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刷業實施ERP的關鍵
實施ERP系統的關鍵在于人的觀念,起決定作用的是企業一把手的決定,通過局域網,根據有限授權范圍,把關聯的數據匯總于一體,進而做出相關分析。讓員工從傳統習慣的工作模式中改變過來不是一件容易事,何況軟件本身的適用性與完美程度在每個單位都會重新受到考驗。在A單位運行正常的軟件到了B單位,因為管理模式之間存在一些差異,就有可能要求對軟件作適當調整。當然,隨著社會對ERP了解的逐漸增加,跟進者面對的壓力要比先驅者小很多,CTP(計算機直接到印版)版的推廣與應用即是實例。
盡管直接制版具有無細臟、套印準確的優勢,但對于習慣交軟片的委印者來說,讓他們遞交光盤就感到一時難以適應。特別是要把握準數字打樣與傳統打樣的差異更非易事,是時間讓CTP的優勢得到檢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這一新生事物。對ERP來說同樣如此,越來越多的印刷企業加入到使用ERP的行列勢必打動觀望者的心。只要領導有決心,有助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現代化管理辦法最終能夠得到落實。筆者甚至認為,把ERP的上馬、規范管理上升到加強企業廉政建設的高度都毫不為過。
印刷業ERP開發的風險
一個新項目的開發存在風險,ERP的開發也毫不例外。軟件開發與硬件購買不同,購買設備是優劣之辨,產品仍然存在,購買軟件則不同,適用則物有所值,不適用所有投資則完全可能付之東流或是一文不值。何況軟件開發的費用絕非小數,印刷行業內先驅者擲入數百萬開發軟件,最終成為泡影也并非鮮見,很容易引發消費者們的各種猜疑。
當然,ERP開發在以下兩方面還容易產生期望值與可能性的矛盾。其一是計算機程序規范化的工作要求與市場要求短平快組織生產之間的矛盾。編成程序文件后,計算機只會刻板地操作,一成不變,因此難以改變,難以隨心所欲。但當下的印刷市場不規范組織生產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少會議用書、甚至不少圖書根據市場需要臨時組織生產的情況很多,要求承印單位協同,邊生產邊修改,根本不可能形成規范的施工單,這二者顯然是一對不可調合的矛盾體。
其二是印刷廠對軟件系統越來越高的期望值與軟件在一段時間內所能達到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之間的矛盾。生產是由需求推動的,是委托方的需求鞭策開發商去創新,但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有一個過程。作為印刷門外漢的軟件開發商,如若不能吃透委托方的意圖,印刷廠的要求由駐廠的實施工程師幾經輾轉到達軟件編程員那里時,極有可能已經走樣,最終設計出來的軟件當然達不到要求。
盡管ERP的開發存在風險,但國人從認識到熟識已經經歷了數年的歷程,有了不少成功的經驗。無論如何,風險與以往相比已經小了很多。時至今日,以適當的價格購買與企業要求相適應的ERP軟件系統,是經營者為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所應該考慮的選擇。
重新認識印刷業ERP
國內傳統印刷企業經過近十余年持續大規模的設備改造,生產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各種民營印刷企業在這十余年中也迅速崛起;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印刷巨頭也在逐漸進入中國市場。從整個印刷行業來看,已經形成從印刷到印前、印后加工的全面生產能力過剩,印刷業進入了激烈競爭的時代。可以斷言,印刷業的競爭將逐步由技術設備的競爭轉向企業經營管理的競爭,企業的經營機制和管理水平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面對這種局面,大多數國內印刷企業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方面積極推進企業改制和機構調整,另一方面在加強管理方面下功夫。例如,很多企業通過引入ISO9000質量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企業管理,改善了產品質量,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ERP作為一種數字化管理手段,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印刷人士的重視。國內印刷行業的一些有識之士在20世紀90年代就做過企業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嘗試,到今天,已有相當數量的印刷企業或多或少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來輔助進行管理工作,例如報價、開施工單、庫存管理、數據統計、財務核算等等,也有一小部份企業采用了相對完整和系統化的類似ERP的管理系統。但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很多企業更多體現在輔助辦公方面,在管理改進方面的作用并不明顯。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非常復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國內印刷界對ERP的認識存在許多的誤區。由于對ERP缺乏正確的認識,很多企業認為ERP的作用就是用電腦報價、開單子、作報表,為企業領導提供數據;ERP的實施就是軟件公司根據企業的要求開發軟件并培訓相關人員使用。正是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直接導致了項目目標和方法的偏離,從而導致項目的失敗或效果不明顯。
ERP作為一種管理技術,同其他任何一種技術手段一樣,有其優勢也有其局限性,絕對不是什么萬金油或靈丹妙藥。目前在國內ERP的概念被泛化了,凡是與管理相關的軟件都稱ERP;同時也被庸俗化了,一兩個人開發一套軟件就敢稱ERP。這種泛化和庸俗化是非常有害的,其直接惡果就是ERP的優勢和局限性同時被模糊了。由于ERP這樣一種先進的管理技術沒有被用來解決的適合問題,或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導致很多印刷企業的ERP項目未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ERP的作用
有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是印刷企業的計劃無用論。ERP作為一種管理計劃的技術在印刷業如何體現呢?先讓我們來看計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計劃周期。計劃周期是指兩次計劃之間的時間間隔,例如管理工作中有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等。我們都知道,計劃的制訂需要上一次計劃執行的信息反饋,因此信息反饋的周期直接決定計劃周期。
由于印刷業的生產計劃周期非常短,日計劃、甚至班次計劃都很難得到嚴格執行。事實上印刷業需要的是一種動態的計劃體系,計劃的下達、反饋動態融合在一起,這時ERP需要處理的是動態的業務流程。因此,我們說對印刷業ERP體現為一種管理流程的技術。ERP作為管理計劃的技術在印刷業體現為管理流程的技術。ERP需要處理的是動態的業務流程。
要實現ERP對流程的管理,管理系統必須延伸到每一個管理環節,直至管理的現場末稍,如生產機臺、紙張庫房等等,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從ERP系統接收指令,同時在轉發下一個環節或反饋上一個環節,而計劃可以依靠這些實時的反饋信息動態變化。
印刷企業實施ERP的核心在于獲得適合的軟件系統。總體來說,獲得軟件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是購買成熟的ERP軟件,另一種方式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開發。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在嘗試第二種獲取軟件的方式,其出發點往往是企業最了解自己,量體裁衣、個性化開發肯定最適合企業。然而個性化開發不僅在開發過程中危機重重,即使勉強完成,后續維護仍然存在極大風險。開發及維護人員的穩定性是一個大問題,無論是企業的自己人還是受委托開發方的工程師。在開發過程當中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在不斷變化,方案在一遍一遍推翻,很多企業自己開發的系統最后都不了了之。
印刷企業應該購買基于流程管理的成熟軟件。真正的ERP系統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適應企業不同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運營規則。
財會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