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行政預算管理論文 > 楚雄州財政支農資金政策分析及對策研究

楚雄州財政支農資金政策分析及對策研究

   財政支農資金是一種有條件的自上而下的縱向轉移,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一種補助。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富,農村穩則社會安。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只有強化財政對農業的扶持與保護職能,加大對農業、農民、農村的投入,才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一 、楚雄州財政支農資金運行現狀

  (一)楚雄州財政支農資金情況

  2011年全州地方財政總收入由2006年的433,846萬元增加到1,031,490萬元,年均增長18.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2006年的143,191萬元增加到375,809萬元,年均增長2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由2006年的434,625萬元增加到1,267,610萬元,年均增長23.9%;從2006年至2011年累計完成各項民生支出3,350,481萬元,發放各項惠農補貼410,823萬元。

  1.合理安排支出預算。堅持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配套、保償債、保重點”的原則和順序,科學合理安排支出預算。一是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完成農林水事務支出215,791萬元,增長32.8%。二是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完成教育支出210,391萬元,增長19.7%。三是積極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48,743.6萬元,參合率達 96.5%。四是全面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和就業政策。完成城市低保和農村低保資金支出36,957萬元,籌集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14,748萬元,下達撥付就業資金4,375萬元。

  2.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是加大經濟建設投入。2011年完成水利支出101,465萬元,增長93.3%;二是認真落實“家電下鄉”、“摩托車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兌付各項補貼資金7,711.6萬元,帶動銷售63,522萬元;三是認真做好金融協調服務。積極支持村鎮銀行發展,年內支持新成立小額貸款公司7家,使全州小額貸款公司達到14家。

  (二)財政支農資金的監管情況

  1.提高認識,積極穩定增加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從源頭上保證資金監管。如果沒有支農資金的投入,財政監督管理工作便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為此楚雄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于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定,認真落實好財政支農政策,做好財政支農支出預算編制和落實工作,多渠道籌集資金,穩定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2.認真貫徹落實好上級制定的法律、法規,使監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管理中,一是認真貫徹執行《農業法》、《預算法》、《會計法》等綜合性的法律。二是認真貫徹執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云南省財政支農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綜合性的管理規章制度。三是認真貫徹執行《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天保工程財政資金管理規定》、《云南省退耕還林由補糧食改為直接補現金管理辦法》等重點支農資金管理辦法。

  3.積極參與財政支農資金監管機制的改革和創新工作,提高監管水平。一是層層簽訂《財政支農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責任狀》。根據省人民政府和省財政廳的要求,州人民政府與十縣市人民政府和州級14個部門簽訂了責任狀,楚雄州財政局與十縣市財政局簽訂了責任狀。二是在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方面,按照財政部和省廳的規定,從2001年起州、縣(市)兩級都開設了財政扶貧資金專戶,設立了財政扶貧資金撥付的“綠色通道”,確保了資金撥付渠道的暢通,防止了截留、滯留、挪用等問題的發生,對財政扶貧資金實行財政報賬制管理,規范財政扶貧資金的報賬程序,強化資金運行的監控,保證了扶貧資金的安全運行。

  4.結合楚雄州實際制定資金管理實施辦法(細則),為監管提供制度保障。楚雄州制定了《楚雄彝族自治州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楚雄州財政支農資金專戶管理暫行辦法》、《楚雄州人工增雨防雹資金物資管理暫行辦法》、《楚雄州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以上管理辦法的制定,為實現財政支農資金規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5.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的審計和監督檢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建立財政支農資金年度審計制度。根據省級要求會同州審計局建立了財政支農資金年度審計制度,每年都聯合組織開展支農資金專項審計檢查,并對檢查出來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二是財政部門內部組織檢查。財政系統自身也不定期地組織檢查組對中央和省級扶持的重點項目進行檢查、跟蹤資金使用效益,督促各地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和財務管理。三是加強支農重點目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對項目資金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使資金發揮應有的效益,嚴禁截留、擠占、串用、挪用、滯留資金,確保專款專用。四是建立財政財務督導制度。楚雄州制定了《楚雄州州級預算單位財政督導暫行辦法》(楚財辦〔2004〕38號文)(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各科室對州級預算單位在一個財政年度內對一級預算單位必須實施100%督導,對二級預算單位督導30%。五是建立專項資金指標動態管理制度。為全面掌握財政專項資金收支活動,確保財政專項資金的安全,提高財政專項資金運行質量,楚雄州2004年制定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財政專項資金指標管理的通知》,對財政專項資金實行動態管理。六是采用“一折通”發放農民直補資金,杜絕損害農民利益問題的發生。

  二、提高楚雄州財政支農資金的思路及對策

  (一)整合財政支農資金。采取“集中使用、渠道不變、用途不改、各司其責”的方式,打破部門分割,整合涉農資金。資源整合時,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和示范作用,采取“資金整合,捆綁使用”的辦法。在政策上對整合資金加以引導,建立支農資金整合平臺,完善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使集約使用資金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完善支農項目庫的建設和管理。完善項目庫的建設并不是要把支農項目庫建成一個大而全的“聚寶盆”,而是要將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風向標”,作為政府引導社會多元投入的“引路人”。支農項目庫的建立應當集合各個職能部門的業務特點,以地方政府當年的農村工作思路為依據,規定每一年度內項目庫所能容納的數量總額。支農項目經過初選、篩選、評審和復核后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的監督,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對符合條件要求的項目,分類別,分輕重緩急地排列,納入項目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對未納入項目總庫的儲備項目,不予上報和投資。

  (三)制定科學的項目評審制度。由財政部門牽頭,統籌建立一個跨部門、跨行業、在本轄區內唯一的支農項目專家庫,并提供經費保障,為支農項目的實施提供服務。專家在項目的評審工作中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能正確地評定項目的質量,從眾多項目中確定應當予以優先扶持的項目。

  (四)建構支農資金的全程監督體系。全程監控是提高財政支農資金效益的保證。對財政支農資金的全程監控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三方面。事前監控,首先是監督項目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其次是監督項目的效益性和投資的方向性;再次是監督支農資金在投向上是否實現了整合使用,以免出現各主管部門在資金安排上各自為政,將支農資金分散化,降低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事中監督主要是對支農資金投入后的項目工程進行具體實施階段的監督。事后監督就是對已竣工的財政支農資金項目進行檢查監督。

  (五)建立支農資金的績效考核機制。績效考核是檢驗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的“試金石”,是對支農資金進行全程監控和管理的根本所在。建立支出績效評價機制,就是對項目進展情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資金使用效益進行全面考核,以此檢驗專項資金設置的合理性、分配的科學性、使用的有效性。同時要強化項目資金跟蹤問效,建立檔案,細化管理,并將績效考評結果作為以后年度編制和安排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支農項目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實施績效評價辦法。
楚雄州財政局 宋貴華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