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作為國家能源保障重要組成部分的煉化企業,其固定資產管理具有投資金額大、資金高度密集、資產生命周期不統一、強調資產安全環保運行等特點。應用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確保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防止企業資產流失,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和經濟效益。
一、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概述
(一)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從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開始,使用部門很少關心固定資產保養、維護要花多少錢;實物管理部門只管資產存在與否,對資產運行狀態不甚關心;財務部門只管做好轉資,按時計算、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折耗)等。這種管理的缺點是各管一段,沒有資產整體概念,發揮不了資產的整體效益。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無法從整體、長遠和過程上管理好資產,無法使資產價值最大化。
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s Management,簡稱“LCAM”)是系統工程理論在資產管理上的應用,以資產作為研究對象,從系統的整體目標出發,統籌考慮資產的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運行、檢修、技改、報廢的全過程,在滿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資產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優,實現系統優化的科學方法。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是固定資產管理需要與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論相結合而產生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論、方法論,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貫穿資產的整個生命周期,兩者缺一不可。
(二)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階段劃分及內容
固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是一個全面的、動態的閉環管理過程,把它分階段主要是為了更精細地刻畫資產生命周期的全貌,也便于建立相關流程和制度。按照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各個時期呈現的特點,其階段劃分為固定資產導入期、固定資產購建開發期、固定資產運行維護期、固定資產退出期四個階段。
二、固定資產的基本屬性
為深入探討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問題,首先對固定資產的四種基本屬性進行簡單介紹。
一是實物屬性。其特點是實實在在地存在,看得見摸得著。
二是價值屬性。一提到價值屬性,我們常常想到的是資產的歷史成本,如購建時多少錢、折舊是多少、賬面凈值是多少等。但上述的理解并不全面,主要是因為歷史成本是過去的付出,屬于沉沒成本,我們無法再對其進行改變,因此從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來說,價值屬性更應關注它的重置成本、機會成本等。
三是效用屬性。根據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的定義,固定資產是為企業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因此,追求其收益或為經營管理提供支持是購建及持有固定資產的核心目的。
四是費用屬性。一項固定資產在整個生命周期里往往需要配件消耗、維護保養、甚至更新改造等,它會帶來一系列費用性的支出。有的固定資產產生的費用開支相對低一些,有的費用支出卻很大。
三、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及認識的不足,目前煉化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重視固定資產實物和價值屬性管理,輕效用和費用屬性管理
通常,固定資產管理在實踐中更側重于實物和價值管理,尤其側重于歷史成本管理,如定期進行資產清查盤點以確保賬實相符,通過系統管理及設立一系列臺賬對固定資產進行價值管理等。雖然這些工作能有效保障資產存量的清楚、核算規范,但這只是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基礎管理的一部分,并不是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目標所在。既然持有或控制一項固定資產目的是獲取其效用,費用支出高低又與收益密切相關,那就更應該加強對固定資產效用屬性、費用屬性的管理。
(二)重靜態和階段管理,輕動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項固定資產從立項、購建到報廢處置是一個動態的閉環管理,這一過程可能會延續若干年,現代化的管理應包括跟蹤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內的各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具體情況做出決策。但實踐中,固定資產管理往往是關注某一時點、某一階段的存量資產,反復進行的工作也只是固定資產的卡片、臺賬、清查盤點等。這種管理模式顯然難以滿足現代化動態管理的需求。
(三)重新資產的構建,輕不良資產的有序退出
每一項固定資產都有一個購建期、投運期、報廢清理期,對于整個存量資產來說也是如此,既然有新資產的不斷購建,就應該有陳舊報廢資產的有序退出。尤其是煉化企業,龐大的組織架構和網絡布局不可能沒有因客觀環境變化導致的低效資產。這就需要有組織地對該部分資產進行清理并有序退出,減輕資產包袱,提升資產質量。
(四)重階段性管理,輕全過程管理
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習慣按階段進行管理,一般購建階段由發展計劃部門負責,使用中根據資產功效分別交付物流等部門負責,處置清理則由實物資產管理部門負責。這樣在發揮對資產專業化管理優勢的同時卻弱化了對資產全生命周期的過程管理,很難有一個部門對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有全面的了解。此外,目前行業內應用的ERP系統管理模塊也是把一項資產根據生命期階段或功效的不同分別分配給不同管理或使用部門,沒有一個模塊能夠清晰地反映出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全貌,這也弱化了對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五)重資產購建的前期論證,輕后期評價
通常購建一項固定資產,無論是市場預測、建設規劃、投資收益等都進行計劃、審查及報批,但一旦資產形成交付使用部門后,對于資產前階段的相關情況就很少問津了,這也是階段性管理模式的弊端所在。
四、加強和完善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議
