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江蘇省第二批中青年公派出國訪問學者,筆者有幸在訪學期間了解并接觸了美國的會計教育的一些理念及模式,感觸頗深,下面以筆者訪問所在的大學——阿里安特國際大學會計專業為例,并結合自己在國內會計教學當中的實際情況比較,與大家一起來探討。
一、會計教育職責機構
美國會計教育堪稱當今國際會計教育的樣板,其在會計內容與實踐教學領域方面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這與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民間職能機構是密切相關的。
(一)美國會計學會。美國會計學會(簡稱AAA)是美國最大的會計學術組織,學會由對會計教育和會計理論研究感興趣的人士自愿組成,其中主要是會計學教授,但也接納注冊會計師和企業會計師參加。學會的主要宗旨是促進會計理論研究和改進會計教育工作,提高會計教育、研究及實務方面的水平。學會致力于會計教育工作,為會計教師及其所在機構創造機會,并為會計教育的不斷改善提供服務,由于其影響力甚大,對具有指導會計實務職能的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和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有著很重要的參考力。(美國會計學會官方網站網址:http://aaahq.org)
(二)會計職業界。在美國,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對會計職業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非常典型的影響案例是AICPA通過決議,規定從2000年起,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要申請注冊會計師資格,必須接受150學時的教育,同時規定了150學時的示范性課程包含的大致內容和學時,包括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企業管理基礎知識的學習及專業課程的學習,并要求教育計劃必須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該協會會適時監督。中國的會計專業教育主要由政府部門作為相關的規定,畢業生主要以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為目標,而美國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是以獲取注冊會計師證書為目標,因此這項規定對美國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影響很大。(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http://www.aicpa.org/Pages/Default.aspx)
(三)“合作教育”模式。在美國,會計教育界必須根據會計職業界提供的需求信息,訂立會計教育的目標。會計職業界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信息,能通過一定的渠道反映給會計教育界,并不定期地對會計教育狀況進行評估。因此,美國的高等會計教育普遍采取“合作教育”模式,即辦學以學校一方為主,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的需要與有關企業取得聯系,雙方簽訂合作合同,企業一方提供相關崗位,協助學校教師確定學生應掌握的技能,并多數情況下實事求是地參與評定學生成績等,校方也派教師到企業去指導、監督學生勞動,溝通學校與企業合作雙方的要求。該模式充分發揮了校企合作教育的作用,保證了學生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既有利于學生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又兼顧了就業教育。因此,美國高職會計教育能更好地培養出符合會計職業界要求的會計專業人才。當然,在中國高等教育方面目前也存在許多“校企合作”模式,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并且在對學生的考核測評時,以敷衍了事過關為主。
二、會計教學模式
(一)小班教學。眾所周知,美國學校實行小班教學方式,當然與美國學生資源較少有一定的關系,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后的西方國家教育民主化、個性化思潮的興起,一些西方國家率先開始進行小范圍的“小班教學”的嘗試。發達國家紛紛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縮小班級規模,希望通過這種形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優秀人才的培養,從而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人才優勢。筆者所在學校的班級的學生人數一般都在20多人左右,至多不會超過30人。相比較而言,我國高校的班級學生都不少于45人。根據網大發布的2011中國99所大學師生比排行榜(http://edu.sina.com.cn/gaokao),筆者做了初步計算,師生比平均數1∶73.7。顯而易見,教學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美國的老師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較少的學生,有精力因為減少了更多學生作業的批改的負擔而去認真地備課、上課;同時,由于人數較少的原因,教學上的互動效果十分明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提問或被提問;老師會主動地要求每個同學發表意見,給予鼓勵性的評語,各種教學方法也能夠得到很好的實施。相比國內,我們雖然一直倡導教學手段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方式,但作為老師,我們能夠切身地感受到多數情況下這種美好的倡議不符實際或者根本行不通,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個老師面對一個50人或者更多的大班或合班課,一切方式、方法都是空談,而反之,小班教學的實施,各樣教學方法、方式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你可以看到多數班級的桌子、椅子的擺放是隨機的,或者桌子本身就是可折疊的,可方可圓的,隨時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或案例教學法的實施,而實際上老師上課過程中也會多次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團隊合作。
(二)教學內容新穎。與國內一樣,每個教師、學生都會有一些固定的教材與學習資料,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同的是:在美國的會計教學過程當中會引入許多當前國際最新的知識、資料,或現場網絡教學,或進行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由于學校的網絡都可以無線上網,每個學生都可以直接攜帶電腦進入課堂,隨時打開網上相關的教學資料,因此實施起來什么便利,效果也很明顯。同時,多數老師會要求學生在上這門課之前閱讀或查詢相關書籍、網絡資料,以便進行課堂教學、討論,所以說,無論老師教的或學生學的往往都是當今前沿的知識或資料。筆者感觸,國內的許多教材或資料往往與現實脫鉤太大。
(三)考核方式。由于各個老師的個性或風格不同,考核方式也不盡一致,筆者所在國內學校的考核方式基本實行三七開或五五開,即平時成績占有率30%或50%,期末考試占70%或50%,而美國的成績考核方式更靈活與多元化,具體對比資料如下。(圖1、圖2)
美國多數學校整個學期考試分為期中與期末兩次正式考試,平時成績與國內相似,可分為考勤、平均的課堂表現與作業完成情況,但美國會計專業學生的作業與國內有著顯著不同之外。就筆者所在的美國學校而言,每個會計專業的學生會要求完成許多電腦操作的EXCEL格式的作業,然后通過網絡資源上傳老師,這一點對于國內會計專業的傳統手工紙面作業的學生來說或者對于老師而言是非常值的借鑒和采用的,因為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將來的主要工作就是與EXCEL等數據操作或分析打交道,而在學校的崗前鍛煉對其將來的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學期論文并不一定是我們國內傳統意義上的畢業論文形式,各個老師的要求事項也不相同,有的老師會要求你通過上網進行搜索某些企業的財務資料,對其盈利能力,資產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給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老師最終會根據你的上交資料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分值,還有的老師會給你一個可上網操作的模擬網站(美國有許多相關的免費模擬網站),讓你進行防真性的操作,根據網站顯示的成績或實施的效果給出你最后的論文成績。
三、啟示或借鑒之處
1、加大教學資源的投入,廣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能夠獲得最新最實用的教學資料與資源。
2、轉換會計教師的角色,改變傳統的照本宣課的教學方式,做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多獲得的是能力的提高。
3、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會計課程設置,做好傳統教學與現代知識的有機結合。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學文,陳慧雪,美國會計教育改革綜述及其啟示[J].財會通訊,2011.4.
[2]孟娟.美國會計終身教育觀對我國高職會計教育的啟示[J].商業會計,2007.20.
[3]王琴.中美會計教育改革的比較研究[J].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4]美國會計學會官方網站網址http://aaahq.org.
[5]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http://www.aicpa.org/Pages/Default.aspx.
[6]Thomson Learning Corp.“Interactive learning system ensures students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succeed in accounting”[J].PR Newswire,New York,NY.2007.7.
[7]Raux,Donald J.and Smith,Walter.“Effectively using active and online learning to help students with weak retention of prerequisite skills succeed in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9.
作者: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