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
中小企業是我國當前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10年,我國共有中小企業449130個,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17%;中小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468643.32億元,占當年我國所有企業工業總產值的67.08%;中小企業年平均從業人員數共計7236.93萬人,占所有企業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的75.82%。
盡管中小企業對于我國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卻令人堪憂。與2008 年相比,目前中小企業的困境有兩個特點。一是從范圍上來看,金融危機時,國內中小企業不分行業、不分地區,普遍面臨企業倒閉、農民工大量返鄉的局面;而此次困境則表現為外向型比內源性嚴重,粗放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比技術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嚴重,沿海地區比內陸的中小企業嚴重得多。二是從內涵上來看,金融危機時,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是訂單下滑造成的生存危機;如今,中小企業則是有單不敢接,因為接的訂單越大面臨的風險越大,虧損越大。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遇到了難題。很多中小企業主為了生存借了高利貸,但因為生存環境惡化沒有足夠的資金償還高息貸款。近期發生的溫州老板跑路潮更是給國人敲響了警鐘: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正面臨嚴峻挑戰。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從理論上來說,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包括內源性融資和外源融資,外源融資又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等,但在當前我國的國情之下,這些方式多數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下面將從不同的常規融資方式著手,分析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
(一)內源融資
內源融資是來源于企業內部的資金,就是企業不斷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積累的資金由企業的自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它是企業長期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的都是一些附加值極低的產品。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的售價是9.99美元,而中國企業獲得的加工費卻只有0.35美元;一雙售價100美元的耐克鞋的加工費也只有5美元。要實現盈利,就需要降低的成本。但生產成本一直在上升,使得原本以低廉取勝的中國低端制造業一夜間優勢不再。再加上中小企業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轉型升級及海外市場需求的持續萎靡,我國東南沿海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處于虧損的狀態。利潤都實現不了,何談融資?因此,僅指望通過內源融資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行不通的。
(二)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大類。
1.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就是資金需求者向資金的供給者直接進行融資的方式。企業可以通過在證券市場上發行股票進行股權融資或在債券市場上發行債券進行債券融資來實現直接融資。在西方國家,直接融資已成為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方式,而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尚不發達。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設立的初衷就是為國企服務,因此滬深兩市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為了適應國企的融資需要而設,近年來雖有一些改變,但兩大交易所依然只是一些央企、國企及其他大企業的舞臺。創業板市場的推出曾一度讓我們受到鼓舞,但門檻要求及層層把關的審批制度實際上已經將大部分創業者拒之門外。同時,我國的債券市場又遠遠地落后于股票市場,目前我國符合發債條件的企業鳳毛麟角,中小企業發債更是天方夜譚。
2.間接融資
間接融資就是資金的需求者通過銀行中介機構,把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然后由銀行等中介機構供應給需求者,籌資者通過銀行間接獲取儲蓄者資金的一種形式。間接融資是銀行信用的表現。銀行有以下兩點最基本的特性:第一,商業銀行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逐利是它的天性,因此商業銀行希望所進行的業務能最大程度地獲得利潤;第二,銀行是高負債經營:根據巴塞爾協議,商業銀行至少需要保有8%的資本充足率。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最多可以允許達到92%的負債率。這種情況在其他企業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商業銀行總是盡最大努力保證資金運用的安全性。
相對于大型的央企及國企來說,廣大中小企業在銀行融資方面劣勢明顯。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家為了提振經濟,出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這4萬億大部分流向了國有企業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再者,國企以國家的名義開辦,國家對于國企有各種各樣的優惠、照顧及政策傾斜,即使國有企業出現虧損,國有企業也有國家信用的擔保,所以國企基本不會有倒閉的風險,商業銀行也不用擔心國企還不起貸。毫無疑問,大型國企就成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銀行非常樂意將自己的資金貸給國企以賺取低風險的收益,國企基本不會為資金問題發愁。