加強和完善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固定資產在生命期內創造的效用。所以,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應以兩條主線為切入點:一是以固定資產從購建到清理的生命周期為主線;二是以生命周期內固定資產的四種屬性為抓手,以達到提升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固定資產效用的目的。為達到以上目的,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組建強有力的固定資產綜合管理部門
企業要成立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組織機構,強調其管理范圍的全面性,而不是依靠財務或某一階段性的資產管理部門。同時,強調綜合管理職能,圍繞導入期、購建開發期、運行維護期、退出期等四個階段的資產管理,負責評估本企業的資產狀態;制定管理策略,設計工作流程,建立評估考核和保障機制;策劃實施方案,合理配置資源,跟蹤任務指標執行情況,制定糾正偏離目標的措施。專業化綜合管理的實施反過來也能為階段性資產使用部門提供支持,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
(二)圍繞四種屬性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目前,對固定資產價值屬性和實物屬性的管理相對較完善,無論是購建、報廢還是清查盤點制度都比較成熟全面,能夠有效保證賬實相符及核算準確,但對效用和費用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使用上,應該關注如何充分發揮其功效,獲取最大效用。實現這一目的的前提是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分析評價,包括分析投資回報、市場前景,研判其盈利趨勢等。費用屬性為效用屬性服務并對其產生影響,對一項固定資產進行維修保養是為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獲取持續穩定效用,但這種費用開支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功能修復及部件的維護保養,更應該注重提升資產新功效,進而提高產品質量和產能。
(三)構建閉環管理的總體工作流程
企業要科學構建和協調各個階段的工作流程,建立標準的工作規則和常態機制。對現行的規劃、前期、設計、招標采購、工程建設、運行維護、檢修、技改、資產報廢、財務、績效等方面的制度、標準進行梳理、評估、檢查和修訂。資產狀態評估在工作流程中處于重要的位置,在優化各個階段內部自我評價的同時,要強化其他相關階段的信息反饋與評估,實現閉環管理。
(四)建立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報告制度
首先,設定資產管理目標;其次,按資產類別建立管理指標體系,盡量使用量化指標,無法量化的使用定性指標并確立指標達標標準,明確指標要達到的水平;最后,定期組織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管理分析會,形成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報告。通過對比資產管理目標及指標標準,明確資產管理水平所處的位置、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確定提高和改進資產管理的方向和路徑,不斷提高資產全過程管理的水平,提高資產投入產出的效率和效果。
(五)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成本財務管控及設備監造工作體系。
企業的工作人員應該依據設備運行和檢修標準化成本定額體系,補充完善全資產、全生命成本預算和核算制度,健全精細化的資產全生命周期成本財務管控體系。工作人員要按照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強化主要設備的駐廠監造,擴大監造范圍,開展標準化監造工作,完善資產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成本財務管控及設備監造工作體系。
(六)實現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們使用的系統沒有一個專門的管理模塊與所有相關的模塊銜接,在資產管理中,不能針對某項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的特定階段進行管理。如果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分析評價,則需要從多個模塊中取數,進行匯總分析,這樣工作量較大而且容易出錯誤。筆者認為,應開發一個固定資產綜合管理模塊,根據需求對其進行客制化的升級,使該模塊可以穿透不同年度的數據,且可以從不同模塊中取數,實現單項固定資產橫向、縱向的數據歸集分析。
(七)形成合理的資產退出機制
目前,固定資產管理較側重于資產購建,卻忽視了固定資產合理退出在存量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合理的資產退出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低效資產的有序退出優化資產結構,提高在營主業資產的創效能力,提高企業創效能力;二是選擇恰當的退出方式可以為企業帶來收益。習慣上我們對退出資產的處理往往是簡單地變賣,其實有些退出資產以恰當的方式或在恰當的時機處置有可能帶來可觀的收益,如拍賣出售一般比商務談判或唯一買家效果要好;有時拆卸出售比整體出售效果要好。納入變賣階段的固定資產就是商品,找準時機可以賣出好價格,提高收益水平。
(八)時刻不放松固定資產安全管理
固定資產安全管理貫穿于固定資產購建、運營、處置全生命周期并與四種屬性息息相關。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安全管理不得當,加強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就無從談起。因此,無論是管理部門還是使用部門,均應警鐘長鳴,繃緊安全管理這根弦,認真落實各項安全措施,確保固定資產在生命周期中管理安全、運行安全、處置安全。
綜上所述,煉化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長期性的艱巨工程,隨著科技的發展,管理模式也必須不斷地改善。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新問題的需要。同時,也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探討,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才能減少工作失誤,使資產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劉衛民.石化企業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應用探討[J].現代商業,2013(10).
[2]陳新勝.油田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討[J].生理油田黨校學報,2013(07).
[3]戴戈,武鋼堯.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之探索實踐[J].通信企業管理,2012(11).
[4]陳山.廣東電網公司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與實踐[J].會計之友,2011(04).
(作者單位: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
作者:李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