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關于楚雄州財政支農工作的幾點思考

關于楚雄州財政支農工作的幾點思考

“十二五”以來,楚雄州財政支農工作緊緊圍繞“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強化資金整合和監管,為促進全州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提供了保障。

  一、紅河州財政支農工作基本情況

  (一)財政資金投入情況

  2011年以來,全州各級財政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支持“三農”工作穩步發展。截至2013年底,全州農、林、水、扶貧、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綜合改革累計直接投入農業資金835907.58萬元,其中:2011年249814.73萬元,增長27.7%,增幅比當年全州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10.8%高17個百分點;2012年323598.41萬元,增長29.5%;2013年337501萬元,增長4.3%。從州本級看,3年累計預算安排支農資金94142.08萬元,其中:2011年22213.07萬元、2012年31080.35萬元、2013年40848.66萬元,確保支農投入逐年增加,且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

  (二)財政支農投入取得的成效

  一是惠農補貼及時兌付。全州各級財政部門3年兌付糧食良種、農資綜合、農機具購置、退耕還林等18項惠農補貼資金72.46億元,覆蓋全州10個縣市103個鄉鎮1051個村委會,受益農戶55.71萬戶、人口222.34萬人。二是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3年投入農田水利資金 267440萬元,重點支持365件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7件骨干水源工程、7件煙草水源工程和7.3萬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新增蓄水總庫容1.58億m3、有效灌溉面積10.01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2.8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12.44km2,解決了28.6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三是糧食生產更加安全穩健。3年投入農業科研科技推廣、晚秋作物等資金 14348萬元,主要用于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保護、高產創建、間作套種、新技術示范推廣等補助,在連續幾年特大干旱的情況下,實現了糧食穩產增產。四是高原特色產業規模增大。3年投入資金32155.5萬元支持發展煙草、核桃、蔬菜、生豬及肉牛等優勢高原特色產業,截止2013年底,全州種植蔬菜98.45萬畝,種植核桃476萬畝,種植煙草 80.72萬畝,養殖生豬657萬頭(出欄391萬頭)、養殖肉牛120萬頭(出欄39萬頭),農民人均收入達6000元。五是林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3年財政共安排林業資金117981.51萬元,用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護林防火、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農村能源建設和公益林補償等,全州森林覆蓋率達62.48 %,位居全省第7位。六是脫貧致富步伐不斷加快。3年投入扶貧資金33.45億元,其中,財政專項資金7.54億元,專項扶貧貸款11.89億元,整合資金10.02億元,群眾自籌4.1億元。實施自然村扶貧整村推進1867個,整鄉推進試點項目8個、區域扶貧開發試點項目1個,建設民族團結示村33個、民族特色村寨13 個,完成扶貧移民搬遷15547人,培訓轉移貧困地區勞動力6.9萬人,建設勞務輸出示范村150個,實施安居工程3489戶,實施整村推進太陽能補助試點縣8個9000戶,在8個縣市37個鄉鎮80個村委會114個村民小組開展互助資金項目試點,發放扶貧到戶貸款8.35億元,建設產業扶貧示范村1200個,發放項目貼息貸款3.54億元,扶持龍頭企業75戶,投入產業扶貧資金6430萬元,幫助20萬扶貧對象脫貧致富。七是中低產田地改造成效明顯。3年投入資金116648萬元支持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建成高穩產農田地39.69萬畝,受益面積86.04萬畝。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近年來,各級財政不斷加大財政支農投入,在資金分配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財政支農資金的安全高效使用,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管理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涉及發改、財政、新農辦、扶貧、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等多家部門,不同渠道的資金在使用方向、實施范圍、建設內容、項目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復和交叉情況,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另外,在資金整合過程中涉及調整各部門項目分配權、管理權、使用權,涉農資金整合制度建設滯后,帶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如,存在多頭管理問題,項目整合后管理形式仍存在多頭管理,包括項目設立、申報、立項以及組織實施、監督管理、檢查驗收等方面存在各自為陣現象,造成同一項目多部門管理和多次重復驗收,增加了項目管理成本,造成人財物浪費;存在多頭核算問題,資金整合后仍按原資金管理辦法管理,給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帶來極大不便,由于各塊資金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辦法不盡統一,造成同一項目用不同的會計制度和核算辦法,同一筆支出需按原資金渠道設置賬務,且分別向不同部門上報支出情況,加大了會計核算的工作量,給財務管理帶來極大不便;存在多頭考評問題,缺乏統一規范的項目資金效益評價體系,對項目效益考評的責任不明確,存在多頭考評。

