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健全與完善,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得以提升,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更加真實、準確的信息,所以企業內控管理對國有企業而言極具導向性。若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松弛,就會扭曲管理者向會計提供的信息,為企業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此外,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優化也是企業經濟效益得以提高的關鍵,現階段,我國很多國有企業盈利能力都比較弱,而且不夠重視企業內控管理,對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造成嚴重影響。
一、國有企業內控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障礙與問題
現階段,多數國有企業都已逐漸重視對內控管理機制進行優化與完善,然而,依舊存在很多不利于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完善的政策性、體制性及企業自身導致的障礙。優化與完善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對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加強以及實現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國有企業內控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障礙與問題。
對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產生影響的障礙與問題主要有:人事制度障礙、企業內部人障礙、體制障礙以及企業發展障礙等。首先,目前有的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形式都是層層代理,企業層級代理人決定著企業管理決策,然而,如果出現私人利益頂替企業利益的現象,就會造成企業內控管理機制失效。所以,國有企業多層行政代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優化造成阻礙;其次,由于國有企業職員與管理層無法滿足自身利益,也會阻礙內控管理機制的完善與優化,進而形成優化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的內部人障礙;再次,人事、資產及財務管理的脫節也是對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完善與優化造成阻礙的關鍵性因素,在調配與選拔企業管理者的過程中,并未從企業長遠利益考慮,只關注企業短期業績,導致很多不良信息與經濟漏洞未能及時發現,企業內控管理也由于不到位的人事管理而出現擱淺與阻滯現象;第四,國有企業在經營至一定水平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業縱深發展,通常都會考慮發展企業多元化。然而,很多企業并未實行經營決策與戰略決策相分離,一般都是運用企業分權掌控機制,導致企業總部喪失內部資源配置與制定企業戰略的決策權,國有企業母子公司合理掌控模式的缺乏就逐漸成為影響企業內控管理機制優化與完善的主要瓶頸。
二、完善與優化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的措施與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
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優化與完善,一定要以國有企業經濟活動為優化重心,同時根據企業經濟活動各環節,依照國有企業所屬系統與運行體系制定一套縱橫聯系并具有嚴密性的方法與程序,保證國有企業各環節與職能部門能夠均衡、協調及分工一致,做到自動檢查與監督企業內控管理,糾正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保證企業各項經濟活動可以根據企業政策、方針及計劃正常運行,以此使企業經濟效益得以提高。
(二)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機制
要想構建現代化國有企業體系,就一定要對企業組織進行積極規劃,尤其是企業財管組織,這是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得以優化的關鍵環節之一。第一,國有企業要想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全體職員與各部門一定要做到密切配合,進一步增強企業財務管理流程,對企業財務流程管理進行規范,保證企業財務流程執行力的提升,追究企業在執行財務流程過程中導致重大損失的責任。第二,國有企業一定要對具有特殊性質的工作人員業務行為進行有效監控,避免出現企業財務管理漏洞,加強防范出現賬外賬及假賬等違規行為。最后,一定要嚴格根據國有企業相關規定,對財務授權審核機制予以嚴格執行,同時審核國有企業授權范圍,對其操作流程加以規范,避免企業授權失效情況的發生。
(三)建立國有企業有力內部審計機制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制的構建,對企業實行監測與控制程序是有效進行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的重心。國有企業一定要對內部審計制度予以嚴格落實,有機結合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審計機制。通常國有企業從四個方面對內部審計機制進行構建,即效益審計、財務審計、流程審計以及管理審計。第一,國有企業一定要根據相關法規,合規審計企業會計工作流程、報表等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第二,企業必須建立相關管理審計機制,并根據國有企業管理章程來審計企業內部流程與管理者責任,像,審計企業人員離任職、審計工程竣工、審計項目評估等;第三,國有企業需要建立效益審計機制,詳細審核企業經營業績,對企業財務自檢管理與調控有效性、專項資金監管與重大項目投資到位與否、預算分配合理性以及企業資源浪費與損失與否進行分析,以此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提升。最后,企業一定要對業務流程中的重心進行嚴格把控,并依照企業業務性質來審核流程控制點。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優化與完善是一項繁瑣而長期的過程,要想實現國有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就一定要將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構建視為企業管理的重心。由此可見,國有企業一定要不斷加強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優化,創新管理方法,對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予以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容,朱錦余.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特殊性及其現實選擇[J].財會通訊,2013,(1):37-39
作者:王芳