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為加強高鐵建設項目建設管理,嚴格控制投資規模,規范成本核算,提高經濟效益,防止腐敗、損失、浪費,對高鐵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材料采購、工程招標、工程施工、稅務管理、監理等進行全方位審計,尤其是工程施工各環節、設計、監理、物資供應、咨詢服務和檢測類,都是從施工著手審計,針對施工合同、資金流向、工程造價、材料采購、成本支出,工程分包等進行展開。因此,加強施工項目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勢在必行。
1 目前高鐵建設項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合同管理不規范,直接影響規范財務管理各項工作
施工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施工企業支付價款,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重要依據,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好壞,直接影響支付依據是否充分和施工成本的高低,也是國家審計必須完整提供的資料。施工企業合同主要有勞務合同(分為兩類,一類是和勞務公司或勞務承包企業簽訂;另一類是和農民工直接簽訂合同),物資設備采購(甲控物資招標資料)、設備租賃,附屬工程分包、征地拆遷協議等。
1.1.1 合同形式不規范
有時采用口頭協議或者無協議,導致審計時對經濟業務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作為重點審計和調查對象。也造成合同雙方在價款決算時產生分歧,承包方報出的決算與實際價相差甚大,致使發包方成本增加。
1.1.2 合同簽訂不規范,開口合同較多
對合同中必須簽訂的條款:如數量、單價、付款方式不簽或少簽,單價高于市場價,合同數量、內容與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不相符,出現管理上和邏輯上的錯誤,導致審計作為重點 ,如分解的機械租賃合同。
1.1.3 合同履行缺乏嚴肅性
合同簽訂后,對合同履行缺少動態監控,隨意停止執行合同、合同單方面履行對方不履行的情況匯報層出不迭,例如:根據合同約定,施工企業需支付分包企業工程預付款,分包企業取得預付款后轉而再分包,加重了財務風險。
1.2 建設資金流向中存在較多不規范因素
貨幣資金管理是流動性最強,控制風險最高的一種資產,審計部門財務審計始終圍繞貨幣資金這根主線展開,對貨幣資金流向的審核非常重視,審計力度也較為嚴格、仔細。
1.2.1 資金流出依據不足
根據財務管理辦法規定,建設資金資金流出必須以經濟合同為前提條件,結合工程結算情況,已付款情況和代墊物資款項等因素計算撥付,但目前有相當部分施工單位撥付款項時依據不充分,突出表現在發票所列經濟事項與實際業務經營范圍不相符,支出內容與發票所列內容不符,發票內容不完整,數量、單價、金額之間無溝稽關系或發票所列不完整。
1.2.2 資金支付手續不齊全,未執行聯簽制度
付款時對發票要嚴格審查、把關,發票日期與連續號碼不能自相矛盾,要注意相鄰數張發票為整數;經得起邏輯分析,經得起資金流向的追蹤延伸檢查。
1.2.3 大額使用現金結算的情況時有發生
雖然施工現場由于地點、交通條件限制,對民工工資、零星物資、應急采購物資等無法完全進行銀行轉賬支付,但對大額資金支付,必須克服困難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否則會加重財務風險。大額使用現金結算產生的后果觸目驚心,這方面還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建設資金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2 加強財務管理各項基礎工作,防范潛在的財務風險
2.1 加強建設資金流向管理
健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現金支票、轉帳支票、匯票、付款委托、信用證等結算票據的支付對象,與開具的收據或發票及合同單位一致。銀行日記帳與銀行對帳單日清月結,與開戶銀行逐筆對帳,檢查期末余額,存款、取款、轉款日期,款項來源及用途,金額、票據種類及號碼,確保銀行存款安全,支付依據合法、合規,杜絕違規套現行為。
與現金相對應的資金流向。對報銷大額成本費用必須按照單位內部管理辦法進行逐級會審,執行聯簽制度。定期查驗發票,發票是否真實可靠,是否按規定填寫,發票號碼是否在會計期間內出現相聯或相近,發票種類是否符合經濟業務的要求,大小寫金額是否相符,字跡有無涂改,擦補或顏色筆跡不相同現象,報銷手續是否齊全。
2.2 工程計價管理
(1)重視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內容,施工合同中的合同價款、工程內容范圍,確定造價的依據,工程價款調整的條件,變更的確認方式要明確,具體,是工程決算的根本所在。
(2)重視工程設計概算的復核及方案的優化。一是復核設計是否漏項,工程數量是否列入設計概算;二是復核設計是否存在優化,及時變更設計圖紙,納入設計概算;三是認真復核設計圖紙工程數量,是否與設計概算及工程數量清單一致,如存在問題及時與設計部門溝通更正;四是復核設計概算的正確性,是否嚴格按照合同規定的建設標準及定額規范編制。
(3)重視工程數量各項支撐依據是否相符,施工圖、竣工圖、施工變更單,隱蔽工程記錄及圖像資料反映的工程數量要做到一致。
(4)重視設計變更。設計變更必須按建設單位規定完善各項書面資料,做到合法、合規、合理、真實、有效。必須要有設計、建設單位、監理簽字,要作設計圖及隱蔽工程的圖像資料。
2.3 施工成本管理
為了施工成本費用的歸集合法、合規,達到審計要求,工程成本的管理要求是:主要材料必須經過招標和價格比較,由施工方采購或建設單位提供,機械設備由施工單位租賃,勞務隊伍只做純工費,如果是工程分包合同要進行分解,杜絕主體工程出現分包現象。
2.3.1 勞務工資管理
必須與有施工資質勞務隊伍簽訂施工合同,明確工程數量、工序內容、勞務單價、用工數量、工期、質量,勞務工資支付等事項,各勞務作業隊的工資支付由施工單位根據工資支付單代付,勞務工工資支付要有原始工時記錄表,所完工程數量表做為支撐依據。
2.3.2 材料管理
施工單位應按規定對工程項目的主要材料采購招投標,嚴格按招投標文件的規定簽訂采購合同,合同應對材料的規定、型號、質量要求、數量、單價、發票、付款方式做出明確的規定及要求,尤其要注意支付材料款要付給簽約單位(人)員與銀行帳號,簽約價格與市場價格基本一致。材料發放與所完工程量定額消耗量配比,切忌大量超標或少耗用量。
2.3.3 機械使用費及用量管理
根據工程量簽訂施工設備租賃合同,明確設備型號、技術規格、性能、單價、工作量及付款期限,設備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好臺班運轉記錄及所完工程量記錄,做為結算機械租賃費的支付依據,支付款項要通過銀行轉入合同規定的銀行帳號。
2.4 重視合同管理,以合同管理為抓手規范各項經濟活動
施工單位應高度重視,加強對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視和領導,嚴格按照建設的《合同管理辦法》內容操作,杜絕無合同發生相關經濟業務,對簽訂的合同內容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雙方的權利義務要合理明確,對合同價款、數量、質量要求和付款方式要表述準確、清楚。
復雜的市場環境決定了施工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越來越大,經濟越發展,財務越重要,要真正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必須從基礎抓起,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以基礎資料的完善進而促進財務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作者:胡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