反觀廣大中小企業,完全是另一番情形。中小企業本身規模小,抗沖擊能力弱,貸款風險大。在宏觀經濟環境寬松、經濟景氣的時期,企業實現盈利較為容易,從銀行融資還不算特別困難。問題是現代經濟環境瞬息萬變,想保持持久的低通脹繁榮幾乎是不可能的。信貸緊縮,銀行可供貸放的資金越來越少,銀行的惜貸傾向就越來越明顯,中小企業越難獲得資金。資金周轉出現困難,企業的正常生產就變得更加困難,風險也就更大,更難得到銀行融資。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其結果就是國企央企獲得的資金越來越多,多得用不掉,于是大舉擴張,其壟斷地位不但沒有受到控制反而不斷加強;另一方面亟需資金的廣大中小企業卻得不到資金,紛紛倒閉破產。這種狀況使得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遭到嚴重扭曲,如此發展下去會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民間借貸的現狀
常規融資渠道受阻,如果中小企業還想繼續生存的話就必須求助于其他融資渠道,于是催生了民間借貸的繁榮。
(一)利率高企
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廣大中小企業,另一方面是規模小且分散的民間資金,而民間借貸又不受央行管制,實行市場化利率,旺盛的需求與有限的供給所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資金的價格——利率的高企。自2012年以來,通脹升溫,銀根收緊。就全國范圍來說,銀行普遍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上浮20%~30%,一般企業貸款利率至少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部分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則上浮70%。即使利率上漲,中小企業也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不得不求助于民間借貸。旺盛的需求使民間金融空前火爆起來,民間借貸利率上漲遠遠高于銀行利率。在深圳、東莞一帶,民間借貸的月息普遍在5分利以上。2010年以來,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大幅度躍升,全年月度平均利率11.85‰,比上年提高0.98個千分點。進入2011年,民間借貸利率繼續高漲,2011年1~3月份民間借貸利率持續上升,平均月利率環比分別提高0.649、0.253、0.306個千分點。3月末,溫州市民間借貸市場綜合利率水平為24.81%,月息超過2分,創溫州民間借貸利率監測以來的歷史新高。
(二)借貸規模不斷擴大
民間借貸利率不斷走高,吸引了眾多的“閑錢”進入。據統計,截至2010年年底,民間資本最活躍的溫州的融資性中介機構達1879家,包括186家擔保公司、1088家投資公司等。而目前的趨勢是,民間借貸正在從兩年前的江浙等沿海地區擴展到山西、內蒙古等內陸地區,從制造業領域擴展至商貿流通領域甚至普通家庭。銀監分局監測顯示,2010年累計發生民間借貸164754.5萬元;2013年3月份民間借貸達790721萬元,比年初增加了117927萬元,增長17.53%,高于同期全市貸款平均增速12.54個百分點。這說明企業融資活動漸趨活躍,民間借貸的積極性有所恢復,部分投資者以民間融資的形式獲取資金來投資于房產、股市等領域,催熱了兩大市場。
(三)風險較大
近年來,不斷有新聞爆出溫州一些民營企業的老板因還不起高利貸自殺或跑路,以至驚動了中央高層去到溫州商討解決之策,這說明民間借貸的確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據溫州市公安局統計,2010年全市共受理非法集資類案件20起,涉案總金額10億元,比上年分別上升5%和106%。另據溫州市法院統計,今年1~4月份,全市民間借貸一審案件3450件,同比增長19.5%;審結案件標的額10.32億元,同比增長64.2%。
四、開放民間資本的必要性分析
現在民間借貸的利率已經非常高,但還是有那么多中小企業主愿意源源不斷地去借,一方面是因為常規融資渠道的阻塞,另一方面是因為民間借貸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是民間借貸形式多樣,操作靈活,非常適合多數中小企業周轉資金“短、頻、快”的特點。相比之下,商業銀行貸款手續繁瑣,要求很多而且需要層層審批,一筆貸款從申請到最后放到企業手中需要較長時間,這個時間足夠中小企業進行多次民間融資了。
二是民間借貸一般有很強的地域性和裙帶關聯性,一般是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向本地的民間資本擁有者借貸,有很多都是相互非常熟悉的親戚朋友,對各自的底細及償還貸的能力都比較了解。這一方面減少了很多辦理抵押事項的麻煩,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壞賬的概率。商業銀行就不具有這樣的特點,如果銀行要貸款給中小企業,為了控制風險,銀行通常對中小企業在抵押和保證的要求上較為嚴苛,實行和很多大企業一樣的放貸流程,這種死板嚴格的方法本身就已經將很多中小企業阻擋在了借貸的門外。
因此,民間借貸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無法替代的途徑。但是,因為民間借貸這樣的非正規金融在我國并沒有合法地位,國家對其發展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旦風險發生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而且風險承擔者得不到相應的法律保障。因此,我們國家有必要加強立法,將非正規金融的發展納入國家的正規制度之中,加強對非正規金融的管理,并且鼓勵非正規金融向正規金融機構投資或建立民營中小型金融機構。這樣,地下黑金融變成了陽光合法的金融,一方面能夠發揮民間借貸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獨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用法律規范其發展,保障借貸各方的合法利益。只有民間資本得到開放并合法化,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性障礙才能破除,其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吸納就業人口、革新生產技術、加速產業升級等目標才有可能順利地實現。
參考文獻:
[1]陳藍青.錢荒中小企業遭災[J].新財經,2011(08).
[2]唐嘉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
[3]逄錦聚.政治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宋鑫陶.中小企業生存焦灼[J].商周刊,2011(08).
[5]陳代瑩,周京梅,趙方圓.中小企業融資與民間資本的合法化進程[J].中國證券期貨,2011(07).
[6]鐘世取.溫州市中小企業融資及民間融資現狀的調查[J].金融發展評論, 2011(07).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作者: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