J].價值工程,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