  (二)涉農資金監管難度大

  在人員方面,由于涉農資金規模不斷擴大,鄉鎮體制改革后,財政所人員較少,變動較為頻繁,業務不熟。在監管方面,財政部門管資金,項目主管部門管項目,財政部門只能審核項目支出憑證的合法性,對項目的真實性無法全面核查,難以實現對涉農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監控。在資金用途方面,財政對龍頭企業或合作組織項目的扶持資金較少,采取的財政補助方法是“先建后補”,大多數企業都自行組織實施,而上級要求項目實行招投標,資金使用難于監管。

  (三)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結構不合理

  資金安排上仍然存在“撒胡椒面”現象,項目多而分散,單個項目補助標準低,支農資金不能發揮應有效益。如:現行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資金性質一樣,但補貼下達時間不一致,有的甚至播種時拿不到良種補貼,資金效益不能發揮。另外,部分扶貧項目投入結構不合理,單個項目扶持標準低,目前扶貧整村推進自然村扶持標準為15萬元,僅能解決部分基礎設施建設,無產業發展資金;產業專項扶貧資金單個項目扶持50萬元,標準低,起不到連片開發效果,扶持資金只投向農戶,對企業沒有扶持,難以體現企業與農戶共同發展的聯動關系。

  三、下步工作建議

  (一)加大資金整合力度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根據地區發展需要整合項目規劃,而不是項目資金下達后整合。整合規劃項目是資金整合的前提,對相同或相近的項目資金進行歸并,取消現行資金切塊到部門的做法。應圍繞主導產業或重點建設項目進行項目資金的設立和安排,如:可將現有的農業產業化資金、龍頭企業扶持資金、名特優新資金、現代設施農業資金、農村合作組織資金、新型農民培訓資金等進行歸并,統一設立為“現代農業專項資金”,扶持的范圍可涵蓋種植業、養殖業、龍頭加工企業等。

  (二)改進農業補貼方式

  一是加大補貼力度,放大惠農政策效應。中央和省應繼續增加惠農補貼力度,使農民得到更多實惠,成分保護和發揮好生產積極性,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二是改進補貼方法,降低工作成本。要探索總結補貼工作的經驗和有效便捷的辦法,在保證補貼效果的同時,精簡補貼種類、直補工作程序和具體辦法,增強操作性,方便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三是安排工作經費,保證基層工作運轉。補貼項目實施工作任務重、時間緊、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上級財政應安排一定工作經費,用于縣鄉兩級農業、財政開展補貼工作業務開支,保證補貼資金兌付工作順利開展。四是轉變財政支持方式,變補貼個人為集體,整合種糧農民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補貼資金,用于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試驗示范、農業技術培訓、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項目資金投入,改善基層農業基礎設施條件。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部分項目補助標準

  一是完善財政支農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對整合的支農資金項目,日常監督管理實行歸口管理,驗收、績效評價以縣市為單位,統一驗收、分類考核、綜合評價,減少項目管理成本。二是完善財政扶持龍頭企業或合作組織項目管理制度。產業扶貧項目應給予項目依托的龍頭企業適當的扶持(不超過項目扶持資金20%),規定受益企業的責任和義務,體現企業與農戶共同發展的聯動關系。三是提高上級財政補助貧困村和貧困戶標準。建議每個行政村整村推進的財政扶貧資金補助標準提高400萬元,每個深度貧困自然村整村推進的財政扶貧資金補助標準提高到100萬元,每個貧困鄉鎮整鄉推進的財政扶貧資金補助標準提高到2000萬元,貧困戶安居房改造資金每戶補助1萬元,提高到每戶補助3萬元,產業扶持發展單個項目不低于100萬元,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率不低于5%。

  (四)加強支農資金業務培訓力度

  多開展支農政策、會計核算、支農工作軟件使用等方面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財政干部財政支農管理的水平。一是繼續加強對基層財政干部人員的會計基礎知識、會計實務、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務管理、內部財務控制規范等基本知識的培訓,尤其要著重強化對強農惠農政策、會計職業道德教學培訓,使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執業操守,把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強化對財政干部財政支農管理的專項培訓。強化基層財政干部農補網、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監測信息系統軟件操作培訓,使強農惠農資金發放落實情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得以及時和全面反映。聯合農口主管部門強化基層財政干部項目申報、管理、驗收等一系列專業培訓,使他們熟悉項目,利于對項目資金的監管。針對近年對支農資金的檢查、審計發現的問題,強化基層財政干部資金報賬制培訓,使財政支農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

云南省楚雄州財政局總經濟師 羅繼斌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